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正在建设中的广东省重点工程——广东科学中心,针对饱和淤泥质砂土地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隐患等问题,详细分析该建筑场地对地基的要求,提出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在进行动力排水固结的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地基预处理技术处理广东科学中心近38.7万m2的饱和淤泥质砂土地基,并探讨了该新技术的加固机理、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等.通过现场监测与检测,结合饱和软土微结构定量研究试验,证明该技术处理饱和软土地基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桩基法、换土法、灌浆法、排水固结法、加筋法。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某软基处理项目的软土为室内研究对象,利用自主设计的动态固结渗透仪分析饱和软土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设置不同围压、共振频率和振动停歇时间,以及模拟不同施工工况,进行软土的振动排水固结试验,并与未考虑振动停歇时间的振动排水固结试验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不同振动停歇时间对软土排水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口地区软土沉降预测困难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原状软土与重塑软土固结试验,以研究软土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探究长江口软土的压缩指数范围、次固结系数与荷载的关系等,对长江口软土、典型上海软土及崇明岛软土工程特性进行了对比.采用两种沉降计算方法对工后沉降进行计算及预测,并分析两种方法的实用性.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淤泥质粉质黏土压缩指数为0.316~0.364,淤泥质黏土为0.267~0.313,略大于典型上海软土的压缩指数;原状土次固结系数随荷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重塑土次固结系数与荷载无关;长江口软土次固结系数大于典型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长江口软土与典型上海软土及崇明岛区域软土物理性质指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尹华英 《科技信息》2012,(16):361-361
本文通过对目前主要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方法的比较,结合顺德地区地基实际情况,介绍了该地区软土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采取以砂井排水固结法、表层淤泥清除的处理方案,对珠三角地区小型水利枢纽的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婵华 《科技资讯》2009,(34):35-35
本文从淤泥的工程特点出发,结合室内和现场的试验资料,通过淤泥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淤泥排水固结方法。最后提出淤泥的排水固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相淤泥吹填造陆是沿海地区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大面积且深厚的吹填淤泥进行软基处理是确保吹填造陆成功的关键.而该软土在吹填之后需要经2~3a的自然沉积固结,待表面形成硬壳,方可加固处理,但由于受工程条件限制,这种造陆方式在时间和财力上的耗费都很大,如何使吹填之后泥浆的快速落淤及排水固结,急需有适合自身工程特点的加固处理方法,本文以些为研究中心,采用沉降柱试验方法,对掺入不同配比和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加速吹填泥浆沉降及固结的方法加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级填筑施工是淤泥地基上修筑路堤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填筑过程中,必须验算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以保证淤泥路基预压工程安全、合理.通过大量的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扁铲侧胀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淤泥抗剪强度的分布规律和排水固结过程中抗剪强度的增长规律,发现排水固结前后淤泥路基强度基本随深度增加线性增长,排水固结过程中水平方向的抗剪强度增长速度不同.最后还分析了淤泥路基在填筑过程中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对淤泥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既考虑填筑过程中淤泥路基的强度增长又考虑不同位置增长速率差异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强夯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强夯动力排水固结法原理及用该方法加固某工程软基的施工实践,为强震区具有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加固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通过价格比较,此种方法比常采用的筏板基础节省20%~30%的费用,为软土地基处理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广州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排水固结法是一种造价较低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目前施工参数的设计与选取没有成熟的方法.文章针对广州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结合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道路地基处理的应用,总结出适合广州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11.
粉末烧结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为研究复杂烧结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笔者总结了近10年来计算机模拟方法在颗粒烧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综述了相场法、蒙特卡罗法、有限元法、分子动力学法和离散单元法的研究.介绍了不同方法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并比较了不同数值方法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总结,使读者对粉末烧结的数值模拟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系统介绍了间苯二酚诸多的合成方法,并对其中的磺化法、异丙苯法、芳化法和取代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指出传统的磺化法通过工艺改进,目前仍为间苯二酚的主要生产方法;异丙苯法是一种最有前景的合成方法:而芳化法和取代法要实现工业化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张力是影响各种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液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包括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吊环法/吊片法、滴重法/滴体积法、振荡射流法、旋滴法和悬滴法,着重介绍了悬滴法用轴称滴形分析测定表面张力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振动理论和系统识别技术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桥梁损伤的五种诊断方法,即振动模态参数识别法、动力响应及动力系数法、超声波法、冲击回波诊断法和自然电位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作了比较。同时提出了混凝土损伤识别的四种方法,即模型修正法、动力指纹分析法、神经网络法和专家系统法,并系统介绍了这四种方法的特点。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损伤诊断和损伤识别,正确客观的评估桥梁的承载力和安全状况。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评估桥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一计算稳定常数的各种方法:Gorden法,Monte Carlo法,生成函数回归法,曲线模拟法,直接计算法和Schwarzenbach法。分别验证了它们对单元酸,多元酸,混合酸等不同体系的实用性,获得了各种方法的最佳适用体系:Gorden法适用于混合酸体系;Monte Carlo法适用于多元酸体系;生成函数回归法适用于交错中和体系;直接法适用于单元酸和未知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雷达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作了归纳和分类,分析了当前故障诊断技术的优缺点,重点讨论了以下8个方法:基于知识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对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粗糙集诊断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故障树的诊断方法;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小波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模糊故障诊断方法.最后,指出了雷达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在当前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稀土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介绍了4种常用的制备方法——燃烧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总结了常用的激活剂离子和基质材料;并以稀土离子掺杂的纳米Gd2O3上转换发光为例,讨论了上转换发光机理;最后,对目前取得的一些最新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离散反演理论,综合测井和地震资料,充分考虑了地震子波的振幅特点和相位特点,给出了精确计算井旁地震子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测井与地震资料及地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3种无井地震道处地震子波的外推方法,即反距离内插法、相位内插法和虚拟井法。其中反距离内插法是直接按照距离内插井旁子波;相位内插法则只内插井旁子波的相位,无井地震道处的振幅谱通过邻近的地震资料求出;虚拟井法是通过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由小波时频分析求出无井地震道处的虚拟反射系数后,进而得到无井地震道处的地震子波。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实现步骤,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尽管各种方法计算的子波不同,但子波的变化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近几年间接原子吸收分析的新进展,包括沉淀法、络合法、杂多酸法、氧化还原法、置换法、增感法、干扰法,并展望了间接原子吸收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物理模拟法根据相变理论建立物理模型,然后进行数值计算,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Scheil法根据等温转变图推算连续冷却转变图;统计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它们不考虑问题的物理意义,只根据实验数据本身进行预测。几种方法各有所长,但也都存在一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