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南侬土司不是侬智高的后裔,而是特磨道侬姓土酋的后裔。明清史志载述侬土司是侬智高后裔不符合历史事实,后世部分研究者照抄照录明清史志实属误导,没有史实依据,就连广南末代土司侬鼎和都不承认是智高后裔。建庙供奉侬智高是祭祀英雄,不是祭祀祖宗。  相似文献   

2.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于公元1055年起义失败后,率部退聚滇南,落籍元江。其后裔由侬氏改为那氏,其部众亦由壮族(侬人和沙人)改称傣族(傣仲)。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南迁到老挝、缅甸和泰国,成为老人、掸人和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元江作为壮、傣民族融通过渡的地方,或者作为壮、泰、老、掸诸民族历史衔接的枢纽,都与侬智高及其部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文山州境内的壮族民间祭日,数祭祀北宋部族王侬智高最为神秘。通过调查研究,浅析、透视其祭祀对象及与历史相关的民俗。  相似文献   

4.
史书记载与土司家属的口碑传说,都说明广南侬土司是侬智高后裔,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广南侬土司家族不能公开说明这一点。陆诚先生对此进行质疑的那些看法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5.
侬智高,北宋广源州人氏。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党犹州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  相似文献   

6.
关于《兄终弟继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世界许多民族一样,历史上壮族姓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壮族社会中长期流行“兄终弟继”或称为“夫兄弟婚”的传统婚俗。侬全福与侬夏卿是侬氏家族中的远房兄弟,侬全福被交趾王杀害后,其妻阿侬投奔于侬夏卿处,并与侬夏卿结为夫妻,其后,共同支持侬智高反抗交趾和北宋王朝。这应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北宋壮族起义领袖侬智高的母亲阿侬在其夫侬全福遇害后,转嫁特磨道首领侬夏卿之事应属广义的“兄终弟继”;侬全福与侬夏卿为上下级关系,并非不认识;阿侬嫁给侬夏卿也不是因为阿侬母子在广源州站不住脚“来归附”,不能给他们的婚姻戴上“没有爱慕之情”或“恐怕出于政治目的”等帽子。  相似文献   

8.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娅当和邦"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壮族侬人的生活舞台上长演不衰。面对它的存在有人质疑、有人崇拜、有人好奇、有人不以为然。到底它具有何种神奇功效,能让壮族侬人祖辈信仰,文章从音乐学五声调式、中医按摩学、中医药理学、心理疏导学等方面揭开"娅当和邦"的神秘面纱,解析其祛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岑毓英在其编修的《西林岑氏族谱》中自称为汉代名臣岑彭之后,广西岑氏始祖为北宋时期随狄青南下镇压侬智高的岑仲淑。考诸史籍,壮族地区祖先北来说唐宋时期即盛行,明清至今未间断。岑毓英通过修谱补充前人说法之不足,溯源接流,添枝加叶,使原本错漏百出的岑氏来源臻至圆滑。  相似文献   

11.
1972年出土的宋代大理国《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碑刻所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堂属后裔,随从侬智高流寓大理的史实,与苏洵的散文《张益州画像记》相互考释,证实苏洵歌颂张方平“平谣安民”的背后原因是大理国杀侬智高并“函其首归献”宋朝的真相。大理国的此举是“宋挥玉斧”下,愿以行动表示向宋朝臣服的一个惨痛案例。本文论述了《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的重要价值,亦为苏洵《张益州画像记》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只要是同一血亲家族,不论隔房远近,散居异地或改为他姓,都视为同一家族。“兄终弟继”的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不是为了财产继承。宋代广源州侬全福与特磨道侬夏卿在唐代同祖于山东青州,本是一家之人。侬智高起兵反宋是不得已的、正义的,并曾得到侬夏卿的很多帮助。  相似文献   

13.
虽然宋朝与大理国之间未发生过战争,但宋朝还是对大理国作出了富于军事攻击性的人性假定。这种假定体现在一些边吏的话语中,也体现在宋朝通过密切与大理国周边民族或民族政权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防御大理国的西南防御体系中。宋朝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假定,一个原因是宋朝认为大理国就是南诏国的继续,而南诏国具有很强的军事攻击性;另一个原因是宋朝当时受到富于军事攻击性的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严重的威胁。虽然宋朝的假定与具体事实不符,但还是取得了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成吉思汗时期,蒙军形成了假道吐蕃、大理经南宋后方广西以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此灭宋战略计划在前四汗时期被逐步付诸实施,而成为贯穿于前四汗时期宋蒙战史的主线。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吐蕃诸部被迫卷入蒙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文章以“斡腹之谋”为视角,对前四汗时期蒙藏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总结出蒙军对吐蕃诸部之经略主要服务于开辟一条路经吐蕃、大理而至南宋广西用兵路线,因而其时蒙藏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15.
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国史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253年12月13日,忽必烈攻下大理城,没有屠城,当地白族名家大姓有的投诚,有的激烈反抗。1254年春天,兀良合台攻下了善阐,俘虏了大理国主段兴智,大理国亡。蒙元王朝重用大理国段氏,段氏效忠于蒙元政权。参与并支持其灭南宋的战争,取得了胜利。蒙古军队万里出师,出奇制胜,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率精兵骁将远出西南叩击南宋王朝之背,史家对忽必烈平大理国的用兵有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