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概括性取向研究领域的现状中,笔者着重指出多种著名测量方法的不足,需要跳出行为问卷和社会统计的方法学框架,对性取向成因进行跨学科研究才能得到新答案.对同性性行为模式的起源,笔者建议用内、外源两分法,将之分为内源性的或发育性同性性行为和外源性的或获得性同性性行为两大类,它们的成因不同,形成的时间和过程也不同.发育性同性性行为有其发育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母体免疫反应和生育医学等因素作为成因.内源性的或发育性同性性行为是由于始自胚胎期的基因、激素、脑发育和母体免疫机制之间,作用的协调一致性不足,所导致的生物学小概率事件.外源性的或获得性同性性行为是由社会、家庭、个人状况和情感经历等因素,通过人脑内的奖励/强化系统获得的同性性行为模式.在具体分析了该行为的成因和形成过程之后,进一步列举出可能对同性恋和性取向异源性提供新证据的学科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通俗读本<三字经>中,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但在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中,杨朱就提出了"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直到唐代中叶,大文豪韩愈才提出了"九品中正"之说,即所有的人都分为九类: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他的说法已经把遗传因素和基因等因素考虑在内了.  相似文献   

3.
俞强 《自然杂志》2017,39(6):411-416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果蝇生物钟行为的美国科学家——杰弗里 • 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 • 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奖励他们发现了决定生物钟行为的基因和这些基因产物的工作原理。生物钟,也叫生物日节律或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生物以约昼夜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性行为。生物钟行为是一个在各种动植物中都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生物钟基因的发现和对这些基因产物工作原理的揭示对了解生命和生命的运行原理,特别是对基因、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利用生物钟原理来解决生产活动和健康医疗中的生物学问题奠定了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正在变得可能:编辑人类的基因来治疗和预防如同艾滋病和镰状细胞病之类的疾病。这引来科学界巨大的争议。更加有争议的是,它还有可能制造出"生物技术婴儿"。瞄准错误DNA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科学家们试图编辑人体胚胎的第一项研究工作于2015年4月中旬登上有关科学类杂志的头版,而另一项研究则向人们展示了基因编辑是如何可能预防儿童遗传性疾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美国性少数群体的曲折历程和当前生态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外源性同性性行为和性少群体的发展观,包括自然、社会和文化发展观.以动物界雌性和雄性同性性行为的生态制约条件和自然选择为前提,说明雌、雄同性性行为的性质不同,人类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同性性行为的对策也应有所不同.人类外源性同性性行为虽源于动物界,但更制约于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所导致的大范围人口迁徙,并由此拉大的社会贫富差异,在性少数群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建议对女性同性性行为采取理解和包容的对策;但建议将肛交作为不良性行为模式进行道德自律.建议加强性教育,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性经济带建设中,密切监控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所拉大的社会贫富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界演化出了许多既奇特又美妙的基因交换途径。在此,科学家为你揭示最令人惊叹的性之奥秘。没有汉子的"女儿国"性行为会消耗诸多能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索性绕过它呢?好吧,有一类动物还真这么做了。蛭形轮虫是一种微小的生命体,它们经常被发现栖息于浴盆、池塘和水坑中。蛭形轮虫是一种会在阴湿环境中开始生命周期,并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当环境条件开始再次变得干燥时,它们  相似文献   

7.
<正>看到这个标题的朋友千万不要吃惊,至少从人体细胞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上来看,的确如此:我们体内存在着145个"外来基因",它们来自于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生命之树的划分并不严格,它更像是错综复杂的亚马孙丛林——各个枝丫交织重叠在一起。"其实,在细菌等简单真核细胞中,基因水平转移是十分常见的,这能让生物个体之间快速共享基因,从而对抗菌素产生抵抗反应。而这项研究,则为其他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的生物学家内森·贝利(Nathan Bailey)发现,同性性行为在动物王国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蠕虫、青蛙到鸟类都有这种行为。事实上,同性性行为所涉及的动物,远不止那几个知名物种……前不久,美国一个科学网站邀请了众多动物学家,共同评选了"十大同性恋动物"。在我们的想象中,似乎只有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才具有同性恋现象。但事实上,在自然界中,有近500种动物存在同性恋行为。哺乳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最多,尤以灵长目动物为甚。此外,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等,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同性恋现象。由此可见,同性恋在动物世界里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非洲西部气候湿润,形成了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这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特生物.最近,"保护国际"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他们派出的科学考察队在非洲西部加纳森林保护区内发现了大量的珍稀物种和新奇物种,再一次证明非洲雨林是一片有待科学家深入考察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8月下旬,互联网和欧洲的新闻媒体大量登载了反映加纳(Gana)--德国明斯特动物园的一只11岁的大猩猩--痛苦情形的照片,她抱着死去的孩子克劳迪奥(ckudio)的身体.缩拢的嘴唇贴着小家伙的无生命的手指.3个月大的克劳迪奥死于一种明显的心脏病,几天来加纳拒绝把它的尸体交给动物园管理员.加纳的行为在众多的人群旁观者中激起了赞赏、怜悯和低语,你看到这一幕了吗?大猩猩,可能还有许多别的动物,掌握了生命必有一死的概念,它们会为死去的同类悲伤,真的几乎与我们人类一样.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爱情不可言喻的神秘与伟大之下,还隐藏着一些基本的生物法则和基因法则。决定情缘的基因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老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M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M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  相似文献   

12.
肥胖竟是基因惹的祸?原来"FTO"基因能让吃的食物增加能量;"FTO"基因变异的孩子更喜欢吃脂肪、油、甜点类的食品;肥胖儿体内的"多巴胺受体基因"偏少……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肥胖的基因密码吧!身胖由"基因"做主基因是什么?俗话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掏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说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而遗传物质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就是DNA的一个片段,是遗传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3.
<正>海葵算得上是海洋中的异类——这种生物既有动物的特性又有植物的特性。一份最新研究认为,从基因编码上看,海葵属于动物和植物的混合种。尽管海葵看上去更像动物,但是海葵体内决定基因是否表达的"调控编码"却更类似植物,而其复杂的基因交互网络更类似于差异度更大、构造更复杂的动物。  相似文献   

14.
<正>一项新的医学发现质疑"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死亡真相,震惊了其家人及歌迷。研究称,"猫王"并非死于暴饮暴食及服药过量,基因缺陷--遗传性的肥厚性心肌病才是导致巨星早逝的罪魁祸首。基因缺陷疾病如此凶险,有治愈的可能吗?红细胞忽变"镰刀""白日梦"探求成真1910年的一天,一位黑人青年向医生叙述:自己发烧,并伴有肌肉酸痛的症状。后经血液化验分析,这位患者不但显示贫血的征象,而且他的红细胞变成了奇特的镰刀形。这种病从此就被定名为"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显然,该患者的许多症状都是由于红细胞形状的改变引起的。但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癌症研究中人们感到振奋的是,许多不同的研究途径看来都归结到了一个相同的答案:癌的分子基础是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某些基因的活化,这些基因原先是静止的或者只有极低的表现度。这个答案之所以令人振奋,其原因有二。首先,看来好像只有极少数基因能使细胞由正常生长转化为癌性生长;其次,明显不同的致癌因素(辐射、化学致癌因子、肿瘤病毒)实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活化相同的基因。这项研究是从 RNA 肿瘤病毒着手的。这是一些“反转录病毒”。有些“反转录病毒”除了复制自身所必需的信息外,还携带着1个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16.
<正>"癌基因"浮出水面双联手科坛流芳1969年,美国两位科学家霍布尼和托德罗提出了一种"癌基因学说"。他们认为,细胞的癌变源于从病毒那里获得了"癌基因"。换句话说,"癌基因"并非是细胞本身固有的。一些科学家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癌基因"是细胞基因本身固有的,由于外界因素促使这些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引发癌症。这类科学中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家毕晓普和瓦穆斯。他们发现,在正常鸟类细胞中,存在与"劳氏肉瘤  相似文献   

17.
基因武器又称遗传工程武器,是指按照人的设想,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而制造出来的武器。基因武器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威力的灭绝种族的新一代生物武器,据称只需20克基因武器就能使50亿人死于一旦,所以有人称之为"世界末日武器"。基因武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某种人的基因密码特征去杀伤某种人;另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创造某种微生物战剂去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两个15岁的孩子来找到我,他俩谈恋爱已经两年多,常常一起看电影,一起到图书馆看书,一起做作业。他俩的父母都知道他们在谈恋爱,但父母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交流这个话题;他们非常希望父母能够与他们主动交流,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而,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父母提及这个话题。在和我进行了一些交流之后,他们直接问:"胡老师,我们想知道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交往的底线是什么?"我回答:"底线是不可以发生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决定情缘的基因 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老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H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H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HHC基因不同,则身上发出的气味便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1986年,癌症研究的先驱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宣称:"如果我们希望更多地认识癌症,那么我们现在必需集中精力研究细胞的基因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年前的这几句话,是日后成为了人类基因组工程的一次最早的公开倡议。前些年累积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人明白,癌细胞的大量越轨行为大都来源于对细胞基因造成的损伤以及功能的改变。他写道":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尝试逐个地去发现对恶性肿瘤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要么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