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白酒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物之一.但是,我国市场上大多数白酒包装仍然存在着包装设计艺术性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白酒包装设计样式陈旧、跟不上时代以及具有民族性却缺乏现代感两大方面.对我国白酒包装设计艺术性提升的思考主要着眼于简约的设计风格;书法艺术运用的匠心;版面设计的独特;包装色彩的格调等视觉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2.
传统工艺美术“三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领域的体现日趋凸显,其独特的材料美、色彩美以及造型美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文章从传统工艺美术"三美"与包装设计的关系、包装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素材选择等方面探讨传统工艺美术"三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刘玉兰 《科技信息》2010,(10):306-307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在包装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表现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学文化的阐述,并从包装设计的时代性与国学文化共融以及传统国学文化在包装设计的运用启示等方面讲述国学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设计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又具有世界性的包装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4.
影视包装中色彩与风格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驰 《科技信息》2008,(34):393-394
影视包装中的色彩与风格是一个频道整体包装定位的核心问题,电视频道包装在最近一个时期得到了业界的热烈关注,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媒体关于频道包装的新理念、新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新探索对于提高中国电视频道的影响力、关注度、质量和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电视频道包装观念滞后、方式陈旧或者盲目克隆,存在着很多盲点和误区。因此,对电视频道包装中的色彩与风格设计做一个理性的探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李婷婷  冯学伟 《科技信息》2012,(32):339-340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针对超级市场等普通零售环境的商品成为主流,商品要从货架上千千万万同种类别的商品中脱颖而出,不得不主要依赖于包装的装潢设计。而随着全球对绿色包装的响应,中国包装设计也在探索它的绿色之路。本文通过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从包装装潢设计与包装造型设计出发,分析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徐青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88-1291
地域性特色文化产品是文化积淀的产物。新时期各地域性特色文化产品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因此,包装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选取安徽地域性文化中的特色产品宣纸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宣纸包装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从文化、包装材料、品牌形象等多重方面对现在市场宣纸包装设计提出改进,强调优秀的包装设计思维和理念对宣纸的保护与传承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包装设计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包装设计已走过了20多年从民间到官方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设计的蓬勃发展,包装设计也面临着一个观念迅速变革的时代,这也映现出我国包装设计发展的进取性和局限性。对于包装设计的理念本人有以下思索:一、包装设计应树立现代设计理念,而非追随市场。好的包装是适合产品,适合企业品牌形象的包装。包装设计不单是企业产品的促销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塑造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一方面发挥其商业功能,达到应有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又能蕴涵比较深厚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建立一个正面的视觉形象。二、对包装设计本土化发展的思考。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发展在信息时代多元文化语境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围合影响下,要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应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以及思想意识,以此为启示,分析了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提出了将传统图案创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是塑造包装民族性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从而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9.
周芬芬 《科技资讯》2014,(28):202-2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了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和“两型湖南”的战略目标,必须积极推进湖南食品包装生态化设计。所谓“食品包装生态化设计”,是指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食品包装设计的各个方面及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新型食品包装设计方式。食品包装生态化设计是对传统食品包装设计方式的变革与超越,具有低碳、环保、安全、人性化等特点。目前,湖南食品包装生态化设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过度包装、虚假包装、有害包装、不可回收包装等突出问题,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推进湖南食品包装生态化设计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包装设计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包装设计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包装设计教学现在虽然已经进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的落后等问题。包装设计教学需要融入包装大环境,以新的包装理念为指导,确立适应时代的教学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技,以期达到培养综合设计人才和引导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道”始终是在中日两国的哲学史上本土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还是日本的“神道教”.都对文化文学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中日古典戏剧中对“道”的体现却不尽相同:中国以“道化度脱”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成为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其戏剧中潜藏着的“真实物哀”的美学意境。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日戏剧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汽车造型因受其所在国的文化影响,形成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正是汽车受顾客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必须形成基于本国文化的造型风格.世界先进汽车企业在汽车造型设计中都融入了本国的文化元素.因此,中国汽车造型设计也应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特质,并就中国汽车企业如何把中国文化元素更好地运用到汽车造型设计中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6.
从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入手 ,探讨了包装设计将面临巨大挑战———技术壁垒 ,提出了包装设计的应对措施 :注意包装设计与国际标准接轨 ,加强包装的绿色化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另外 ,应注意包装设计的人文化因素 ,迎合特定的国际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日韩影视剧能够成功传播有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中日和中韩外交关系的发展、日韩影视文本内含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寻根等等。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中日韩文化的接近性与差异性,分别构成了日韩影视剧能在中国成功开展跨国文化传播的政治与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锁国"的框架下,江户时代日本政府对漂到日本的中国漂流民实行严格的控制,并按照一定的制度对中国人的漂流事件进行严格处理,限制他们与日本民众正常接触,这和当时中国对日本漂流民的处理相比有较大区别。日本的这种对中国人漂流事件的处理经常遭到中国漂流民的不满与抵制,影响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20.
长沙会战的胜利使得日军的侵略气焰严重受挫,其在华兵力不仅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且无法与德意法西斯形成合力称霸世界。会战的胜利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力量与信心,为中国赢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而且鼓舞了盟军的御敌士气,并牢牢地钳制了在华日军,为国际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