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容、主体、途径以及目的共同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本文重点就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四者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本文针对南阳市当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各区域进度差异大、管理体制落后、水资源利用率落后等问题,就此探讨建设举措,南阳市可从详实规划、健全法制、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下手,旨在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新提升、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新丰富和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本文结合聊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白屯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6):499-502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生态风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来自科学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证明了生态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剖析了生态风险的原因,概述了生态风险的特征.阐述了生态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心态文明。把心态文明建设乃至社会建设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这是当前社会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协同等途径把社会建设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丁竹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达到自然、社会、经济三类子系统协调复合的唯一途径,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并开始成为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新潮流和新目标,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生态文明城市量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流域某城市的实践为例,在分析生态城市与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学理论,认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文明市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低、中、高三个层次和阶段,生态文明城市指标应具备先行成果的承续性和创新领域的先进性,以此提出太湖流域生态文明城市量化指标的设计原则、基本框架和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8.
袁东升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5-8
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市民不仅是受益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市民积极地参与创建生态文明社区、自愿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但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制定严重不足,参与生态意识构建、生态行为培养和市民生态理念的培育极其不够.要充分发挥市民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做好多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从伦理、生态观、技术以及环境决策等方面探究生态文明建设,认为环境问题不仅是技术造成的,因此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仅靠技术本身,应从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使命,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必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因素。从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对象等方面实施生态教育,是培养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综述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核心要义,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谋划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正在开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详细解析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内含以及具体要求。结合东北地区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现状和特点,论述了东北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考虑的主要内容,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我国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化解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旅游是培育和发展生态文明的最好形式,是促进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非生态”因素,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纠正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偏差,优化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对策,使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不但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状态。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包容性发展也应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目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框架中跳出来,着眼于转变人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新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入世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面临机遇的同时还将要迎接严峻的挑战。入世后的精神文明既要针对挑战,又必须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特点。为此,精神文明建设需克服急躁心理,做到因地制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孙颖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5):121-128
城市空间秩序是人类社会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生态城市的建构。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从目标认同、人口聚集、生产力发展、交易推动、统一和谐及制度约束等方面,对理想状态下城市空间秩序的本质、生成前提、动因、演化规律及运行保障进行了全面探究,归纳出城市空间秩序是由自然生态、形态功能、人文伦理等3个层面构成,任何空间制度的制定都必须遵从公平公正、利益均衡和空间效益三大原则,有利于当代生态城市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呈稳步提升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省际差异依然较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除下游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型,其他地区均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滞后型.建议加大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家庭绿色消费,降低能耗强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和工业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