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放的批评——读《批评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毅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9-112
《批评的剖析》是弗莱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书中,弗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宽宏的眼界为理论界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打破西方原有批评理论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批评家。在他漫长而丰富的现代文学批评中究竞形成了怎样的批评范式,研究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社会学的批评,过时了,有的在首肯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带来的史识和气度的同时,又批评茅盾缺乏审美批评,缺少艺术感受力与想象力。本文从茅盾作为批评家的实际和他的批评文本的实际出发,认为茅盾的现代文学批评是兼及审美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能把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把理性与感性,宏观与微观,深入与浅出,严实与空灵相结合,从而使他的批评既具史识和气度,又不乏审美的真切、机敏与细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中稳健有力、别具一格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批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在日常教学中讲究批评艺术和批评技巧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艺批评是一种带着理论眼光来看待以文艺作品为中心的文艺现象的操作活动。文艺批评作为操作是被工具化了的,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它熟视无睹,至多有时文论家们来操讨一番它的理论基础和新的可能途径。这样,批评本身就被忽略了,它的内部关系也缺少有效梳理。韦勒克曾说:“二十世纪是批评的世纪”,在文艺学各学科中,批评的发展速度与其被研究重视的失调是最为突出的。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状况来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在文艺批评理论中,早就有人指出过批评的一些体论。如批评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作品中部分的意义有赖于作品总体的意义,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批评是教育、德育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不严,师之惰”,“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批评。但是,并非所有的批评都能达到目的,要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批评的动机要与人为善外,批评的方法也很重要。 批评的目的是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班主任批评学生就是为了帮助、教育学生,是为了把他们  相似文献   

6.
在经过了早期的作者中心批评与近代作品/文本批评的此起彼伏后,当代文论又经历了接受/反应批评的崛起与衰落,从而使文学批评思想完成了一个大轮回。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简单的历史循环,而表明了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超越性,也对作为一种实践诗学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综合"要求。因而对作为一种现代批评学说的阅读理论进行认真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当代批评实践,进一步完善批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艺术批评的角度,以真实性、创新性、艺术个性为标准来衡量影片的价值,这种批评范式一直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观众发掘和推荐了许多优秀影片,更为电影史确立了一部部经典。然而,当艺术批评面对商业电影时,却遭遇了不少批评尴尬,有时还给商业电影带来了伤害。在当下发展电影产业的迫切要求下,要促进商业电影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分析和纠正其中存在的批评标准错位问题。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批评标准来衡量商业电影的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了批评。然而,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用得不好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并容易造成师生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赞美式批评     
本文给出了一种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过程中批评的一种方式,赞美式批评。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著名小说,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批评研究,其中,《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使用的是比较批评,而《<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话语》则使用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批评文本进行批评,以此来对比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这两种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雷达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批评观的批评家,他的批评观十分强调批评家的主体性。雷达的文学批评首先建立在自己真实的审美体验之上,使用的往往是一种散文随笔体,语言形象、生动、华彩。感悟式的批评并没有影响雷达批评的深度,借助其独特的文体,雷达对许多新时期的作家作品有十分独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研究归纳了新世纪小说批评文体,认为主持人、作家、评论家、读者共处一个半虚拟空间的互动行为,不仅使批评者身份多元化,也使批评文本鲜活多趣。这种批评氛围,使新世纪小说批评文体主要呈现五种模式:连载式批评、美文式批评、档案式批评、窗口式批评、论文式批评。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强烈的整算意识。这种整体意识表现在两个层面:就对文本的解读来说,他以作家的情感、精神因素作为桥梁和中介,既发掘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又深入于作品的内部世界,探寻其中的联系,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批评理路;就批评家的批评指归来说,他又遵循“文化——文艺——教化”的宏阔思路,希冀文学批评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振奋民气的作用。这种整体意识表明,李长之决不是一个仅仅就文论文的批评家,文学批评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加宏阔广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用平静优美的感悟式的散文化语言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旨趣。他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婉约的审美趣味,一方面体现出他在文学批评上的古典趣味,另一方面,这也表现了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维护文学本体地位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在英语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切比却尖锐地批评了这部小说,其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透过阿切比的批评策略,可以追问他的批评作为后殖民批评文本的深刻政治意图,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翻译批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翻译批评者应该具有学习者意识、批判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译者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刘辰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位评点大师,同时又是第一个对李贺诗歌做全面评点的诗评家,极具代表性与时代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他评批李贺诗的显著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成因做了探析,全面展现了刘辰翁诗歌评点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一种燃烧:王蒙的文学批评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活跃的批评家。他的批评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批评是直觉还原型,其特点是突显自己的主观感受,形式上不拘一格,在杂乱的表面下有着较着较为稳固的审美标准,即自然真实和理想精神的结合;但其博大的胸襟与审美标准之间有时不够一致,从而构成王蒙的不孝。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论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论虽以风雅的温柔敦厚为主,但也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使他在温柔敦厚之外,提出了新的命题,强调了慷慨激越的风格,显示了不同于传统诗论的特色。元好问的诗论,主要见于《论诗三十首》,但古今研究者对其中的一些诗句,多有歧议,众说纷纭,对此应作出较为符合实际的解释,以求得全面正确理解元好问的诗论。  相似文献   

20.
伊瑟尔接受理论重视作品的阅读和阐释,强调读者对作品的反应以及对意义的重新建构。他的批评理论摆脱了结构主义的客观化模式的制约,有着一定的人文阐释因素,又在弘扬读者作用的同时兼顾语境的作用。他所倡导的"文本与读者的相会"理念体现了"作者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向。其接受美学集中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和反应,强调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