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气科学上说,从地面到距地面600~800米之间的大气,被称为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层,由于受地表起伏和湍流等因素影响,这个层里的气流运动非常复杂。1905年,奥地利气象学家埃克曼(Ekman)提出了边界层内气流运动的三力平衡模型: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首次得到了边界层风速分布的解析解,通常称埃克曼气流。  相似文献   

2.
(1)南极大气边界层的观测研究进展 在IPY2007/2009,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资助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派出6名科技人员,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边界层大气探测仪器,在中山站和南极冰盖上获取了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边界层的加密观测。  相似文献   

3.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中大气分项目着重研究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和边界层中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转化进行研究,开展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及其预警系统的研究,这是本世纪城市环境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研究揭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调控原理,并提出治理方案.城市大气边界层系统观测及城市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和污染物化学过程之间强非线性、强非均匀性及耦合理论预测模型研究,大气与水、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为实施北京"蓝天碧水"环境工程目标提供大气、水、土工程决策与规划,为北京地区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朝 《科学大观园》2010,(14):75-75
气象是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的大气状况,它与气温、降水和云量等其他因素有关。气象受多种外因影响;有些外因显而易见,有些外因并不明显。例如从洋面吹来的温暖、潮湿的气团有助于降水。阳光加热地面,产生上升气流,有助于夏季形成雷暴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4-25
亿万年的演化和进化,多数陆上哺乳动物选择了腿足(杆机构)运动机构。杆式运动机构具有轮式运动机构所不具备的优点:地面状态适应性好、越障能力强,可实现多种方式的运动(如走、跑、跳等),运动系统的鲁棒性强(如4足动物在1腿受伤时仍可运动)。通过对杆机构机器人在机构设计和分析、驱动与动力学、运动协调与控制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实现杆式机器人的某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因而是军用、搜救和外空探测等非结构环境用机器人运动机构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er)是指大气中固态或液态的悬浮性物质。其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来自地面扬尘、海水溅沫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喷发的散落物、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以及生物释放的花粉、菌类孢子和微生物等;后者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冶炼、粉碎、筛分、  相似文献   

7.
风 wind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或风级)表示。 风向wind direction风的来向。 风速wind speed,wind velocity空气水平运动的速度。最大风速maximum wind speed给定时段内的10分钟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科技术语研究》2009,(2):16-18
风 wind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或风级)表示。 风向wind direction风的来向。 风速wind speed,wind velocity空气水平运动的速度。最大风速maximum wind speed给定时段内的10分钟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酸雨概念已经从城区局地环境扩展到农村区域环境、从地面大气环境扩展到高空大气和云水环境、从降水污染扩展到大气干湿沉降污染、从对人群健康和材料腐蚀等直接危害扩展到对生态环境安全潜在威胁的酸沉降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科学》2012,(1):32-32
水冰在高温(〉2000K)和高压下可离解为超离子态,此时氧原子固定在晶格格点上,而氢原子受高温的激发脱离氧的束缚自由运动。在低温条件下,水冰被离解为水合氢离子(H3O)^+和氢氧根离子(OH)^-,形成离子相冰。这与理论预期相左,  相似文献   

11.
质电类比当量和引力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两类性质不相同的力,但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在追求着它们的统一。本文提出质电类比当量λ(λ=8.6168×10^-11C/kg)的概念,并提出假说认为它可能是沟通这两种力场之间的桥梁。利用质电类比当量,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可以应用于引力物质的运动。一些高速运动的天体辐射引力波的过程,是验证质电类比当量是否正确的理想实验。双星PSR1913+16绕质心作椭圆运动,本文将它们的引力质量用质电类比当量换算成电荷,然后用电磁波辐射理论计算出双星运行一个周期因引力波辐射而损失的能量,结果恰好跟因轨道减小而损失的机械能相等,这个结果为质电类比当量假说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3,(20):78-79
<正>地球上的物体,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低空状况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即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美:往天上扔的东西一定会落回地面吗?大潘:当然啦!会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呀。小美:重力?那是自由落体吗?比如我从操场往天上扔,然后就会落回操场,是吗?大潘:原则上,是这样的呢。小美:可是,我扔出去的饼干被树上的鸟吃了。大潘:……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建立了针对南海区域的南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试验平台(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Marine Environment Forecasting,EPMEF)。该平台由区域大气模式、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和波浪模式组成。其中大气模式采用国际先进的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诊断X射线辐射场的不同剂量率水平、角响应及半值层的自动切换,研究设计了精密五维运动控制系统。五维控制包括XYZ三轴(实现不同剂量率)、一个水平面的旋转台(实现角响应)、一个垂直面的旋转台(实现半值层切换)。运动范围为:YXZRR:4000mm&#215;500mm&#215;250mm&#215;2π&#215;2π,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五维运动控制系统符合诊断辐射场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RPFC-Ⅱ纤维对水中的铅、镉、锌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剂在1分钟、2分钟、4分钟内对5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8%以上;在研究范围内,Freundlich能够很好地描述等温吸附平衡数据;吸附剂对5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Cd^2+(3.83mmol/g)、Pb^2+(2.39mmol/g)、Zn^2+(0.122mmol/g);在天然水源及国家标准饮用水pH范围内对Cd^2+、Pb^2+、Zn^2+污染物可进行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制与评估”(2010CB951900)课题之一。该课题的研究任务和目标是,设计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建立高分辨率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50km左右。改进并完善大气环流模式中云-气溶胶-辐射数值集合参数化系统(CAR)。定量评估现有气候系统模式上的云-辐射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将CAR耦合到新开发的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中。研制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30~50km。课题组完成了全部计划研究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和接收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论文20篇,专著1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6-26,34
本研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区域特征研究,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染特征分析,提出了六套城乡统筹农村生活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模式(分散型农户庭院处理模式、新农村集中型处理模式、城乡一体化共处理模式、)种植+养殖“产沼型”循环处理模式、资源回用+分质用水循环利用模式、资源回用+分质用水循环利用模式、生态化处理+观光农业模式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17):52-53
《第九区》由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担任制片人,用纪录片的晃动画面讲述了一个《人类之子》+《黑衣人》+《变形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松果体功能减退对大鼠中枢神经元凋亡和脂质过氧化物影响;结果:实验组大鼠在斜角带-隔区细胞凋亡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在皮层二组凋亡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Bax/Bcl-2两组均为阳性(++),相比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c-fos表达为阴性(-),而对照组c-fos表达弱阳性(+)。实验组脑组织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松果体摘除可致大鼠中枢神经元凋亡增多,原因可能与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衰老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18-19
高性能的虚拟现实(VR)系统应具有三个本质特征,即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3I)。VR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朝着这三个目标在努力。目前的VR系统大多具有很强的视觉和听觉的显示功能,而在触(力)觉方面的显示能力不足,这样就导致系统的交互性不够,不能满足操作者与虚拟世界之间进行触(力)觉交互的要求。当人类在进行精细的操作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触(力)觉的感受不可缺少,二是人手和人眼之间的精确配合非常重要。为了模拟人类的精细操作,VR系统需要能够提供精确实时的触(力)觉信息,并且,VR系统产生的触(力)觉信息和视觉信息之间保持一致性,才能保证人对虚拟物体的感知不产生歧义。立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本课题针对两类VR技术展开研究:逼真的触(力)觉合成技术和视觉-力觉信息融合再现的空间配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