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蜗牛在人们眼里总是慢的象征,形容速度、进展慢,人们常爱说“真是慢得像只蜗牛”。其实,根据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某些蜗牛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那么慢、那么落后。在进化方面,这些蜗牛前进的速度快得惊人,从这个角度上,完全可以说它们是飞速前进的蜗牛。一种进攻型海洋蜗牛就是飞速进化的动物。令科学家无比震惊的是它拥有世界上进化最快的基因。 锥形蜗牛的生存策略 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锥形蜗牛拥有足以毒死人的剧毒毒素。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托马斯说,观看有毒锥形蜗牛“钓鱼”的过程真是非常精彩:它躲在大石头下面,伸出它那长长软软的像蠕虫一样的吻在水中飘来荡去,饥饿的鱼会以为这是食物而被诱惑到这种蜗牛藏身之处,说时迟那时快,蜗牛会猛地向鱼刺出它那像鱼叉一样的“武器”──有刺的利齿,然后迅速射出毒素,鱼立即就会被毒得不能动弹而瘫倒,于是它便成了蜗牛的美餐。 虽然锥形蜗牛通常并不袭击人,但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仍然记录有30多起人被锥形蜗牛刺伤甚至毒死的案例。大多数锥形蜗牛是没有毒的,但也有一大种群的锥形蜗牛能分泌毒素。这种有毒蜗牛也被称作“一支烟蜗牛”,是指一旦人被它刺了以后,只需一支烟的功夫就会被毒死。 几十年来,托马斯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
以毒止痛     
正蛇、蝎子等许多动物都拥有用于捕猎或防御的"化学武器"——毒素,这些毒素有的会使人类感到强烈不适,有的甚至杀人于无形,但其中一些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药物开发的灵感。科学家从动物毒素的作用机理中发现了疼痛产生的机制,也从毒素中找到了一些镇痛物质。动物王国里有不少有毒的动物,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毒蛇、毒蜘蛛和蝎子等"凶手",一些蜗牛、青蛙和鱼类也含有毒素。毒液和毒素是这些动物用于防御或捕食的"武器",其中很多都会造成攻击对象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发现新药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在过去的10年之间,大约有5000种新化合物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来,但是到底哪些化合物能帮助我们治愈那些比如癌症、艾滋病等致命疾病呢?近年来由于收集、筛选和分析新的候选药物的技术进步迅速,科学家们在海洋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距离攻克那些致命疾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以想象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未来的10年至20年的时间里在海洋生物制药领域将可能有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们发现从某些海洋生物中提取出的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这使科学家们对到大海去寻找…  相似文献   

4.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毒箭蛙跟马达加斯加的毒箭蛙原本并不相干, 然而它们用以制造毒液的配方却是一样的——都是毒蚁。具体而言, 这两种毒箭蛙都以富含有毒生物碱的蚂蚁为食,并且都能在自己体表的皮囊中储存毒素,而毒箭蛙自身却不会受到这些毒素的伤害。这两种毒箭蛙显然是各自独立进化出明亮的体色——警告色的,但它们在外表上却惊人地相似。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趋同进化”,即当两个不同的物种面临相同的生态压力时会形成相似的对策。而毒蚁自身的趋同进化,则是毒箭蛙出现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6,(4):5-5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毒箭蛙跟马达加斯加的毒箭蛙原本并不相干, 然而它们用以制造毒液的配方却是一样的——都是毒蚁。具体而言, 这两种毒箭蛙都以富含有毒生物碱的蚂蚁为食,并且都能在自己体表的皮囊中储存毒素,而毒箭蛙自身却不会受到这些毒素的伤害。这两种毒箭蛙显然是各自独立进化出明亮的体色——警告色的,但它们在外表上却惊人地相似。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趋同进化”,即当两个不同的物种面临相同的生态压力时会形成相似的对策。而毒蚁自身的趋同进化,则是毒箭蛙出现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有毒的青蛙     
所有青蛙皮肤上都有毒腺,但是绝大多数青蛙的毒素毒力太微弱,不会对捕食者造成什么影响(许多动物包括鸟类、啮齿动物、鱼、狐狸、狼和人都进食青蛙这一事实就可以证明)。但是并不是所有青蛙的毒力都是如此的微弱,生活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青蛙的皮肤上就含有巨毒。这些青蛙被称为毒镖蛙,因为当地居民用青蛙身上的毒涂抹在箭尖和标枪的顶部做成剧毒武器。那里有近170种毒镖蛙,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金毒蛙,每一只金毒蛙都含  相似文献   

7.
食毒防身     
毒素是一种生物毒药,能够帮助缺乏自卫能力的生物抵御捕食者,使捕食者对它们敬而远之,比如一些蟾蜍和蛇就进化出了有毒武器,以备御敌之用.那么,那些无毒的动物又如何自卫呢?漫长的进化也使得一些无毒的动物逐渐进化出了御敌的本领:它们自身虽然不产毒,但却具备耐受毒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毒素以作防身之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发现,有毒鱼类物种竟然多达1200多种,这是一个巨大的医药宝库。澳大利亚的著名环保人士史蒂夫·欧文于9月4日在潜水拍摄一部纪录片时,遭到毒性最强动物之一魟鱼的袭击,毒发身亡。史蒂夫·欧文生前曾说“:我跟危险的蛇打交道比谁都多,但我从没被咬过,这是种天分。”但在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垂青于他。我们很难把水域中可爱的鱼儿和毒蛇联系在一起。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鱼类已经超过蛇类成为世界上有毒品种最多的一个动物门类。最新研究统计表明,在全球1万多种鱼中,有毒鱼类物种竟然多达1200多种,而非以前估计的200种。…  相似文献   

9.
正箭毒蛙以剧烈的毒性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它们鲜亮的颜色是典型的警戒色,向周围的动物发出"我有毒"的警告。但过于醒目的颜色也可能吸引捕食者的注意。然而,最新研究显示,箭毒蛙艳丽的外表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还能作为伪装。科学家对染色箭毒蛙的图案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颜色组合虽然在近处看起来十分显眼,但当从远处观察时,这种图案反而有  相似文献   

10.
形形色色的毒杀 毒药种类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有机毒和无机毒两种.有机毒药可以从2 000种毒植物,如狼毒头、毒芹、夹竹桃、猩猩木、大黄叶、土豆芽和烟草的尼古丁中提取,也可以从有毒动物,如响尾蛇、眼镜蛇、石鱼和日本河豚等身上提取.  相似文献   

11.
<正>●从简单到复杂,自人类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出天然产物后,科学家们就一直不断地在尝试人工合成天然产物的新方法,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包括天然产物的半合成、全合成、生物合成或基因重组等路径,科学家们在天然产物合成的研究中逐渐前行。自然界中,生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通过释放和接收化学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在交配的季节,雌性飞蛾通过分泌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近日通过超高倍显微镜发现,一种锥形蜗牛竟然能运用"气枪",通过长而空的鼻腔发射充满毒物的"牙齿"来捕鱼。毒牙中的毒液能在50毫秒之内让鱼儿瘫痪,于是原本动作慢吞吞的蜗牛就能悠哉乐哉地尽情享用一顿大餐了。解剖发现,蜗牛运用自己长鼻中的肌肉来推动带刺的  相似文献   

13.
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水母或萤火虫体内的生物发光分子被广泛应用在科学领域,帮助科学家在活体动物体内标记特定的细胞。这些生物发光分子可以让被标记的细胞发光,科学家也就能观察被标记细胞的活动。然而,以前的生物发光分子发出的光不足以穿透厚厚的组织,相机也就无法直接捕捉到这些生物荧光。最近,日本科学家合成出一种新的生物发光分子,其产生的光的亮度是天然生物发光分子的  相似文献   

14.
揭秘剧毒蛙     
在南美洲一片沼泽林中,一支以马尔塔为队长的苏联探险队被派到这里来考察。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捕捉一种蛙———叶毒蛙。叶毒蛙是两栖动物丛蛙科的一种蛙,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等地。在那里,有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沼泽,气候潮湿,阴霾多雨。这样的栖息环境对叶毒蛙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这种蛙的面目丑陋,身体很小,只重只有1克多,然而这种小得可怜的动物被称为“剧毒恶魔的化身”。只要十万分之一克毒液就足以使一个人在几秒钟内丧命。它的毒性是眼镜蛇毒性的50倍。早在哥伦布时代,当地的印第安人就用这种蛙的毒液做毒箭。叶毒蛙的毒液为什…  相似文献   

15.
程会文 《科学通报》1992,37(10):943-943
海葵毒是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海葵毒的中毒症状是使动物痉挛和麻痹,可见外周的神经和肌肉是它的重要靶标。直到现在,海葵毒在神经肌肉标本上的作用部位仍有争论。Shapir认为海葵(Condylactic gigantea)毒素仅对螯虾神经有活性而对肌膜无活性。Metezeau  相似文献   

16.
布莱恩·格里格·弗莱从小就对有毒的动物十分感兴趣,在4岁时,他就立志把研究有毒生物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如今,弗莱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是世界上顶级的动物毒素专家之一。为了研究毒素,弗莱从多种野生动物中收集毒性物质。那么,为什么动物体内会存在毒性物质呢?弗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只生活在2.9亿年前的“奇怪”动物的化石。2004年。这副化石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再度发现。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发现,这只体长不到12厘米的动物兼具蛙类和蝾螈的双重特征,因此戏称它为“蛙螈”,并推测它是两栖类进化树上缺失的一环。从外形看,蛙螈有点像蝾螈,但却有短而粗的尾巴,  相似文献   

18.
布莱恩·格里格·弗莱从小就对有毒的动物十分感兴趣,在4岁时,他就立志把研究有毒生物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如今,弗莱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是世界上顶级的动物毒素专家之一.为了研究毒素,弗莱从多种野生动物中收集毒性物质.那么,为什么动物体内会存在毒性物质呢?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光     
专家预言:十年内可能控制艾滋病世界著名艾滋病专家罗伯特·加洛教授认为,由于大量抗艾滋病药物不断研制成功,艾滋病有可能在未来的10年内成为一种可控制的传染病。加洛教授是在最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教育大会上讲话时作出这一预言的。这位美国科学家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加洛说,艾滋病有可能被治好。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明显进展。他预言,1996年将会出现6种至12种较好的抗艾滋病新药,并指出这些新药能从不同的方面对病毒产生作用:干扰酶或激素;防止细胞被病毒感染;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等。摘自《中国科学报》  相似文献   

20.
印度科学家发现了15种新的蛙类,其中包括3种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蛙类动物。在这些蛙类里,有叫声像猫一样的猫叫夜蛙,也有雄性和雌性共同照看蛙卵的乔格夜蛙,还有一种91年前曾被发现,但后来被认为已经绝迹的库尔格夜蛙。这一研究成果使得印度已知的蛙类增至33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