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苏明 《科技信息》2011,(27):149-149,138
本文借助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韩国留学生在学习语气词吧时的偏误进行分类的统计和研究,结合语气词吧的话语功能对典型错句纠正,指出造成偏误的原因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出适合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范一霏 《科技信息》2013,(1):273-273,296
文章对多功能副词"才"表短时义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才"既可以单纯的表示短时义,也可以后一分句接表示主观评价的内容。对于"才"的这个意义和用法和日语表达方式「~たばかり」「~たところ」有许多异同点。所以对表短时义"才"和「~たばかり」「~たところ」二者在用法和意义上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明确各自的使用条件和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3.
描写新灵壮语的单音节句尾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洛嵩片,"嘞"在洛阳方言口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其在句子中的功能有三项:语气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这三种用法中,其作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用法。文章从其句法分布角度入手,对洛阳方言中"嘞"的三种用法进行分类描写,从而探讨其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计量的方法,分析了新时期由语气词引起的影视语言“港台腔”的特点,说明了几个重要语气词在用法上的变异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苹 《当代地方科技》2010,(16):168-168
有的语气词位于句末,有的语气词位于句中。位于句中的语气词数量不多,分布的位置比较灵活。《雷雨》中哪些语气词是可以在句中出现的呢,句中语气词有何作用,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孝感话语气词“了”和“的”的连用在语序上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了”在前,“的”在后。在语法意义上,“了”、“的”连用时,“的”表示对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性状的一种肯定,“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了的”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但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性状的肯定。“了”、“的”连用的句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用情态动词“过”加语气词“了”的句子。从对孝感话语气词“了”、“的”连用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语的语气词只分两个层次而非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的”和“了”,第二层是“呢”、“吧”、“吗”、“啊”:第一层的“的”、“了”无论是在用法还是在表达的语气上都和第二层的“呢”、“吧”、“吗”、“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国语》中不定代词"或"和"莫"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方面:两者在句中都用作主语,这又分为充当小句的主语与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两种情况。不同方面:不定代词"莫"的出现频率高于不定代词"或",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是相反的对应词;就演变趋势而言,《国语》中"莫"已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而"或"还没有虚化的迹象,反映出这组对应词在发展演变中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1.
句尾语气词的连用在贵阳方言中是较普遍的现象,从结构上看,连用的语气词可以分为7组、11种排序,同组不能连用,顺序不可颠倒,但可以空缺;层次上几个连用的语气词不处在一个平面上,同句子实体的组合有先后之分。从功能上分析,连用的语气词脱离句子之后不能负载句子的语用信息;连用的语气词各自还保留着原来的语气,并没有完全融合,语义的重点还落在第一个语气词上。  相似文献   

12.
刘静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7-1360
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的基本作用是增加句子的语气,而不同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含义要受到上下文等语境因素的制约。脱离语境,语气助词的意义则变得模糊、不确定,因而,语气助词具有语用成分的特质。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语气助词除了能表明说话人的语气,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语法手段。此外,它还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话语成分。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语气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着个体差异.进行专书研究,就有必要揭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因为有比较才能够有鉴别,只有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共时比较,才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语气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孝感方言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副词和语气助词.“在“用作语气助词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表示对动作持续状态的肯定语气,它对应于普通话中表示陈述语气的“呢“,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在“.  相似文献   

15.
卢海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42-144
现代汉语副词"倒"是由表示动作义"颠倒"的古去声"倒"发展而来。"倒"句法上经历了从做谓语动词到做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再到做副词修饰全句的过程,语义语用上经历了从表动作义到表状态义再到表语气的过程。唐宋时代"倒"已经开始兼表语气了。  相似文献   

16.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板型是一项充满艺术创造的技术,是成衣业的主要技术支柱。该文认为中国成衣业应借鉴欧美板的科学理念,从观念更新、标准服装人体和服装规格的研究确立及制板原理等方面着手研究,进而推动中国成衣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在”是一个表确认性的语气副词,本文通过大量的语料收集,着重探讨了“实在”句的句式特点、语义内含和出现的语用环境,得出“实在”句一般包含有主观感情色彩,强调经人们反复尝试而最终确认的一种思想过程,并提出对外汉语语气副词教学的两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没有相当于汉语语气词的词类。从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出发,考察中国古代典籍的英译过程,可以发现其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处理语气词。语气词是用于辅助表达语用功能的,在译成语调主导的英语时。其功能借助了其它手段来体现,如:利用英语的语调、英语的其它词类、英语的时态、英语中相应的句式或语序的改变以及省译等。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新世纪初两个不同年代流行歌曲歌词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初步探析了其变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