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汶川地震灾区职业教育损失状况和灾区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特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在解析职业教育重建体系中相关因素对灾后重建社会经济体系影响力的基础上,基于教育的外溢率构建社会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得出职业教育对经济重建的贡献率,从而证明了职业教育正的外部性及职业教育投资的比例.在灾区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修正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借助人-机结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灾后职业教育重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对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工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灾后重建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金额、延续周期及项目类型等四个方面,探究灾后重建工程进度的系统性、紧迫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等工程进度特征;依据多国建设工期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结论,探讨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工期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工期主要影响因素是资金、物资、环境、管理;并对灾后重建工程的进度管理提出相应措施建议,以期为重建建设工程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省1998年至2007年间公共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公共需求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都江堰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灾后公共需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将对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产生明显影响.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和实地调研的现实情况,为政府灾后重建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航空遥感应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后,航空遥感快速覆盖了灾区现场,应急航摄图像解译迅速确定了地震灾区分布范围,获取了地震影响范围内毁房、毁路、堵江和被破坏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等灾情信息,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规模信息,为抢救生命、修复交通线和估算灾情提供了基本依据.进一步解译分析表明大型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北东45°~50°方向,从零到300km范围,今年的汛期和未来几年内大约有137处大规模滑坡、泥石流发生,制定重建和发展规划时不但应避让目前分布的大型灾害,还应充分考虑潜在大型灾害.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布源边界点法的多源声场全息重建和预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建立了应用分布源边界点法进行多源声场全息重建和预测理论, 提出了3种多源声场全息重建和预测的求解方法: 单面测量组合法、多面测量组合法和多面测量消元法, 解决了在多个相干声源同时存在时的声源表面信息重建和声场中各声学量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拟计算环境iVCE:概念与体系结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卢锡城  王怀民  王戟 《中国科学(E辑)》2006,36(10):1081-1099
互联网资源的“成长性”、“自治性”和“多样性”等自然特性给资源的有效共享和综合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以网络资源的按需聚合和自主协同为核心,建立虚拟计算环境(iVCE)的思路.iVCE将建立在开放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上,为终端用户或应用系统提供和谐、可信、透明的一体化服务.提出了iVCE的基本概念,通过引入自主元素、虚拟共同体和虚拟执行体三个核心概念,构建iVCE的体系结构.结合iVCEforMemory案例对iVCE体系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内涵、功能和相关支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环境问题多数是人为的,灾害损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问题需要人来解决;解决环境问题可以采用绿色发展道路,实现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减轻灾害损失可以采用绿色发展道路.实现预防、应对、重建、发展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可以采用绿色发展道路,重点建设一个体系两个平台:生态城镇体系、生态安全平台和生态经济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与方法和长江上游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的长江上游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开发性恢复与重建的管理研究课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及创新性。依据经济生态特征,以战略的眼光、系统的观点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该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层次、结构与功能,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互相促进与制约的机理及结构的优化。同时,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生态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对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及数学模型群进行系统探索。通过对长江上游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确立该地区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目标;建立该系统系列数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为该地区的资源最优配置与其综合开发实际项目的选择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速铁路桥梁应急疏散的特点,建立了其疏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传统集对分析法进行了改良,提出了一种基于渐变理论的纂对联系度算法,并将其用于疏散能力评估。将高速铁路桥梁疏散过程划分成了三个部分——高铁线上行走过程、疏散通道穿行过程和避难场所等待过程。据此建立了高铁桥梁疏散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将疏散能力划分成五个等级,拟定了各等级的分级论域。最后,以某高速铁路桥梁为例,评估了其疏散能力。结果表明:基于改良集对算法的高速铁路桥梁疏散能力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必须解决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实行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途径,以确保高教事业发展的质、量统一。目前,美国和欧洲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质量奖评价准则。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加快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本文提出了我国的教育质量奖评价标准的构建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权重结构,为我国的教育评估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