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科学》2006,13(4):299-299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中具有的危害通常称为“食源性”危害。食源性危害包括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以及转基因食品风险。全世界每年数以亿计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是由各种致病性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所引发;死于食物中毒的儿童中有70%是由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所致。今年9月,波及美国23个州、146人感染、3人死亡的“菠菜恐慌”事件元凶正是受到大肠杆菌感染的菠菜,菠菜阴影给美国造成了至少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中国来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百姓对内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由此造成了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例如,11月,从河北到整个华北,“苏丹红四号”已成为中国百姓街知巷闻的“新词儿”;9月,上海连续发生食用猪肉中毒事件,300余人前往医院就诊,一时间“瘦肉精”以这样一种方式抢占了人们的视听。近年来,“致癌农药、氟化物、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频现报端——化学污染正在成为危及我国食品安全的另一“杀手”。化学农药、兽药、激素残留污染,除了可造成人体的急性中毒外,还会通过污染食品、食物链富集对人体产生慢性损害。在今天的中国,生物污染已上升为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科技信息》2010,(35):I0347-I0347,I0388
食品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划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通过食品中的污染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食品污染的危害和解决食品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但是全球范围内的微生物的污染对食品的影响而造成的疾病仍然是食品安全中最总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检验和研究工作,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证食用者的食品安全,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微生物检验技术方法的分析总结,展望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向仪器化、标准化、自动化、定量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呼唤有机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是指在常规农产品(不包括生物基因工程类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食品被化肥、农药所含有害成分污染,从而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前不久中国奥组委向1万余名各国奥运选手发出郑重警告:比赛期间不要吃北京烤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广泛的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已经成为民生的问题之一,对我国的食品科学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蛋白组学是以汇总比较先进的生物性技术,能够解决很多食品安全堪忧性的问题,此项研究也被食品科学领域所关注。因此该文就对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索,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供应链上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受利益驱使而做出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另一方面是食品供应链上发生的生物性污染。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提出了食品安全控制的对策,一是要建立供应链上的伙伴联盟;二是要把加工环节作为最优危害控制点,严格执行售前检测。这样把食品安全问题控制在消费之前,做到“事前控制”。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4,(1):63-63
正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效的快速检测和污染控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建立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专业菌种库和主要菌株的分子指纹图谱,揭示了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我国南方的污染状况、分布规律、累积机制和风险水平,深入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微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危害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由于经营者违法违规,制假贩假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漏洞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深入阐明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我国食品安全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的研究和设计,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农村消费者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食安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民对食品安全非常担心,但对改善食品环境却充满信心;农民对当前食品安全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从影响风险认知的因素来看,性别、家庭人口、是否有未成年子女、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对风险认知影响显著,而年龄、是否有过不安全食品遭遇等因素无显著影响。加强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并将个人特征考虑在内,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成为改善农村食品环境、增强居民食品安全信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中,膜生物污染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该工艺产业化的瓶颈因素.采用有效系数法对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式进行求解,建立了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证明,选用的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能正确模拟中空纤维膜的生物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11.
浅谈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利 《科技资讯》2010,(28):228-228,230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吃得营养、健康,但从近年来媒体所披露的食品安全事件却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主要有微生物、化学性污染、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标准化生产率低下和检验行为的不规范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如何防止"病从口入",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食品检验科学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法;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等等。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不仅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食品中各种农用化学物质的残留问题。农用化学物质是指农产品生产的投入物,包括农药、化肥、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和环境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可直接造成农产品的污染,也可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并经作物根系的吸收、动物饲料的摄入污染食品,从而造成食品的不安全。在形形色色的农用化学物质中,对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1,(24):253-253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食品人们的切身利益、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过程中,受到有害因素的污染,导致食品存在危害性,从而构成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于工业排放的“三废”污染,已经比较重视,可是对于生物引起的污染却较陌生,更谈不上重视了。何谓生物污染?按照生物学家的说法,凡是人类在一个地区引入或传入新的生物种类,或是由于人为因素致使个别生物迅速大量繁殖,或是使它们获得了新的特征和特性,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种种不良后果的,都可谓之生物污染。在人类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引起生物污染的事件屡见不鲜,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野兔灾害与水貂风波疆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1859年,一位农场主引入12对欧洲野兔,放养草原,供打猎娱乐。谁知这些野兔来到这块缺少天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食品的原料作物生长、产品的加工、贮存以及包装,到食用的众多环节,浅析了食品污染的生物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卫生组织非常关注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食品微生物检验成为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控制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入手,来探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技术,从而更好的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工作,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饮食安全,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体制化、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体系(RASFF)是全球最重要的食品安全数据库之一.以RASFF数据库为基础,对2008—2012年5年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研究发现:1)被通报的食品种类最多的是坚果及种子类.2)在26种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中,霉菌毒素始终位居第一,其中黄曲霉素污染问题最多;致病微生物中沙门氏菌比例达到68.88%;农药和兽药残留每年占比在8.6%左右,其中灭多威残留、三唑磷残留、氧化乐果残留被通报的数量最多;由重金属污染引发的通报数量占当年所有通报数的比例稳定在7.8%左右,其中汞、镉、铬、铅、镍被通报的比例最高;自2002年开始通报转基因食品后,通报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卢江海 《海峡科学》2005,(10):23-2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二恶英、苏丹红1号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暴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该法令实际上对食品制造业形成了新的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因无需前增菌,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设备与试剂国产化率高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弛豫时间的变化是LF-NMR的关键性检测指标.从横向弛豫时间T_2、纵向弛豫时间T_1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出发,综述了基于T_2转换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掺假、食品保鲜、化学污染物、微生物等领域的检测应用,以及T_1在提高定量分析的灵敏度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