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皇家学会发布的2011年科学发展报告指出,科学已步入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科学投入、科学产出、科学成果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繁荣,传递出科学全球性增长的信息,表明了科学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进步。这已经是我们的一条国策,这也是一条真理。那么,科学进步又依靠哪些工作呢?方面很多。单从科学工作本身的有关方面来说,这就要依靠科学情报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科学教育工作,科学管理工作,科学器材、设备工作以及科学推广、应用工作等等。与此相应的,科学评议工作也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和上述许多方面的工作是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费耶阿本发表了他的新作《文化多元论,还是无畏的新千篇一律》,大异众趣地阐发了与大多数科学哲学家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评价观。他认为,探讨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不能离开科学哲学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历史。但是,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哲学家在探讨科学发展和科学进步问题时提出了"范式"、"科学研究纲领"、"研究传统"等概念。他们就此所作的说明,为理解和把握科学思维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科学思维方式从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上,概括了这些概念的共同特征,扩展了其哲学和文化意义。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Kuhn)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提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范式"概念,推动科学哲学开始注重研究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和社会心理因素。此前,科学哲学只注重抽象的形式分析,很少研究科学理论的发生和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认识主体、科学活动的主观方面、科学研究的过程等等,都被排除在研究主题之外。此后,科学哲学改变了  相似文献   

5.
正或许是出于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很多人至今难以接受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事实。其实,不仅仅有民众不理解人类进化的科学,很多科学工作者对人类进化也存在诸多误解。有些科学争议实际上是科学逻辑混乱造成的,包括人类进化问题中的大量争议。科学问题的解答,必须依据科学证据和科学逻辑,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让公众理解科学是学术机构及科学组织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不仅已经成为努力加强科学家与大众对话的领导者之一 ,而且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做出了重要努力。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 1 84 8年 ,它既是一个科学与工程学会的联盟 ,又是一个吸收个人成员的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有近3 0 0个分支机构和超过 1 4 3万名会员 ,是世界上最大的普及科学的组织 ,其目标之一是“提高公众理解和正确评价科学方法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前景的能力。”或许《科学》这本出版物是使美国科学促进会出名的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是一…  相似文献   

7.
y1.打科学旗号反对科学。 “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违反和否定已被千百万人无数次科学实验所反复证实了的科学原理、科学定理和定律。他们把违背科学定律如能量守衡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等看作是自己的创造和成就,但却还要宣称自己的愚昧和迷信是“科学’,甚至公然说是“违背科学的科学”。他们往往把和科学对立的迷信思想和活动冠以“预测学”,“人体科学”,“研究天、地、人的学说”……等美名。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线性科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线性科学自古以来就有。人们开始能解决线性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和高速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当代所有的科学前沿问题都是非线性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线性科学有两大难题:非线性反应关系及反应与作用的时差。非线性科学既是应用科学又是理论科学,科学工作者不能光做“刀匠”,还要做解决问题的“屠夫”。  相似文献   

9.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初创于1978年的《世界科学》杂志如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日子。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关于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综观科学哲学,从其与科学的联系看它是有前科学性、全科学性和后科学性,从它与哲学的关系看它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前科学性为特征的科学哲学是自然哲学式的,以全科学性为特征的科学哲学可以称为科学论,以后科学性为特征的科学哲学称为科学基础论。从哲学角度看,有本体  相似文献   

11.
●这个世界需要有热衷于科学和拥有科学能力的年轻人,并立志以科学作为他们未来的事业。为此,我们要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科学体验。如今,学生们可以利用数据采集技术、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等工具,在实体实验室或虚拟实验室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探究。本文通过一些文献资料,对实体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价值进行对照,并就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史的视角来探究科学的发生发展,不仅可以一窥科学历程的全貌,还可以对科学概念的演进、科学理论的兴衰、科学思想的进步、科学方法的完善以及科学文化的传播作深入细致的考察。吴以义先生在海外学习研究科学史数十年,深谙其旨趣。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科学革命时代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比较交流等方面,著有《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等多本专著,立意、文笔俱佳。本刊酝酿多年的"科学史专栏"终于启动,给大家带来了吴先生探讨"氧化"概念的开篇之作。本栏目会向更多科学史家约稿,读者们可以在历史的语境下更加立体地理解科学,欣赏科学。  相似文献   

13.
袁闯 《世界科学》2007,(7):40-42
科学传播(SciCom)是一个实践与研究的成长区域。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传播活动、课程和从业者的数目都在稳步增加。但是,科学传播究竟是什么?它在何种方式上不同于公众的科学意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文化和科学素养?本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双重背景下产生了"地球系统"这一科学概念,这不仅是对科学的社会危机的一种应变,也标志着科学新类型的诞生。这种基于整体观的自然系统研究,推动了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预示着科学整体的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5.
<正>钱学森指出:"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科学家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发现的过程呢?爱因斯坦曾经把"制定中的科学"与"现存的和完成的科学"加以区分,他说:"科学作为一种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无关的东西。但是,科学作为一种尚在制定中的东西,却同人类其他事业一样,是主观的、受心理状态制约的。所以,科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人那里,所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把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相区别,他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人与科学和自然的呼唤 ——简介《科学随笔经典》丛书 《科学随笔经典》丛书是一部中外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撰写的图文并茂的随笔文萃,全书反映了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历程。除科学知识外,还包含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科学教育,在教育界和科技界长期以来有许多模糊的认识,常常和科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与获取混为一谈。所谓科学教育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等素质的综合。科学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通过科学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可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近百年来,无数仁人智士意识到,强国富民再造中国离不开科学技术,他们为摆脱愚昧与无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不遗余力地献身于科学启蒙运动,以图完成国人的强国梦。然而应该说,这个目标还未达到。今日的中国需要新的科学启蒙,需要现代科学教育。只有  相似文献   

18.
唐志敏 《科学通报》1996,41(Z1):28-28
<正> 1 引言 在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电子数字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是它唯一的应用领域。50年后的今天,计算机无论在性能还是应用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科学与工程计算仍然是它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尤其是高性能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以Cray计算机系列为代表的超级计算机。随着可解问题规模的增大,计算本身成了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立于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之外的第三类科学,即计算科学(computational science)。计算科学与理论和实验科学的相互作用是很强的:理论科学提出数据模型供计算科学用数值方法解决,而这种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在中国科学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西方科学开始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科学合流在一起,改变了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方向。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力图从科学方法论上来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表现了中国传统科学在历史的洄流中向前跃进而又挣脱不了旧有巢臼那样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工作者,很自然地是極願意帮助创造条件,以保証我們中国的科学迅速地、健康地發展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在思想上对科学的誤解,特别是現在流行的認为有一种与“苏联科学”对立的“資产阶级科学”的那种看法,如果不是阻塞我国科学的生長的話,也可能严重地阻碍它的进步。在尝試澄清这一个問題时,我觉得我必須对有关科学發展史、科学的社会根源以及科学的功能等等一系列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