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世界知识》出版发行第1000期了。我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庆祝会,并向《世界知识》编辑部和世界知识出版社全体同志表示祝贺。在座的有许多是《世界知识》的老作者、老读者,有的曾经领导过它的工作,有的曾经是《世界知识》的老编辑。大家都一贯关心它、支持它,都对这个刊物做出过贡献。因此,我也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祝贺。《世界知识》出满了1000期,历时半个多世纪,其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它始终紧跟历史的巨轮和时代的步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知识》和我国进步文化界一起,在艰难崎岖的道路上勇敢前进。它曾经为抗日救亡运动而呐喊;它曾向读者报道过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3.
编辑絮语     
两期“复刊试刊号”,体现着杂志的辛酸与希望。据本刊前辈回忆:“文革”开始后,《世界知识》被诬为“卖国”杂志,遭彻底“砸烂”,人员下放、资料散失,停刊长达12年。更令人痛心的是,它的几位领导人都倒在了岗位上,还有不少有关的人受到牵连。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含冤去世,长期主  相似文献   

4.
我谈世知     
最近看到贵刊刊登的一位读者来信,说他是在1978年认识贵刊的。根据笔者的资料,《世界知识》是1979年复刊的!我自1979年至今一直购买和订阅《世界知识》,阅读贵刊使我增长了很多国际知识,至今受益匪浅。我记得当时的绘图是寒放先生,我很喜欢他的绘图。今年是《世界知识》复刊26周年,在此向各位编缉致以最良好的祝愿!!一个《世界知识》的读者我谈世知  相似文献   

5.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自去年从报刊亭初识《世界知识》以来,已订阅了一年,它每一期的内容都使我获益良多,为贵刊朴质、平实的文风及作者理性、睿智的才思所触动。现今市场上的书报杂志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世界知识》如不是因为它七十年如一的办刊理念及令读者称心的质量,是无法长期占有一块固定可观的市场份额的,可见贵社在此方面的“内功”之深。《世界知识》对国际政治经济覆盖面应该还是很全面的,我父亲自我向他推荐贵刊以来现在几乎是每期必览、无一不读,他的工作也因长期阅读《世界知识》受益不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创刊已经50周年了。从创刊的时候起,我一直同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解放后的一段时期中,我还正式参加过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工作。在这悠长的岁月中,有不少的老编辑都曾为培育和扶植这支艳丽挺秀的鲜花,倾注他们一生的主要心血。胡愈之同志是《世界知识》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他对这个刊物的创刊和成长,贡献最大,我们都称他为《世界知识》的“开国元勋”。其后还有不少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担任过这个刊物的主编。其中关系最深、时间最久,值得我们特别怀念的,是在“文  相似文献   

7.
正在报刊上运用形势地图配合文字分析国际形势发展,《世界知识》是开了先河。现在,我每次看到一篇国际新闻报道或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章,如果版面没有配发相应的新闻图片或者地图,总会感到似乎缺少点什么。这是我在《世界知识》杂志工作时养成的习惯。《世界知识》有一个传统,就是文图结合,图文并茂,讲究地图与文章的搭配。但是,这一传统来自于谁呢?当仁不让,应该归功于《世界知识》创始人之一的金仲  相似文献   

8.
知音·挚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世界知识》。“世知”对新闻背景的全面阐述,对时局多角度的精辟分析以及各位专家对事件的预测都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我开始了与“世知”的忘年之交。许多新闻中一语带过的事件,世知会详解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这正是政治的魅力之所在。后来我选择了文科,世知更成为我知识的源泉,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我可以多角度全面地看待某个历史事件或政治问题。平实理性看世界,这正是一个文科生所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友我是一名大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世界知识》杂志,现在也有六年了。《世界知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知识》半月刊自1934年9月16日创刊至今。已经55个周年了。编辑部同志要我写篇纪念文章。我过去曾写过一些回忆《世界知识》的文字,现在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写的东西。但编辑部同志认为这样一个有相当历史意义的刊物,可写的东西不少,在55周年之际,还是写一篇纪念文章较好。由于创刊《世界知识》并长期支持《世界知识》工作的许多老同志,现在除了少数同志以外,都已先后去世,缅怀过去共同战斗的老友,哀思重重,感慨万千!因此我不好固辞。现就《世界知识》创刊初期的艰苦战斗历程写一些简单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一代编辑,只有个别人见到过本刊创办人胡愈之先生,但是对他的创刊词人人都不止读过一遍。创刊词中具体谈及的问题也许时过境迁,但它的思想、气势、呐喊乃至文采,依然光芒四射,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在迎接9月9日这位伟大智者百年诞辰之际,重发他的创刊词,该是本刊对他的最好颂扬和纪念。胡愈之对社会进步做出过超乎寻常的贡献,《世界知识》远远不是他的一切,但《世界知识》却是他创办的诸多杂志中唯一生存至今的。毫不夸大地说,胡愈之是我国国际问题领域的拓荒者,《世界知识》创刊词是拓荒者慷慨激昂的宣言。在他的身后,涌现出一群又一群光彩夺目的国际问题智者……  相似文献   

11.
去年冬,《世界知识》杂志编辑部转来一封外地青年给我的信,信中说,他对国际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学,苦于不得其门而入,“曾四处求人,但每回都是无情的沉默”,最后想到在《世界知识》上读过几篇我的文章,因此写信,“渴望”我能有所帮助,言词恳切,不能不令人深为感动,我于是复了一信。更没料到,春节前夕,这位青年回到北京,行装甫卸,就立即到我家来,热情地讨论学习计划。后来,偶然同编辑同志们谈起此事,才知道编辑部已经收到不少青年读者询问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的信件了。编辑部同志希望我另就此事作一公开答复,我自揣学识浅陋,恐多失误,几经犹豫,终于执笔略谈一点关于学习的想法。了解国际时事,自然须有国际问题的知识。但是国际问题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等情况,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涉及国际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孑然一身,一生坎坷,一事无成,特别是下岗后生活无着,孤苦无助,但再困难我也没有放弃购买《世界知识》、阅读《世界知识》,毕竟我在"睁眼看世界",没有被世界抛弃。世知是我的人生支柱。1979年,我下乡插队回家过年时结识了《世界知识》。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参加了世知举办的"世界知识竞赛",得了优秀奖。后来我还在世知社订阅过一年的《世界知识》。每年单位报刊征订时我都订《世界知识》,现在  相似文献   

13.
谢富金 《世界知识》2014,(18):81-81
<正>《世界知识》是我的恩师,半个世纪以来,与之为伴、获益良深,愿将印象最深的记忆追述,与众挚友交流。一、新中国的声音,响彻日内瓦国际会议大厅。1954年4月,《世界知识》发表了有关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消息。报道称,周恩来总理发言时,大厅座无虚席。他的出场,具有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魅力。周恩来雍容尔雅,风度翩翩,令人肃然起敬。周总理强调,中国需要和平,渴望通过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并强调,国际问题,首先是亚洲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解决的。会上,英国外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 党的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随着我国外事工作逐步开创新的局面,全国人民正在掀起研究和学习国际知识的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1982年《世界知识年鉴》出版了,它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办的一件好事。我表示衷心的祝贺。《世界知识年鉴》已经近二十年没有出版了。1982年《世界知识年鉴》比以前出版的年鉴在内容、在装璜上,都有明显的进步。这是一个贡献。我向年鉴的编辑、作者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和慰问。  相似文献   

15.
宋明江 《世界知识》2014,(18):75-75
<正>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世界知识》复刊,世界知识出版社也恢复了业务,而且创建了《世界博览》、《世界知识画报》等新的刊物,并出版了大量的国际问题图书,使整个出版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我就是在这期间有幸于1978年9月来到《世界知识》杂志工作的。忆及当年到《世界知识》编辑部报到后开始工作的情景,一幕幕往事如在目前。报到后我接的第一个任务是修改一篇介绍拉美某国(我已忘记哪一国)的文章。当时编辑部的两位领导许鲁野和朱烈同志令我先写一份修改提纲,经他们审批后再动  相似文献   

16.
他是胡愈之先生的弟弟,他是《世界知识》从创刊之日到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撰搞人之一,他是素以勤奋刻苦、忠厚朴实著称的老报人。 1934年9月,一本介绍国际知识、观察和分析环球时势的刊物《世界知识》在中西文化交汇的东方大都市上海滩问世。它是由老一辈新闻出版家胡愈之先生创议,由一贯倾向进步的邹韬奋主持的“生活书店”编辑发行的。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科学世界》2013,(5):94
我非常喜欢《科学世界》这本杂志,里面的内容每一章每一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深邃广袤的宇宙到微小奇妙的生物细胞;从令人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到神奇的生命演化;从历史的科学趣闻到如今的科学谜题,还有那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和未来的种种预测,这一切都令人如痴如醉,深感世界是如此神奇,自然是如此伟大!每当我买到新一期的《科学世界》,细细地看着那  相似文献   

18.
一段史实     
陈怀玉先生指出的是《世界知识》的一段重要史实。《反投降提纲》是毛泽东1939年6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及结论两部分提纲的合编,长达20000多字。所引用《世界知识》的文章,是郑森禹以“麦逸”笔名所写的系列文章《敌报悲鸣录》的第一篇,发表于1939年2月1日那期杂志上。郑森禹(1910-1997),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人民外交活动家、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编辑及主编过多种报刊,从《世界知识》的作者而为编者、编委,1940-1941年在香港与乔冠华共同为《世界知识》主编。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同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献词     
《世界知识》创刊于1934年9月16日。本期欣逢55周年诞辰。《世界知识》作为一个国际时事刊物,是半个多世纪国际风云变幻的忠实“记录者”和“见证人”。它目睹了沧桑多变的世事,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它的面貌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它的精神,55年来是始终一贯的。《世界知识》从创刊之日起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刊物。不管天地间发生什么事,它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贞不渝地在党的领导下工作。《世界知识》从问世起,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国际形势。这使它能够在重重迷雾中看清历史方向,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坚持走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们深感沉痛,最近三位《世界知识》的老战士——钱俊瑞、孟用潜、柯柏年同志。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曾经为《世界知识》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逝世,不仅使党失去了几位优秀党员,也使《世界知识》失去了几位卓越的导师。我和这三位同志相交较久。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而我和他们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