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分别在新生儿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住63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置管耗时、出血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下肢静脉组置管耗时为56.66±37.26,静脉炎发生率5.5%、发热发生率2.7%,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65.43±41.61,12.2%,8.6%);下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8%)高于上肢静脉组(6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χ2=8.564、9.786、21.7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建议新生儿留置PICC可优先考虑经下肢静脉途径,并将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操作及临床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PICC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将本院收治的9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留置导管时间。观察组置管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8%、24.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6.12%(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PICC置管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可明显改善置管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 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 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 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家庭自我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将行PICC置管的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护理情况。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87%较对照组的30.43%低(P0.05);观察组留管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冲管及封管次数、更换正压接头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引入家庭自我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肿瘤,常规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高浓度的刺激,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为了避免中心静脉穿刺所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邵逸夫医院肿瘤科对70例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注入化疗药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护理要点⒈插管前的宣教对第一次接受化疗的病人,介绍PICC,宣教PICC的优点,带PICC不影响病人带管肢体的活动,可以带管回家。PICC一次性置管,…  相似文献   

7.
海向莲 《甘肃科技》2010,26(3):151-152,119
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局部感染、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护理、输液前后护理等。  相似文献   

8.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的颅脑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9.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胃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置管患者,依据患者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置管第一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二个月,综合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8.57%、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8.57%及水肿发生率为8.57%,常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28.57%及水肿发生率为34.2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非常满意发生率28.57%,满意发生率31.43%,满意度为60.00%;综合组患者非常满意发生率40.00%,满意发生率42.86%,满意度为82.86%;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度常规组患者满意度(P0.05)。对胃癌术后中线导管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96例肿瘤患者PICC留置管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ICC留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和化疗中的优越性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结96例用常规方法留置PICC管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留置管在静脉输液和化疗中的优越性和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结果:96例病人PICC管留置成功率为97.9%,留置时间9~273 d(平均56 d).结论:PICC留置管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排除了化疗药物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损害,其操作简单,费用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患者117例,并对其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应用PICC患者117例,94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23例经第2次或第3次穿刺后置入导管,成功率达100%。结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穿刺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12.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PICC)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选取2014年2月~2019年4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498例,按照是否形成血栓分为2组,血栓形成的患者10例为血栓形成组,同期无血栓形成的患者488例为血栓未形成组,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498例PICC患者中,发生血栓10例,发生率为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与血栓未形成组比较,年龄、置管时间、置管部位、预防性抗凝、活动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置管时间≥14d、活动少是影响PICC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抗凝药物为保护型因素(P0.05)。:PICC术后血栓形成率较高,高龄、置管时间长、置管部位选择、有恶性肿瘤、活动少会增加血栓形成率,应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总结并分析98例重型颅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的护理体会。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重型颅脑外伤的补液治疗及抢救,且通过改良置管定位方法,使操作手法类似浅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护士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口腔粘膜材料在男性尿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将天水四零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B组等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B组运用口腔粘膜移植物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及远期复发率。B组用时较A组长(P0.05),而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少(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远期复发率4.00%、8.00%均较A组的22.00%低(P0.05),其手术成功率94.00%较A组的78.00%高(P0.05)。对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实施口腔粘膜移植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明显缩短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开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P〈0.01)。结论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监测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彩超定位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定位后穿刺,对照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时简便而且安全,且术后可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9.
探讨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心血管专科住院使用留置针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贴膜和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张力贴膜和高举平台固定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贴膜卷边时间、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管道压疮等。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针贴膜卷边率、非计划拔管率、管道压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可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管路压疮等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清凉油外敷对延长Sprague-Dawley(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固定时间的作用。方法将课题实验中的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改良组,两组大鼠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单侧尾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布传统方法固定即可;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清凉油均匀的涂抹于医用胶布和留置针表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05±6.34)h,改良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90.36±27.42)h,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延长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动物实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