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报道了一系列新的萘并呋喃、萘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 ̄13C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和消光系数、最大荧光波长和量子产率,以及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2,3-二甲基-5-羟基-呋喃并[3,2-b]茶(I-1)、2,7-二乙酸基-1,8-二乙酞基萘(III-3)、4-甲基-7-羟基萘并[1,2-b]吡喃-2-酮(II-1)和3-氢-4,8,9-三甲基呋喃并[2',3':5,6]萘并[1,2-b]吡喃-7-酮(II-3)对炭疽病有很好的离体抑制活性,I-1和III-3对该病还具有很强的活体防效。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在低温条件下,以邻二酮和a-环烯酮为原料与炔钠反应,合成了2,3,4,5-四甲基-1-乙炔基-2-烯-环戊醇、1,2-二苯基-2-羟基-3-丁炔-1-酮、3,4-二苯基-1,5-已二炔-3,4-二醇和3,4-二苯基-3-环戊烯-1-酮4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等手段对3种新的a-炔醇及一种双键迁移产物的结构进行了 表征,并对双键迁移反应机理及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环已酮、苯乙酮、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丙烯胺的反应,反应生成N-甲亚基-2-丙烯-1-胺类化合物(2a、2b、2c),2c在二甲亚砜溶液中,叔丁醇钾催化下反应生成N-(4-N′,N′-二甲基氨基)苯甲亚基-1-丙烯-1-胺3c。  相似文献   

4.
对裂叶荆芥芥穗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70%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4个黄酮和2个单萜类化合物单体,经化学和光谱学分析,它们分别为: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7-氧-葡萄糖甙、3′-羟基-4′,6,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氧-芸香糖甙、5-甲基-3′-羟基-4′,6-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氧-芸香糖甙、脱氢枞油烯和荆芥内酯。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用Cy2BuSnO2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  相似文献   

6.
用新合成的N,N-双(2-甲基吡啶)-二氮杂-18-冠-6和N,N-双(甲基喹啉)-二氮杂-18-冠-6作为固定相,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内,测其柱效,惰性,热稳定性、平均极性及选择性等性质。试验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色谱性能,中等极性,适用于醇,卤代烃,芳香烃等各异构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芳基-4,9-二氢环庚「b」吡喃-4,9-二酮与羟胺,肼,苯肼、氨基脲等的缩合反应,得到的八种缩合产物用IR、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芳基-4,9-二氢环庚「b」吡喃-4,9-二酮的骨架结构比较稳定,Zhuo酮环上的羰基比较活泼。  相似文献   

8.
以2,4-二异氰酸甲苯,丙烯酸β-羟丙酯、正戊醇,正壬醇为原料,合成了2种不饱和丙烯酸化异氰酸酯单体,并用自动记录膨胀计测定了2种单体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  相似文献   

9.
应用连续热力学方法,对实验测定的甲乙酮、苯-醋、甲苯-蜡、丙酮-调合油,甲乙酮-调合油,苯-调合油,甲苯-调合油7个系统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0.
首次合成了5’-0-对四一磺酰基-2’,3’-脱氢-2’,3’-二脱氧腺苷、5’0O)对甲苯磺酰基-2’,3’-二脱尿苷、5’-O-对甲苯磺酰基-2’,3’0脱氧尿苷等三个对甲苯磺酰化的脱氧核苷修饰物,并通过^1HNMR、UV.Vis、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玉米施用“926”植物生长调节剂,以70-80ppm浓度,于苗期、拢节期两给药,增产率达21.0-27.0%。构成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12.
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随机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石灰性草甸土壤合理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重穗、结实率而促进产量的形成 ,对水稻的效重穗、结实率表现出极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水稻的产量有 Y=6 973.5 7.388X- 0 .0 2 80 X2的模式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株小麦穗性状考种结果显示,稀播条件下的多穗株小麦穗粒数和稳粒重增加,小穗不孕率降低,结实能力强,个体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从生理角度对不同穗株小麦在生长期内有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穗型的两个水稻品种株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穗型水稻的株型.结果表明:与弯曲穗型水稻相比,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在灌浆过程中,穗子基本保持直立,叶片尤其是上三叶叶片夹角小,从而使得在水稻的生育后期冠层光分布合理,群体中下部受光条件好,有利于CO2的扩散,有利于籽粒灌浆;而弯曲穗型品种随着灌浆的进行,穗子逐渐弯曲,对茎秆的作用力增大,易倒伏.在水稻的开花期和乳熟期群体饲喂CO2,发现稻穗的光合量仅占单株总光合量的5.4%,即稻穗由弯曲变直立后,穗本身功能并未增强.  相似文献   

15.
3年研究结果表明,汕优242比当前生产上推广组合威优49早热2d,两者产量水平相当,汕优242稻米品质为二级籼米,3个主要米质指标均优于威优49;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及苗期抗寒性也明显优于威优49。该组合适合在我省作中迟熟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系统发育理论为依据,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对小麦产量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穗数为中心协调粒数与粒重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耐旱性鉴定的形态学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耐早性鉴定是选育耐早水稻品种的前提。以22个水稻、陆稻和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组合)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单穗重、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苗期耐旱性鉴定中,采用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对苗期耐旱性进行评价,全生育期耐旱鉴定中,通过多重相关分析和产量结构分析,筛选出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和单穗重3个与产量形成关系最密切因素的干旱胁迫指数,构成综合耐早指数,采用综合耐旱指数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全生育期耐旱性的指标,最后提出了苗期耐旱性鉴定和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从1986年至1988年以7个亲本为材料在4个试验点的研究得知:1、在幼穗分化第5或6期施用PP333可延缓水稻抽穗期;2、不育系对PP333的反应较恢复系敏感,3、在0—200ppm浓度范围之内,pp333浓度越高,延缓效果越显著;4、一次施用200ppmpp333可使不育系齐穗期延迟5天,效果比较好,又省药物和人力;5、pp333对千粒重无不良影响,但增加包颈率、减少饱粒数;6、50—100ppm赤霉酸可逆转pp333的延缓效应;7、在生产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赤霉酸和pp333,使花期相遇,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浆时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灌浆性状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品种新丰2号为材料,采用桶栽,研究了灌浆不同时期土壤水分对籽粒含水量、粒重和充实度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快速增加期与相应粒位籽粒快速脱水期同步,强势粒在花后10~20 d灌浆速率较高,粒重和充实度增加迅速,而弱势粒则在花后15~20 d和花后25~30 d;籽粒含水量与粒重及充实度的关系因粒位和灌浆时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花后5 d和花后15~40 d,弱势粒含水量与其粒重及充实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花后10~25 d,强势粒含水量与其粒重和充实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花后5 d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花后15~25 d适度控水可同时提高强、弱势籽粒的粒重及充实度。  相似文献   

20.
以80ppm“926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浸种,可提高发芽势4.6%,增加次生根数6.2%,次生根长增加2.0%,以150ppm浓度浸种,则有抑制作用产生。小区试验表明,以80ppm浓度浸种,增产率为2.3%。以同样浓度于分蘖期、孕穗期一次给药,可分别提高成穗率12.37%和13.83%,增产率分别为3.7%和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