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延续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保障。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在世界各国合作与协调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在强化各个"问题领域"内的全球治理机制下共同推动国际秩序的进步,并在多边主义制度架构下形成应对和解决各种全球性议题的挑战,是21世纪的今天世界能够继续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秩序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海洋安全秩序也是国际安全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海洋秩序主要是指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之间海洋关系的原则、准则、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权益结构和安排。它建立在世界大国海洋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在内的海洋综合实力基础之上。国际海洋秩序的演进体现着国际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也体现着国际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正>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与通畅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影响举足轻重。海洋资源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视角下理想的海洋秩序是怎样的?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我想简单谈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海洋秩序演化的历史;第二,海洋秩序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沿海国家解决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主要出路;21世纪也是信息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源动力。作为人类了解海洋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信息化在海洋管理、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多个领域,扮演着愈来愈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热议国际秩序变革,对中国的角色和主张极为重视,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猜测和担心。对此,中国应明确阐释自己的"国际秩序观",清清楚楚地告诉全世界,中国是如何看待国际秩序的,又将如何运用自己不断增长的力量,建设性地维护和优化现有国际秩序,积极自信地引领舆论导向和变革方向,打消不必要的猜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国内似乎对海洋秩序有较大误解,通常认为海洋秩序就是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但实际上,我们恐怕不能笼统地谈这个话题。二战结束后,国际海洋秩序逐渐出现了分化,即海洋政治经济秩序和海洋安全秩序的发展有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范式或路径。由于复合相互依存的作用,武力的作用下降,中小国家集团的影响力上升,海洋强国已经无法左右国际海洋秩序特别是政治  相似文献   

7.
基辛格在预测21世纪的国际秩序时,认为"到时至少会有六大强权——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可能再加印度……"。在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基本国际秩序格局下,随着国力的增强,印度正在努力争取并逐渐成为多极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极,基于此,本文对日本和印度这两个中国的主要亚洲邻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21,(1):12-16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海洋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因海洋而起的海洋地缘政治悄然兴起,全球海洋正处于维持现有秩序与不断推出新规则的快速变化进程中。2020年11月26日,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主办的海洋发展战略2020年度学术研讨会“海洋地缘政治与全球海洋秩序”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6月24~25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和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5届浙江大学海洋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法",由国家"千人计划"、国际著名海洋法专家、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克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与会代表均为海洋法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英国、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创建过程及其导致的利益纷争集中体现了各国在海洋领域的既矛盾冲突又妥协合作的关系。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海洋法律秩序的建立、变迁与维持机理,有助于对相关制度的深层理解与把握。探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发展趋势,对国际海洋关系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12日至13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全球治理与国家责任"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以及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国家发改委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0月28~29日,由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国际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历史性权利和海洋法"。会议由知名国际海洋法专家、国家"千人计划"教授、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克渊教授主持并担任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韩国仁荷大学、上海交通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通过推动设立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积极举措,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与改革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红利"。但2018年以来的中美经贸摩擦,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更为中国进一步深入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迫切需求,急需大力加强海洋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海洋"向"智慧海洋"迈进。本文分析了国外海洋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国内海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海洋信息体系能力的"智慧海洋"构想,阐述了"智慧海洋"的内涵、体系组成、体系工程特征及关键技术,提出了运用体系工程方法建设"智慧海洋"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海洋就是开放的象征,人类的开放历程就是利用、征服海洋的历程.就这一点来说,海洋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了抢占海洋时代的新优势,世界海洋国家纷纷调整海洋政策,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本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国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这个经邦治国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德国洪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09年10月23~2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首届"北京大学—洪堡大学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代表人数46人,其中来自海外机构的代表21人,来国内机构的代表25人。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举办的第2届风险分析与危机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得到了国际风险协会及其欧洲分会和日本分会的支持,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大学赞助。大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月21日,《谁掌控美国的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史(1942~1991年)》、《美军眼里的中国军队——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研究报告》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会议主题为"美军战略规划与对华军事评估",由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世界知识出版社联合主办。为进一步以军民融合的方式推动国内的战争和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与世界知识出版社自2013年起开始合作出版"北京大学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上述两部最新译作即为该丛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徐秀军:发展中国家身份这个议题如今变得这么"热",其背后反映的是各个国家对于权利与义务在全球治理、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一系列领域当中重新分配的关注。对中国来说,这不光是一个压力源,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且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全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发达国家目前针对的是中国,但其针对的也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群体,  相似文献   

20.
正南海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布局的关键海域,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路径。中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了巡航执法、三沙设市、岛礁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意志。但与此同时,南海海域相关声索国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