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科学》2007,59(5):F0002-F0002
王淦昌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王淦昌先生也是《科学》杂志的名誉编委,为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本刊特选登部分照片,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本刊记者两次拜访了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林家翘先生。林家翘先生在会议期间,仔细阅读了《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对《大自然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在接待本刊记者采访中,林家翘先生着重谈到,从中国派往国外学者的工作情况以及从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的情况来看,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应当改进。现将采访中林家翘先生谈话的要点整理发表,希望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关毅 《自然杂志》2006,41(6):460-466
2019年10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正式发表了谷歌公司一篇声称首次实现“量子霸权”的论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量子霸权” 是量子计算研究中的一个术语。如果量子计算机在某个特定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传统计算机,那么就被认为实现了“量子霸权”。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孙达尔?皮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成果在量子计算发展史上的地位,可媲美飞行史上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成功的12秒首次试飞。有专家指出,“量子霸权”这一概念本身并不具有太大意义,怎样利用量子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金融、物流、医 药等行业实实在在的问题,才是量子计算真正的发展方向。然而很多重要技术诞生之初都离实用较远。就像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并不能解决运输等任何实际问题,但打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大门。对于量子计算还有多久才能投入实用?有专家预计可能还 需十年。然而无论如何,在谷歌展示“量子霸权”后,在量子计算的赛道上,包括中国研究人员在内的各国科学家都将奋起直追。真正实现“量子霸权”的日子或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4.
郝娜是酷讯旅游网的首席旅游体验师,也是中国首位首席旅游体验师。她曾用自己工作时攒下的10万余元旅游经费周游世界。回国后,凭借丰富的旅游经验、优秀的文字及摄影能力,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舞台上成功应聘“首席旅游体验师”。可以游遍世界各地,另外还有月薪1万元的工资,因此,也被誉为“世界第一美差”。  相似文献   

5.
<正>27岁,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29岁,参与的研究成果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院士;45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就是潘建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的量子之父"。  相似文献   

6.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4-25
2004年伊始,各大国外杂志纷纷报道“哪些科技将改变世界”:《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报道“4种值得注意的科技”、《科技财经》杂志(Fast Company)谈“5种将改变世界的科技”,《新经济》杂志(Business2.0)更连续推出“6种将改变世界的科技”、“2003年最佳新科技”与“2004年值得注意的10项科技”。这些知名的国外杂志所评选出的科技各有不同。然而,经过归纳整理之后,仍然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那么,到底有哪些领域的新科技,可能改变明日的世界呢?各知名杂志给出了我们答案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外书简     
自然杂志编辑先生: 读过《自然杂志》3卷4期,有关“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的几篇文章引起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8.
据2007年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该杂志回顾了2007年度的科学新闻,其中包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IPCC、首批个人基因图谱破解、亚洲掀起“探月热”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窗     
《世界科学》2005,(9):47-48
《路透社韩国汉城》-世界首只克隆狗问世;英国《自然》杂志-大脑中的地图;美国《科学》杂志-新的二氧化硅晶体;美国《化学与生物学》杂志-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纸张也有“指纹”;美国《斯坦福日报》-质疑“莫扎特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杨超羣 《科学通报》1964,9(9):798-798
《科学通报》1963年1月号发表了孟宪民先生的“矿床的成因与找矿問題”一文,他反对矿床的岩浆內生成因論,并认为硫化矿石及有色金属矿床是同生沉积的。同年他又在《中国科学》第10期及《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論文集中,发表了“矿床分类与找矿方向”一文,具体地論証了揚子江下游的矽卡岩型矿床也是同生沉积的。随后周圣生先生于1963年《科学通报》12月号发表了“揚子江下游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及其找矿意义”,并于1964年《中国地貭》1月号发  相似文献   

11.
4月下旬,法国首轮总统选举结果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现任总统、"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获27.18%的选票,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获28.63%的选票。就法国未来科技政策的走向,《自然》杂志分别对这两位领先的总统候选人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2.
刘瑛 《科学之友》2005,(9):67-6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制造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女性这个消费群体。目前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一档节目“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不断公布出“热门女性数码产品”。同时,《福布斯》与《Creativity》杂志则对这些“热门女性数码产品”进行了评测。从评选结果来看,造型时尚、柔和多用和方便靓丽的数码产品备受女性“宠爱”。以下是获得评奖并正在上市的女性数码产品。  相似文献   

13.
胡大年 《科学》2005,57(6):44-47
1917年4月,由中国留日学生创建的“丙辰学社”(后改名为“中华学艺社”)的社刊——《学艺》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创刊号中,一位东京帝国大学的本科生对“当世俊哲”蔡元培关于孔子学说与国教的一次演说提出批评,由此引发二人的争论,也就是在这场争论中,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文献中。那位引述相对论的留学生,就是著名的教育家许崇清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一夜之间,持英、美双重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高锟似乎闻名天下。其实,早在2000年他就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6日印尼海啸两周年这一天,如同《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所说,亚洲人民开始体会到什么是“网络时代的海啸”。此次地震造成了至少6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不仅很多网民无法访问国外网站和登录MSN,金融、通信等行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知力之友     
犹如苦海中的救命船 我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从上初中时,我就如饥似渴地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科普、科幻读物来充实自己,但相互比较时,我最喜欢贵刊。我认为贵刊的最大优点是内容覆盖面广,栏目构思巧,其中的《科学与幽默》、《当代爱迪生》最精彩。这两个栏目诱导、提示读者如何捕捉思维火花,寻求最佳方案。这对于我这样天天不得不往脑子里强塞知识的学生,真如苦海中的救命船。启迪读者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思考,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从获取知识,变为获取能力,这是贵刊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出色之处,这在我能看到的科普读物中只此一家。但这种可爱的“思维体操”的比重还是小了一点。 专栏文章也相当好。像金涛先生的“古文明巡礼”,李元先生的“访美见闻”,郭正谊先生的“中外江湖古今谈”都非常好,有连续性,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写,适应时代要求,也体现了现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0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正式发表了谷歌公司一篇声称首次实现"量子霸权"的论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量子霸权"是量子计算研究中的一个术语。如果量子计算机在某个特定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传统计算机,那么就被认为实现了"量子霸权"。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孙达尔·皮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成果在量子计算发展史上的地位,可媲美飞行史上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成功的12秒首次试飞。有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发现     
《科学之友》2006,(4):14-15
《时代》杂志公布2006年十大时尚高科技产品3月16日,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06年十大最时尚的高科技产品。科学家们使用极其复杂的新技术让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舒适方便。这些高科技产品是以前的人们做梦都想要的,如今它们已经开始真正融入了人们  相似文献   

19.
“全息”概念源于激光照像。这种照像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息照片的每一点,无论大小,都保留有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通过全息照片的任一碎片,都可以重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象。在这里,对保留被摄物体的信息来说,局部与整体的差别消失了,任何局部都有整体效果。生物体也有这种“全息”特点吗? 张颖清同志于1981年《自然杂志》第4期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又于1988年《大自然探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4,(10):90
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都是“瞒和骗”的历史。从孔子开始,中国历史就一直被有计划地篡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依恃的主流意识形态,出于一种莫明的恐惧,对典籍实行官方净化。净化的后果,即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是———正如阉割尚有不净,罗网尚有漏鱼,百密难免一疏,“官方净化”总会有行行色色的漏洞,刀笔吏的指缝间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此所谓“历史的后门”。本书作者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或以嬉笑怒骂的解构风格,从中国典籍中寻绎历史的后门,揭开“瞒和骗”的历史中的真相。《中国历史的后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