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贯穿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逻辑主线。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做出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这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体现了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双碳"目标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发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当前,围绕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理论和实践领域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也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为此,《创新科技》编辑部推出"‘碳达峰、碳中和’与科技创新"专栏,谨此诚挚欢迎各位同仁投稿。投稿论文不拘泥研究方法,鼓励全球视野、中国情境、学科交叉的时代性、思想性和原创性研究。(一)征征稿稿的的议议题题包包括括(但不限于):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正式出台,为统筹推进金华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行动方案聚焦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引领支撑全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中国旅游集团论坛发表讲话称":科技改变旅游"。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以来,淮北市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引领,突出"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推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湖州市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是全省首个市级"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高质量支撑"6+1"能源、工业、建设、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碳达峰工作,为南浔光电、  相似文献   

7.
日前,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就统筹推进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浙江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做出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8.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自立自强、全面创新、系统治理、开放融合原则,增强科技创新系统供给、支撑、引领能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进而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阶段性战略任务,而政策驱动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从政策体系与学术研究2方面回顾了中国碳中和发展进程及研究热点,探讨了实现碳中和愿景的政策需求。提出应以更高站位推进碳中和政策协同,以更宽视野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技术与减排路径,以更灵活方式引导碳中和绿色发展资金支持,以更大力度增强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就统筹推进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浙江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做出具体部署。据悉,浙江省是全国率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相关行动方案的地区,《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30年,着眼碳中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华东科技》2022,(3):62-65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技术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手段,仍存在绿色技术评估交易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不足、整体效能不高等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格局下,应加快各类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加强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及产业示范,促进先进绿色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步入2021,我们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2021年不仅仅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还是建党的一百周年。回望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在党的领导下,科技创新作为无形的引擎,推动着中国脱胎换骨,生机勃发,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大踏步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源头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产业创新取得新成效,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康 《今日科技》2022,(1):14-15
近年来,浙江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谋"定而后动,将更多的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向社会发展领域倾斜,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浙江进一步加快建设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努力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全力支撑海洋强省建设,交出了一张科技赋能社会发展的高分答卷,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21,(3):前插2-前插3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信号?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7月2日至3日,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赴衢州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一天半时间里,何杏仁一行马不停蹄地调研了衢州国家高新区和衢江区、柯城区等地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先后参观考察了高新区展示厅、金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344"发展思路,今年,市科技局将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助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四方面寻求新突破,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取得  相似文献   

18.
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度影响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稳定。在战疫情、抓发展的非常时期,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不断提速,"新基建"成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结构"缺气、少油、相对富煤"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煤炭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6.7%,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3%、43%.中国工程院预测:205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还将保持在50%左右,2050年以前,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煤炭仍将长期在能源体系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功能,承担能源安全"兜底"使命.同时,应对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煤炭工业也承担着加强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为综合开发利用废弃矿井资源、推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