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众多,按流经水系不同大致分为黄河、淮河、汉水三大区域.其中既有丰富石制品和第四纪动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遗址年代和遗存性质几乎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发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区旧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遗存形态,在解决早期人类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泰安宁阳虎城遗址采集石制品加工技术简单、实用,符合华北地区小石器技术传统,这些发现证明宁阳县至少存在两个旧石器文化阶段,既扩大了宁阳县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范围,也丰富了山东省细石器遗存的文化内涵,此发现揭示了我国旧石器文化的传承与连续,一定意义上也表明东亚地区人类的演化链条似乎从未中断。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文化圈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与生产。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遗存非常丰富,是中国史前城址的发源地之一。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城址性质由仰韶文化的初城开始,逐渐演进为龙山文化的城址群,二里头文化的宫城,并与殷商成熟都城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安徽旧石器时代考古曾一直是个空白。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县猿人""巢县智人"以及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的发现,揭开了境内古人类和旧石器研究的序幕。1980年和县龙潭洞遗址发掘后,至今已发现人类化石地点2处,旧石器地点60处以上,集中在巢湖市,水阳江流域及皖北一带,时代以旧石器早中期或中期为主,晚期较少。本文概述了安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5.
辽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迄今在辽宁境内发现了代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初步建立了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10余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存和生活状况、人类文化的发展、传播和古人类的迁移、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根据这些材料探讨与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末次冰期到全新世的过渡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因此,这一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云南省是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但这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相对较少,对云南省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旧气候研究也很少。植硅体是一种可长期保存的植物微体化石,是研究考古遗址古气候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娜咪囡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硅体重建了各考古地层的气候,并探讨可能的古人类活动。结果表明,娜咪囡遗址经历了一个升温、冷却再变暖的过程,这与云南其他地区的古气候研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0,(4):88-88
<正>[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泥河湾盆地发育了良好的更新世连续河湖相地层,并且蕴含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在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磁学、旧石器考古和早期人类演化等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已发现有3处细石器遗存地点,在仲巴地区选取了一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年代测试分析以及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仲巴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及风沙活动的关系,进而推算细石器遗存的时代.8.9~7.3ka BP为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弱,成壤作用较强的时期,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能够为细石器先民提供良好的狩猎活动条件.到7.3~3.8ka BP时期,气候干燥,风沙活动强,不利于人类活动.因此推测该区细石器遗存的形成时代在8.9~7.3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掘材料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古人类就一直生活、劳动在浙江境内,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化石和文化遗迹,翻开了浙江历史光辉篇章的第一页.回顾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历程,并对一些重要发现或问题作一评估,可为今后深入研究浙江人类早期发展史提供比较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后新思想的传播、中共中央河南省委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与指导、五卅运动带来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北伐战争和河南农民运动的推动构成了伏牛山东麓早期党组织创建的历史背景。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落幕之际,中共伏牛山东麓党组织得以成立。由于独特的人文社会环境,伏牛山东麓地区早期中共组织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伏牛山区包括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在内,是豫西山地的一部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亚区.伏牛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地域范围与自然环境、历史状况与文化内涵、文化特点与定位三个方面对伏牛山区文化进行探讨,认为伏牛山文化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等特点,属于一种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4-106
伏牛山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华夏民族孕育、繁衍的生息之地。这一地域的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此,进行专门研究:从对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提出到对该地区所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的梳理和研究,历时数年,汇集成《伏牛山文化概论》一书。本书是伏牛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文化生态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常用的概念,不同学科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和使用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针对以上概念和文化生态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伏牛山文化圈是在伏牛山地区形成的文化及其文化特质分布的范围,伏牛山文化具有山地性、过渡性、脆弱性、原生性、古老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The late Cenozoic uplif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jacent geomorphic evolution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Liupan Mountain,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has different landforms o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Recently, a pediment, which lies above the highest terrace of the Yellow River at the northeast edge of Longzhong Basin, has been described. The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pediment had developed at least 1.8 MaBP and its ag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the peneplains near Lanzhou and Linxia, in the southwest of Longzhong Basi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ngzhong Basin lying to the west of Liupan Mountain had been subject to erosion and developed an extensive pediment; this pediment is named the Gansu Period Peneplain. It also indicates that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Liupan Mountain were uplifted strongly at that time, which caused not only the end of pediplanation but also Yellow River appearance and loes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旅游发展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旅游区在空间组织方面,应以行政区为空间结构主体,以板块组合为特点,形成适合伏牛山旅游发展的地域空间结构;在旅游产品的空间组织方面,应在兼顾一般的基础上,三个板块各自重点突破、求新求异、打造休闲度假、山水观光、科普教育三大系列支柱产品;在旅游交通空间组织方面,形成便捷无障碍的三环、三纵交通网络格局;在旅游节点的空间组织方面,应构建承担不同旅游功能,并且相互补充的三级节点体系.通过以上各旅游要素间的空间组织来构建一体化的伏牛山旅游地域系统.  相似文献   

16.
试图通过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温度因子分析,探索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的新途径.根据对伏牛山南坡全部109种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适应温度因子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最高垂直分布可达2300 m,温度指标接近寒温带的边缘;其最低垂直分布为100 m,温度指标为北亚热带.基于大多数(56种)伏牛山南坡常绿阔叶植物的垂直分布上限集中在1000m以下的事实,建议确定伏牛山南坡北亚热带的垂直界线应该在海拔1000m.建议北方各地区及城市参照伏牛山南坡常绿阔叶植物的适应温度,进行引种驯化.  相似文献   

17.
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趋势和热点,针对豫西伏牛山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现状,指出导致生态退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乡土树种立体配置的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为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第六大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景观类型多样.作者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STRM 90 m×90 m DEM,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并从整体特征、垂直地带性和纬向分布规律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47%的区域地形起伏度低于1个基准山体(相对高差≤500 m),地形起伏度越高的地区,平地比例越低,反之亦然;②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在海拔3 500~3 599 m和5 800~5 899 m存在2个峰值,所在区域均位于横断山脉地区;③随着纬度的增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同时存在5个峰值,纬度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分别是12°N、16°N、19°N、25°N和29°N,所处地区分别是柬埔寨的豆蔻山脉、老挝境内的安南山脉南部的丘陵地区、安南山脉中北部、澜沧江中段和南段交汇处、西藏东南角的横断山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