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形吸虫(PhyHodistomum Braun,1899)属于蛇颈科[Gorgoderidae(Looss,1899)],叶形亚科[Phyllodistominae(Nybelin,1926)]。其种类很多,已知有100多种,主要寄生于鱼类的膀胱中,进行为害,少数寄生于丽栖类。我国巳报道的鱼类叶形吸虫有21种,见表一。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地进行鱼类寄生蠕虫调查,检得叶形吸虫有13种,其中有6种是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蛇类寄生蠕虫的调查研究,在国内报导不多,尤其是寄生吸虫报导更少。就我们看到的文献只有三篇。一是华理斯(Wallace F.G.)于1936年在广东蛇类中发现二个新种寄生吸虫,定名为不对称环宫吸虫(Encyclometra asymmetrica Wallace,1936),和广东显颈吸虫(Saphedera cantonensis Wallace,1936);二是Tang.C.C.于1941在《福建鸟类、爬行类  相似文献   

6.
调查华北地区无尾两栖类复殖吸虫,获6 科11 种,其中包括一个新种和两个宿主新记录.脐宫科的华北长囊吸虫,新种Dolichosaccus huabeiensissp. nov.枝腺科2 种,其中中华斜生吸虫Loxogenes sinensis(LietGu,1978) Wang, 1980,寄生于金线蛙,为宿主新记录.蛇颈科的罕见蛇颈吸虫Gorgodera (Extrem odera)unexpecta ,也寄生于金线蛙,为宿主新记录,并首次见于输卵管部位.此外尚有重盘科吸虫3 种,拟巨颈科1 种和舐血科1 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寄生于鸟类的吸虫种类很多。过去有陈心陶,金大雄,李敏敏等,顾昌栋,唐仲璋等,唐崇惕、汪溥钦等的研究。我们近年来在福州采集一些鸟类,检得的吸虫有10种,分隶6科,8属,其中有2个新种,5种增加新宿主、兹记载如后。  相似文献   

8.
对于福建鳗鱼寄生虫,我们曾于本刊1976年1期报导了13种。近来又在莆田、龙溪和宁德等地区剖检一些淡水鳗和海鳗,发现本省过去未报告的寄生蠕虫15种,其中5种是我国新纪录,6种是新种,初步整理如后。一、独睾科 Monorchidae Odhnor,19111.瓣睾后宫吸虫 Genolopa loborchis Wang~**新种(图1)从福清和宁德两县的日本鳗鲡肠中各检得本种吸虫2个。虫体呈卵形,体长1.36—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产自湖北省的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体内后睾科吸虫二新种一新属.它们为武汉后睾吸虫(新种)Opisthorchorchiswuhanensis Chin et Zhang,sp.nov.和似带鳖孔吸虫(新属新种)Trionychotcrema taenioidea Chin et Zhang,gen.et sp.nov.后睾属为寄生于爬行纲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寄生于广州地区的牛蛙削化道的一种吸虫新种岭南隐弯吸虫进行详细描述。此种吸虫的形态特征与枝腺科隐弯属的特征相似,隐弯属为国内新纪录。这样枝腺科的属在中国增加到12个属。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家鸭光口科吸虫及其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寄生于我省家鸭的光口科Psilostomidae吸虫4属11种,其中2种为国内新记录;发现淡水虾类充当福建光孔吸虫新的第二中间宿主,首次报道杯叶科Cyatho-cotylidae的囊蚴寄生于福建光孔吸虫裂蚴体内;种不同科的吸虫蚴虫寄生于蚴虫属罕见寄生现象;对单睾球孔吸虫和福建光孔吸虫的流行病学、病害和防治作了叙述;试验表明硫双二氯酚是治疗本病的高效、低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继续报导作者自1975—1982年以来在鄱阳湖所采集的鱼类寄生吸虫中的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吸虫,包括六属10种,其中两种为新种,一种为国内新记录.新种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及盐酸卡红整体染色制片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结果.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种的记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作者历年来在江西各地所采集的家鸭寄生吸虫,经过分类鉴定,它们隶于10科21属,计42种,其中包括一新种和六种国内新记录.除新种有详尽的描述外,其余种类均列有鉴别特征或简要的描述,并附插图,以供调查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寄生于贵州省丹寨县水牛瘤胃内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内吸虫的一个新种──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介绍了该属的简史,并将新种与该属已有的种类的主要特征列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鳃上的单殖吸虫7新种,隶于二科三属.它们为铃形叉指环虫(新种)Dicrodactylogyrus campaniformis sp.nov.、溪生指环虫(新种)、Dactylogyrus fluvialis sp.nov.叉形指环虫(新种)D.furcellatus sp.nov.、弯卷指环虫(新种)D.cincinnatussp.nov.、多枝指环虫(新种)D.ramosus sp.nov.(?)似锚盘吸虫(新种)Ancylodiscoides hemibagri sp.nov.和弯管似锚盘吸虫(新种)A.curvitubus sp.nov.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科,26属,其中有2个新属和11个新种,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记录如后。模式标本保存在福  相似文献   

18.
福建几种两栖和爬行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两栖和爬虫类寄生吸虫,过去唐仲璋(1941、1959)、江静波(1951)、金大雄(1963)、童远瑞、孙超白(1964)、李敏敏、顾昌栋(1978)等先后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在闽侯、莆田、惠安、福鼎、屏南、福清等县采集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福建过去未经报告的种类有30种,分隶于13科19属,其中有2新属,12种是新种,10种是我国新纪录,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兹将各种类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南腊河支流(21°62′26″N,101°59′11″E,海拔744m)线鳢(Channa striata)膀胱寄生的发状科(Gorgoderidae)叶形属(Phyllodistomum)1新种线鳢叶形吸虫(Phyllodistomum striata sp.nov.).剖检2尾线鳢,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3~8枚.该新种与寄生于墨西哥Heterandria bimaculata膀胱内的P.inecoli和寄生于哥伦比亚Trachycorystes insignis膀胱内的P.mayesi相似,体呈叶形,无锯齿或褶皱,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卵巢与卵黄腺相对或于卵黄腺稍前.与上述两近似种进行比较,该新种不具头腺,而P.inecoli具显著头腺;P.mayesi口吸盘与腹吸盘宽度之比为1∶0.59,该新种口吸盘与腹吸盘宽度之比为1∶0.86.该新种的28SrDNA部分序列约1 278bp(GenBank登录号:MG976755).与GenBank中19种叶形属吸虫的碱基相似率为85%~95%,与近似种P.inecoli的碱基相似率为94%.两两相对遗传距离范围为0.060~0.226,与近似种P.inecoli的两两相对遗传距离为0.085.基于28SrDNA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该新种构成一单独进化支,并与其他叶形属吸虫聚为一支.综合上述与近似种的形态学比较和基于28SrDNA部分序列的分子鉴定研究,确认线鳢叶形吸虫为新种.  相似文献   

20.
舟山岛屿两栖爬行类的寄生吸虫,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文献报导。作者于1982年7月到8月与1983年4月,先后二次,对其中一些岛屿的两栖爬行类的寄生吸虫,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为编写浙江省动物吸虫志积累资料;另一方面想了解一下舟山岛屿吸虫类区系分布的情况。我们认为鸟类等动物是不受海水的阻限,可迁移飞行,其体内寄生吸虫的分布,无一定的局限性,这在区系分布上就很难比较。而两栖类与爬行类中的部分种类如蜥蜴、蝮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