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3,(12):F0003-F0003
自1951年确立了诺贝尔奖得主大会(简称“林道会议”)以来,环绕德国林道岛的康士坦茨湖,每年都吸引着科学大师与年轻学子在此聚会。化学是今年林道会议的主题,有3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25名年轻学子与会,前者精彩的演讲深深吸引了与会者,之后的讨论和对话更是促进了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详见本期“林道会议”专题)。  相似文献   

2.
每年夏季,位于德国康士坦茨湖畔的林道小镇都会举办一届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论坛,今年的主题是全球健康。和往年一样,论坛吸引了大批学生代表前来与科学大师面对面地交流。这里不是彼尔德伯格会议,当然了,也不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而是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这个会议每年夏天在德国康士坦茨湖畔的林道  相似文献   

3.
<正>林道是德国的一个小岛,占地面积约0.68平方公里。每年大部分时间,林道充满中世纪气息的街道上,游人络绎不绝。夏季中有一个星期,这个巴伐利亚小镇会成为思想荟萃之地,这些思想超越国界广为传播,并在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林道是诺贝尔奖得主大会(即"林道会议")的举办地,诺贝尔奖得主每年都会云集此地,与年轻学者亲切交流,这些科学界的生力军期盼着汲取声望  相似文献   

4.
则鸣 《世界科学》2014,(9):F0002-F0002
<正>每年的6月底、7月初,德国南部城市林道是世界上智慧最高的集聚地。在今年召开的第64届林道诺贝尔奖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健康成为了这次大会的热门话题。详见本期"林道大会"专题。  相似文献   

5.
6月28日,2009年诺贝尔奖得主大会在德国小镇林道(Lindau)开幕,来自67个国家的580名才华横溢的科研新秀在为期一周的时阿里与23位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化学,涵盖生命细胞的生物化学、表面反应分析以及合成新战略,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也作为大会的重点展开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限度     
<正>今年第65届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们与诺奖得主欢聚一堂,在美丽的康斯坦茨湖畔分享大师们的科学思想和研究经验。会议邀请到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理查德·罗伯茨、布鲁斯·博伊特勒、利根川进和弗朗索瓦·恩格特勒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本届会议的重要议题为超分辨率显微镜研究,斯特凡·黑尔、埃里克·白兹格与威廉·莫纳尔因此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会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30至7月5日在德国林道市举办了以“绿色化学”为主题的第63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大会(简称“林道会议”),其间,《自然》杂志视频采访小组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年轻学子之间安排了多场对话,从绿色化学到稀土金属催化剂等未来化学前景,探讨了目前化学领域内最为紧迫的一些问题,展示了诺奖获得者的独特视角。以及年轻一代研究人员以前人成功为楷模树立奋斗目标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王乃粒 《世界科学》1991,13(2):36-36
回顾起来,只有很少一些科学活动能够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一度在林道举行的聚会那样,保持着如此经久不息的传统.在博登湖,获奖者们已经是第40次聚会了.在这40年中,共计有26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过这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思柯 《世界科学》2013,(12):1-1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大会在美丽的德国林道如期举行.与去年聚焦宇宙奥秘的物理学主题相比.今年“绿色化学”的大会主题则显得实际得多,本期“林道会议专题”介绍了此次聚会,从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1.
为了配合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北京举行,加深论坛的社会影响,让普通百姓进一步了解诺贝尔奖的百年辉煌历史,并获得一次近距离领略诺贝尔奖得主风采的机会,由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外事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等单位共同承办,中国科技馆协办的“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主题展”,于2006年9月7日下午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帷幕。为了使更多无法前来参观的观众也能了解展览的内容,在展览开幕式现场还特别通过LED大屏幕开通了展览网站,并启动了象征神奇的生命之门的DNA双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姜岩 《自然杂志》2005,27(4):233-237
编者按:2005年6月26日至7月1日在德国的林道举行了"诺贝尔科学奖论坛",有44位诺贝尔得主出席了会议.这些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大师聚在一起会讨论些什么?他们关注哪些科学和社会问题?这显然是广大读者很感兴趣的话题.在报告会上,大师们对"物质结构和规律"、"物质、宇宙和生命的演化"、"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对中国科技的崛起和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景作了展望和评点.新华社记者姜岩博士参加了会议并对会议的进程和直面大师的感受作了及时的报道,现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2):28-28
康士坦茨湖四周美景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而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德国林道聚会的真正意义,是与青年科研工作者共聚一堂,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2):29-31
●在德国林道举办的高级研习班上,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次交流使得三名年轻的研究人员倍受鼓舞,他们立志解决研发药物中所面临的一些最大挑战。有机会接受科学界大佬们的谆谆教导,一直以来都是年轻研究人员的梦想——这场"高级研习班"开办于2011年林道市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第二天,研习班尝试着由学生科学家唱主角。三位研究人员以海报宣传的形式把他们所做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05,(8):F002-F002
为期一周的第55届林道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论坛7月1日在德国南部小城林道闭幕,与会者对世界科技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1,(12):32-35
●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在今年林道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中,介绍了她获得诺贝尔奖的端粒研究。众所周知,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保护帽",能够起到某种抗癌作用,并与人体衰老现象有所联系,但其完整的生物学上的机理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7.
郭汉英 《科学》2007,59(5):5-8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马瑟(J.Mather)和斯穆特(G.Smoot)两位教授,表彰以他们为首的学者利用宇宙背景探测器(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缩写为COBE)的数据,证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并发现各向异性。这次诺贝尔奖的颁布,肯定了精确宇宙学的一些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2):17-18
因在端粒和端粒酶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lder,下图)等3人被授予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纵观诺贝尔奖历史,只有8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前没有3位女性一齐被授予同一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纪录。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弗斯(Claudia Dreifus)专程采访了格雷德,就其从事的端粒酶研究以及未来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07,52(20):2455-2455
(中英文对照)编者: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出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定价:40.00元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合作主办,每年举行一次.2006年的年度主题为"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邀请了罗伯特A·蒙代尔、罗伯特·胡伯尔、哈特穆特·米歇尔、费里德·穆拉德、路易斯J·伊格纳罗、  相似文献   

20.
游战洪  刘钝 《科学》2005,57(5):24-27
在现代科学与国际政治纠缠的历史上,195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坐标。这一年有三个著名的科学家宣言相继发表。4月12日,18位联邦德国的原子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哥廷根宣言》。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7月15日,5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德国博登湖畔联名发表《迈瑙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