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22):76-77
<正>“南亚区域研究的交叉学科路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23年10月21日,“南亚区域研究的交叉学科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王丹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教授在致辞中围绕传承、开拓、基础和交叉四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发扬传统学科、推动学科互鉴和构建新学科的期许。  相似文献   

2.
东方与西方的跨文化对话是21世纪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探讨东西方跨文化对话的有效途径,培育全球化时代多元共兴的世界文化格局,“东方对西方的认知与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0-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英国开放大学佛格森亚非研究中心GIPSC Project联合举办。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印度、伊朗、摩洛哥等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乐黛云教授和英国开放大学GIPSC Project负责人Suman Gupta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赵白生博士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最近本人有幸访问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西安外国语学院,跟中国教授就语言教学与科研合作等进行交流.茶余饭后总是有一个热门话题:"韩国首都改名了吗?","为什么要改?"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就在瑞典学院刚刚宣布把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英国剧作家品特之后的几天中,我所供职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和瑞典学院、瑞典驻华使馆联合举办了一个“斯特林堡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虽然是瑞典的“国师”斯特林堡,但这次会议最吸引中国媒体关注的,大概还是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到来,尤其是在中国文化界颇为知名的唯一一位熟谙中文的评委马悦然先生。让一位81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7月2日,"保持信念——人文领域的后弗莱景观"诺思罗普·弗莱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大连召开。本次国际研讨会由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外国语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诺思罗普·弗莱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国别研究(加拿大)基地及中加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协办。本次会议特邀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诺思罗普·弗莱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戴维森教授、丹麦奥尔堡大学的布赖恩·拉塞尔·格雷厄姆  相似文献   

6.
第9届比较词汇研究国际研讨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Vocabulary)于2005年10月13-16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主办,日本词汇研究学会协办,负责人为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安东教授,王春副教授。参会代表共计40人,其中海外代表11人,中国内地代表30余人。中国日话教学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宿久高教授亲临会议,作指导性讲话并致词。中国日藉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大连外国语学院陈岩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日藉系主任吴侃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系主任彭应陆教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揭侠教授等中国日语界的顶级著名学者分别主持了各个分组会并作指导性发言。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1~2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伊朗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波斯语文献与蒙元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内外研究蒙古史、元史、中外关系史、波斯文献学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年轻学者齐聚一堂,就"波斯语文献与蒙元时代研究"的相关议题发表观点,展开讨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会闭幕式上,我国中西交流史专家徐文堪先生进行会议总结,高度评价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认为这是一次汇聚了中外蒙元史研究最新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8.
斯特林堡是瑞典的国宝。他的戏剧鬼斧神工,他的小说深人骨髓,他的自传石破天惊,他的一万多封书信戛戛独造。他对中国文化的特别研究,他对女性问题的敏感态度,他对科学实验的狂热献身,他对各国作家的深远影响,使他成为世界文学太空上的一颗“火星”。为了推动中国-瑞典两国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创作界、学术界和翻译界的高层互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瑞典学院、瑞典驻华大使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翻译协会于2005年10月19-20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斯特林堡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12~13日,题为"Writing across Borders:New Directions in EFL and ESL Writing Research"的二语写作国际研讨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澳门大学英语中心联合主办,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汉雄教授担任主席。来自海外的特邀外语教育专家以  相似文献   

10.
<正>时值国庆60周年和重庆大学80周年校庆之后,首届"专门用途英语在亚洲"国际研讨会在教育部、重庆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于2009年10月29~31日在重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学术期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1月5~6日,第7届自主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自主学习协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日本、阿联酋、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就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相关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30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9~10日,由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协办的"中国和美国的西南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南达科塔州立大学,中国的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湘潭大学、延安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由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道路与世界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30~31日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俄、日、韩、越南和中国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媒体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奥菲斯  陈江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2):F0003-F0003
2006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中国-加拿大合作办学“酒店与饭店管理”专业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出席研讨会的代表有:加拿大荷兰学院国际部主任陈玉玲女士、酒店旅游系主任戴维·哈丁先生,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常州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语言测试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30届国际语言测试研讨会,于2008年6月25-28日在浙江大学举行。大会开幕式于2008年6月25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浙江大学副教务长郑强教授代表学校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会议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范捷平教授代表外语学院致辞。  相似文献   

17.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14):30-32
<正>吴冰冰(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近几年,中东地区形势“变”与“不变”相互交织。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中美俄三国都调整了其中东政策。三大显著变化变化一: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的全球布局里,“印太”、中东和欧洲三个地区是联动关系,无底线的收缩和退出中东对美全球布局是不利的,所以其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是有底线的。若退出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批世界顶级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跨国企业具有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同时,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也面临一系列的本土化问题,这为高校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高校如何与跨国企业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是新时期中国高校的又一重大课题。北京大学一直注重与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的合作,鼓励支持应用研究、鼓励原创成果、培养创新人才,从而加快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上海交通大学在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目标指引下,非常重视与跨国企业的合作,上海交大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与跨国企业的合作主要是与IT跨国企业的合作,从而培养出了面向工业化、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中国与世界:文化创新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于2019年6月15~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韩俊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持,刘夏蓓(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致辞。蔡华(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以及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作为会议召集人,分别在6月15日上午和下午的专题上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9日,第2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校本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近50名师生(图1)参加会议.这一系列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办,是北京大学理科学科史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是1898年建立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它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同步发展,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中国现代科学的成长历程.研究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的关系,一方面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视野,另一方面也为理解北京大学的历史地位增加了新的维度.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把"北大与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历史研究作为自己的常设课题,并且从2011年开始,每年召开以"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①,希望以北大理科史为案例推进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