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伟 《科技信息》2009,(2):101-101
伊斯兰教义经典中的“和谐”主张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基本要求有相通之处。在我国伊斯兰信仰地区,发扬伊斯兰教诚信、平等、向善和“中道”思想,使伊斯兰教更好地顺应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更好地推进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认真研究和探索,并要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2.
现代沙特王国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长期以来“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教的教义为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伊斯兰教育如何在新时代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伊斯兰教育所要探索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严峻而保守的伊斯兰教卫道者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和安葬地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王室以“伊斯兰的曙光”、“圣地的保护人”自居,要全世界几亿穆斯林把沙特当做“精神上的祖国”。沙特家族创业伊始,就接受伊斯兰教中瓦哈比教派的教义、作为统一王国的精神力量。瓦哈比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纯正派”或“清教派”,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本来精神,反对“脱离《古兰经》的宗教生活”,教规严格。瓦哈比派教义渗透到沙特社会的各个方面。外报称,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演变成为两个氏  相似文献   

4.
有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Islamic Fundamen-talism)的情况,是最近10多年来国际社会广为重视的话题。一般来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指穆斯林世界重返“麦地那”的思潮,它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彻底背离了伊斯兰的理想,并把近代伊斯兰世界的衰落和被欺凌归结为没有按照早期伊斯兰教纯洁的教义行事。因此它宣称要用伊斯兰原旨教义规范穆斯林社会,重建伊斯兰国家,并把古兰经及圣训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日本以积极姿态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赢得后者普遍好感。追根溯源,日本经营伊斯兰教地区已非一日之功。企图借助各国穆斯林推进大亚洲主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步走向世界,与伊斯兰教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极大提升了日本在一些伊斯兰教地区的形象,鼓舞了伊斯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推动了伊斯兰世界近代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浅析伊斯兰金融制度的无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科技信息》2007,(24):395-396
在阿拉伯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伊斯兰教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制度,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还是生活模式、风俗习惯,无一不受到伊斯兰教的直接影响.其中,对于伊斯兰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贯彻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原则、体现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是经济生活中一直被关注的问题.《古兰经》没有为伊斯兰教制订出系统的经济主张,相关的经文散见于不同的章节中.但从这些经文中不难看出,"公正、平等、互助"是其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正是基于这一原则,从事与高利贷或利息相关的活动,成为伊斯兰经济体系中的一条禁律.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宗教建筑风格缘起于克尔白的建设与装饰,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其教义与习俗决定了清真寺的基本形制。我国回族清真寺在历史演变中虽大量吸收汉族建设文化,但依然受到阿拉伯风格的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8.
刊社动态     
2006年1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和美国环太平洋地区教育与发展协会联合召开的“巴哈伊教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巴哈伊教是一种新兴的世界性宗教,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伊朗,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在五大洲有500~700万信徒。巴哈伊教脱胎于伊斯兰教什叶派,但又与伊斯兰教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教义是“宗教同源,世界一体”,上世纪初传到中国时被译为“大同教”。这次会议主要就该教的教育思想与“新世界秩序”的观点进行了专题研讨。学者们认为巴哈伊教具有一种以“灵性教育为主导”新型教育观;它…  相似文献   

9.
伊朗国徽     
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宣告成立后,制定了新国徽。它由四弯新月、一柄宝剑和一册经书组成。伊朗《世界报》对此作了说明:四弯新月和经书组成阿拉伯文的真主“安拉”。表明共和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安拉为宇宙间的唯一主宰。经书,形似“安拉”一词中的叠音符号,象征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它位于图案顶端,表明伊斯兰教义高于一切,是共和国行为准则的依据。宝剑象征“坚定”与“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斩“恶魔”。四弯新月和一把宝剑还表示伊斯兰教的五大信仰:信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  相似文献   

10.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学角度看回族的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回族为例 ,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角度阐述回族伊斯兰文化中所蕴涵的有关健康观的内容。认为回族的饮食、宗教、观念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塑造了回族的健康理念。其中伊斯兰教的教义、仪式、禁忌对回族的健康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认为这种健康理念同样是回族人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 ,它对于回民族的内聚力的加强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保持和传承伊斯兰文化中的积极的因素 ,正是回民族发展壮大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久就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了解、研究这一群体及其信仰——中国伊斯兰教。他们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整理了中国伊斯兰教文献,在与阿訇和毛拉的接触中也形成了他们对这些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认识。这些共同构建了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初步认知。尽管西方传教士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直接目的是出于传教,但他们的研究开启了近代西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在伊斯兰教创立前"正教(al-hanif)"传播的历史背景和传播过程,阐述了"正教"与伊斯兰教的密切联系和对伊斯兰教建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娟娟 《科技信息》2009,(26):I0303-I0303
本文从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出发,对以性能化为基础的伊斯兰教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加强伊斯兰教建筑的防火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民间流行的歌谣、泉州市清净寺礼拜前的诵咏、祈祷词及赞圣童歌的音频资料作为实际谱例,分析、研究伊斯兰教音乐的特点,阐述泉州市伊斯兰教音乐与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音乐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女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性别理论对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进行分析,对研究伊斯兰教以及改善穆斯林妇女的境遇,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关于伊斯兰教婚娴制度及其内容的论述是十分丰富的,集中地夏映在麦地那时期启示的二十四章里。它对于穆斯林的婿娴从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阐明了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及其观点。这也是伊斯兰教婚姻观正式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在金帐汗别儿哥汗时被接受、月即别汗时成为国教的进程,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苏非派、花刺子模穆斯林和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帐汗利用浅显的伊斯兰教及其势力建立和维护统治,同时又坚持了原有的激牧传统,这是金帐汗国存续较长的原因。没有发达的伊斯兰明,又与基督教尤其是东亚教明距离是金帐汗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穆斯林在北京定居建寺的同时,北京清真寺文化便随之产生。北京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载体,经过一千多年的演进与发展自成体系。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与神圣地位的清真寺,是北京清真寺文化的物化表现。北京清真寺文化是北京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并且是北京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清真寺为切入点,概述了北京清真寺的职能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疆有丰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 ,其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更是独具特色 ,对它的研究 ,直接关系到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本文主要就两个方面对新疆伊斯兰建筑进行阐述 ,一是以不同的角度总结了新疆传统伊斯兰建筑的特色 ;二是结合实际 ,论述了新疆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从传统走向现代 ,从民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