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对蒙古族具有特定区域和族群特性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生态特性,提出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美的”规定性不只是形式的,更是生态的,符合生态观念的,便是“美的”,这是蒙古族审美意识建立的基础。可以说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它的生态特性,是它不同于西方传统,也不同于汉族传统的审美经验和特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审美体验的内涵进行辨析,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诗人重视审美体验的影响,并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对审美体验进行考察,还对审美体验的类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设计全球化导致人的审美观变化,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提高,民族设计文化研究成为热点。瑶族传统图案丰富、珍贵,对设计作品不但有很高的审美品质,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值得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随着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呈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全球化的特征,而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它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则具有审美化和艺术化的民族特色,本文对这两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二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融合中达到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曲再鸣  汤向 《广东科技》2013,22(6):14-14,9
通过探讨传统审美以及传统文化对,试图说明传统审美能力应该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心,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将会为我们当代从业者或教育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影视文化也变的越来越带有商业化色彩,非正统的文化形式大量出现,占有广阔的市场,影视文化走向世俗化,其消遣娱乐功能不断凸现。以传统的审美取向来看现代影视文化,审美表现中超功利的、纯净的、精英的审美取向正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种对传统美学的冲击,以纯审美的眼光对之漠视、否定是不客观的;采取一味认同的态度也不可取,需要的是进行理性的思考。文章就周星弛的电影为例,分析传统审美诉求和现代影视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杨国英 《科技信息》2012,(8):274-274,271
中国书法是具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时代哲学理念和内在构成机理的文化符号,其自身蕴含的表现艺术付诸于多样的审美兴趣与审美理想,对书法艺术的传统继承与发扬创新是每个时代生生不息的历史使命,以书法的内在构成机理与外在表现形式为视角,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以例证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以期勾勒出中国书法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一种不断创造新兴之美的文化现象,面对传统艺术思想,一方面要继承,另一方面要在现代媒介上进行新的诠释,网络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优秀动画网站《千总》所运用的传统艺术思想进行剖析,从审美中探索网站动画设计的创意和语境,探讨新的设计方式与传统文化,追求功能、文化、创意的高度融合,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知识、技术、商品、肉体欲望已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拆解因素而由边缘性的范畴转变成为具有巨大拆解作用的功能载体。它一方面作用于传统审美文化的固有模式 ;另一方面又使大众审美文化面临自行拆解的困境。但反过来看 ,拆解因素也是促成二者自由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太极拳基本动作、美学艺术、音乐融合以及多媒体"视听觉"欣赏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过程中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使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蕴含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达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目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来祥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对中华审美文化的概念、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做了与以往学者不同的阐述;此书从先秦开始,一直写到二十世纪的审美文化,对各个时期的审美文化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抓住各时代审美文化的总范畴与主导思想,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华审美文化进行了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了传统道德和文化思想,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道德观念下降、审美标准潮流化等问题,传统戏曲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及审美修养。为充分发挥戏曲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和积极作用,可以将戏曲引入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进行广泛开展,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推广,艺术类院校还可以设置相关人才培养专业。这些举措在增强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认知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戏曲后备力量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西方在园林艺术上起源、审美情趣、总体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以便我们对世界各民族不同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当今西方科技、文化等各种思潮大量涌入,我们要如何看待和认识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对完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园林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的自然和谐、整体统一、精细微妙等审美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从中所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等伦理色彩,对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人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既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汉语言文学学科本身属性特点和学生审美情趣能力培养、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当前汉语言文学展业教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此,该文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开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装饰艺术也随之不断地发展,经过数百年数千年的漫长时光,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影响下,装饰文化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风格和面貌上各有不同。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和传承传统的审美让如今的装饰艺术文化蓬勃发展,而在装饰艺术文化中,传承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是极其重要的。该文主要从基于当代审美的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中对装饰色彩、纹样、雕刻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先生在长期的美学研究中,始终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不断发现与重省,对中西文化要进行沟通与融合,在广泛深刻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一种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他的审美理论,是学贯中西,潇洒自如的审美思维与生机活泼、意趣横生的审美袁象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19.
图形语言生动、直观的特性使得其作为视觉语言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审美价值。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不变的是其文化固有的属性。随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关系的重新思考,对传统元素文化价值如何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以现代审美眼光对传统元素进行传承与应用,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字、图形、民俗图案和文化四个方面,就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图形中的传承与应用进行了一些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间艺术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行审美风尚、审美创造的形象载体,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点。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必然要与整个文化系统发生关系,民间艺术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是文化的流,又是文化的源,现代艺术设计如果因为追求现代化、国际化风格,割舍抛弃掉民族文化传统,就会失去心理之源,成为无根之木。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体现民族文化内涵,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发掘民间艺术中"美的元素",融合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