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萌 《科学大观园》2013,(16):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相继迎来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出高温蓝色预警。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其中一些可谓怪招迭起。为地球抹"防晒霜"降温地动山摇,汹涌的熔岩,遮天蔽日的烟尘,刺鼻的硫磺味……这如同末日来临一般的场景是人们想象中火山爆发时的样子。没人愿意遭遇一场火山爆发。但是,火山爆发让烟尘遍布天空也有一个好处,  相似文献   

2.
气候科学已经证实,为了避免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只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气候正义关注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在全球范围如何分配才算公平的问题,其中人均排放原则因平等主义立场而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人均排放原则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忽视历史责任。不过,以人均排放原则为基础可以设计出全球大气基金,这一方案既坚持了人人平等的排放权,也可以迎合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对"地球离极自转"和"冰河期形成因为"的科学发现,为研究全球气候的自然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基本运动形式,直接影响着太阳热能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分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全球整体气候变化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通过观测地球表面位置相对于空间纬度的变化趋势,能有效预测地球各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地球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和规律,找到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预测方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20-21
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情况亦不例外。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以归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IPCCAR4)认为,对大部分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温度上升来说,很可能是人为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0,(8):32-35
正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并正在给包括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生态,乃至人类自身造成严重后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酷热的天气现象会越来越频繁。事实上,在酷暑中煎熬的不仅仅是人类,许多地球生物也在与不断变暖的气候做斗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1)新建了40余条高分辨率气候序列,显著提高了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序列的覆盖度和时间分辨率;(2)揭示了暖期气候的空间协同特征及历史典型暖期与20世纪暖期气候格局的差异;(3)诊断了自然驱动的历史暖期与温室气体驱动的20世纪暖期形成机制的差异;(4)量化分析了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响应过程,辨识了冷、暖期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差异。上述研究成果增进了对年代至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特征与机制的认识,对我国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能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斌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5):36-46,35
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报告,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确认如下两点: ·自然温室效应确实使地球比其他时期更暖; ·人类活动排放的结果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上升。虽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存在着若干不确定性,科学界尚有争议,但是IPCC概括的两点结论,无疑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利用和森林砍伐。能源利用又胜过森林破坏。为此,世界能源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接受气候变化的挑战,在全球变化中构建能源新的发展战略。作为能源消费和排放的世界大国,中国遭遇到相同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云覆盖地球表面约60%的区域。云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造成地气系统变冷和通过吸收地表与云下大气的长波辐射使地气系统变暖,这两种效应显著地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平衡。同时,云通过影响大气水分输送和降水调节大气水循环,是大气中重要的水汽调节器。然而,历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和很多研究都指出,云是迄今为止影响气候变化和气候预测诸多因子中非常重要却又不确定性最大的因子。低云增加4%即可抵消二氧化碳浓度加倍引起的2~3℃增温,反之会扩大相应的增温效应。东亚地区处于亚洲季风区,又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高排放区,使得该地区的云-辐射-降水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目前对东亚地区气候模拟的偏差和不确定性均与云辐射过程及其反馈有关。因此,极有必要研究东亚地区云对于辐射收支和温度的影响、揭示其与降水的关系及机制,为准确预估全球增暖情景提供科学基础。进而为国家制定保护环境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各项政策、进行国际气候变化外交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集中了国内外土地利用、气候、生态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从"全球视角"出发,通过国际对比揭示与评估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过程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可以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科学调控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缓减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近5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科学》2012,(5):48-48
末次冰期的特点是陡峭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些气候波动在东亚季风系统的记录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似乎与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有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有斌研究组与合作者,获得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沉积颗粒尺寸变化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前中西部城市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开放、改革20年,我国东、中、西部都受到政策之惠,都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各地的条件、环境、基础不一样,发展进程中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扩大了。现在提出加速中、西部的发展,让农民脱贫致富,人们无不欢迎。但是,中国的中、西部那么广大的国土,地区差距那么大,那么复杂、险峻的自然条件,从何着手?9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反复讨论,我多次提出:对中国大西部,近期只能在若干点上(城市和有条件的资源富集地区),点和点的连接线上(公路铁路沿线、江河沿线、某些国境沿线),以这些点线为核心、周围大小不等的辐射区域里,进行一些大小不同规…  相似文献   

12.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流派、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方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传统、形态、流派、时代烙印、技术发展理论、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工业社会主导性技术实践价值观模式及其批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结合著名技术哲学家A.佩斯关于技术实践价值观的思想,对工业社会主导性技术实践价值观模式给予辩证的分析,试图确立正确的技术实践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16.
1996年5月3日,我在中国太平洋学会召开的“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的发言。这个发言超越会议的主题。讲了一个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看时代问题。我这个发言有两个部分:“书面发言提要”和“口头说明和补充”。在“书面发言”中,一开头就宣布“我们来这里讨论的是时代性的问题”,紧接的是提出问题:“什么是当前时代的质的规定性”。然后从19世纪说起,概括叙述近二百年世界历史的演变:19世纪是古典的资本主义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取得辉煌胜利。也是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从而作为学说的社会主义兴起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公平与效率转换变化。在落实西部大开发方针的同时,有必要根据公平与效率互动的原则,发挥东部、西部比较优势,搞好东西部的合作。处理好区域经济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各区域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使各区域资源获得有效地配置。  相似文献   

18.
19.
论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时代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准确地把握时代提出的问题。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计算机互联网在人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撞击着人类苦心营造的传统伦理壁,从关怀人性和满足人性的高度对计算机互联网网络可能造成的伦理问题进行冷静的理想思考是人类的权利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评价网络黑客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信息时代,网络黑客现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黑客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化、历史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黑客群体也在不断地演变,在现在的黑客群体中,既有英雄般的人物,也不乏计算机犯罪分子。本在讨论黑客化及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黑客与网络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黑客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并着重指出了黑客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