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青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但由于她的作品疏离政治,未能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并且采用了女性叙述视角,所以为许多文学史家有意地遗漏。为了还文学史以历史的真实,本文从分析其性格入手,就新旧雅俗的有机结合及自觉、独特、深刘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苏青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与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两个惺惺相惜的女人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生活体验。本文通过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分析对比,试图探求她们生活环境影响下创作的心路历程,呈现四十年代沦陷区文坛女作家较为深入具体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中,她们的身份往往是向内的;但是,在很多小说中,却有一些女性在不停地作着僭越自己身份的尝试。从明清到现代的几部家族小说中易装对传统服装文化的挑战、才女们从生活方式上对女性身份的僭越、五四时期娜拉们对革命男性的模仿、苏青对女性自身的言说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到明清到现代女性跨越自身身份的轨迹,以及她们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苏青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但由于她的作品疏离政治,未能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并且采用了女性叙述视角,所以为许多文学史家有意地遗漏。为了还文学史以历史的真实,本文从分析其性格入手,就新旧雅俗的有机结合及自觉、独特、深刻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苏青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苏青作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已得到了评论界的普遍认同。但苏青和其创作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的根源与归宿,至今还未引起评论界的特别关注。苏青现代性与墨学、与浙东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她的现代性最后归结为现代性伦理,并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6.
苏青是四十年代红极上海的“市民文学“作家,池莉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与苏青不同,但她们都执着于平民情怀,执着于“市民文学“的创作,两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成为了中国现当代市民文学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她俩的价值立场和创作风格的比较,说明苏青和池莉都是继老舍辈市民文学作家以后的两代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舍、张爱玲、苏青、池莉等作家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的都市女性写作--张爱玲苏青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和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境遇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独具市民文化女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观点、视野、题材上都饱含了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这使她们的创作有别于“五四”女作家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观照,为40年代都市女性文学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毕生抛弃婚姻生活、社会交往和一切功名利禄,始终与诗歌为伴,她的诗作展现了一位独特女性对生活表面形式的拒绝和对生活内在本质的恋慕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是最真实的狄金森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中关于人类女性的记载,反映了该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恨,勇于追求时尚潮流,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因为家境贫寒,难于处理与丈夫、婆家其他人的关系,现实境遇悲惨等问题,这些妇女往往为家庭生活所累。但也有个别杰出女性可自立或做出惊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红得发紫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人公大多是一些带有古典美感的女子,这些女子或美丽,或精明,但无一例外的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女人显得那么的悲惨和凄凉,她们在人生旅程中充满了挫败感。《倾城之恋》主人公白流苏就是这样的女性,她由最初女性意识觉醒到抗争再到最终不得不面对虚伪婚姻,演绎了完整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被陈维崧称为“南宋后闺秀第一”的女词人徐灿,在其《拙政园诗余》的99首作品中,有48首以“雨”牵“愁”的词作,足见徐灿对其钟爱有加。从徐灿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分析此类作品的创作缘由,并进一步将其雨愁作品进行分类,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家舒婷的诗文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女性意识在其思想中的发展、演进。作为传统知识女性,其初期的作品多依从男性的价值观,尽显柔顺、温婉的东方女性色彩;而第二时期的作品视角多从男女两性的平等展开,有意识地选择了与传统对立的姿态;最终,性别意识成熟起来的作家最终在世纪末放下了性别矜持,走向了自信、自立、自然的女性时期。  相似文献   

14.
娜夜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西部意识和女性意识。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时隐时现地表达着自己的西部情结,潜心体验着西部生活和西部风情。同时,娜夜以深邃的目光洞悉着女性生存的困难与艰辛,用内敛的情感表达着对女性的同情和怜爱,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16.
韦懿贞是清代广西本土壮族女性文人,是清末粤西女性作家群中作品存世最多的一位,她所有的诗词创作被后人收录于《倚松居烬存草》,此书的序跋有韦懿贞生平事迹的介绍和后人对她的诗词创作的好评,她的诗词内容丰富风趣,感情真挚动人,风格清丽婉约,最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新小说塑造了众多与传统迥异的女性形象,集中呈现了晚清女性生活的新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对自我的体察与感悟。从“我”之初现,到被“大我”淹没的“我”,到歧路上畸态的“我”,再到对“旧我”的皈依,晚清新小说的女性形象对作为个体的“我”的认知走过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