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曾望 《科技信息》2009,(4):70-70,65
语言是一面镜子,精确地反映了文化的内涵。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语言中表现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光要注意它们自己的基本意义,更要留意它们的象征意义,由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通常有差异,所以就有了人们对颜色的崇尚和禁忌。本文从中西文化相比的角度,探究了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颖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69-169
英语颜色词汇很丰富。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本文对照分析了一些颜色词的翻译实例,总结了英语颜色词的翻译法,阐述了深刻了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颜色作为一种符号,它用来表征事物、传达特定的信息;作为一种载体,用来宣泄不同民族的思想感情,反映世情百态。颜色词作为每个民族语言中基本的表象词,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民族特性。文章围绕黑与白两种颜色词,通过对黑与白颜色词在藏语、英语中的内涵及其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揭示黑与白颜色词在藏语和英语中的基本内涵、象征意义及其基本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4.
现实世界中,色彩多彩多样。描绘多彩的世界时需运用颜色词。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化环境不同,因此颜色词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日两国的颜色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使用习惯。了解中日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本文是以"黑"为中心,通过例句,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来分析中日颜色词"黑"在象征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文化内涵,它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在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上,黄汉颜色词具有或同或似或异的特征。文章就黑、白、红、黄、绿等几种常用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应用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文化对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薇 《科技信息》2006,(4):85-86
本文从颜色词入手,分析他们在不同语言中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他们不仅有着其本身具备的基本意义,还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不同语言之间象征意义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分析、研究不同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和作用,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谚语交际。  相似文献   

7.
徐博雅 《科技信息》2008,(1):194-194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我们不仅要注意它们的基本含义,还要注意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当中,颜色词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往往也不完全相同。本文试图对中英文的颜色词汇作简单的对比,探究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8.
浅议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很丰富。我们除了要知道它们的基本意叉,也要了解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9.
柴慧芳 《山西科技》2006,(5):101-103
汉英语言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颜色词不仅描述颜色 ,而且具有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因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异质文化的趋同性影响 ,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又出现了相似或叠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要A不A"试析     
“要A不A”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格式,但在实际的言语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式,常用的有“要A不A,要B不B”、“要A不A要B不B”、“要A不B”三种,情况复杂,须具体分析,以揭示其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一位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这就是巴丁。无论如何,这样一位人物,总应该算是天才了。但是,习惯于关注天才而忽视凡人的公众,却对之颇为陌生。一本出色的传记《旷世奇才──巴丁传》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吗?也许能,但也不可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13.
"交叉"与"整合"已成为时下的时髦字眼.在科学研究领域,学科整合趋势日渐增强,正在不断形成新的特色和新的领域;交叉学科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不但催生了许多新的科学前沿与学科增长点,更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来源.作为一种新的重要探索方式,交叉学科研究已引起各国政府及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然而,在交叉学科频频出现于各种学术会议与文件、各项课题与奖项、各类论文与报告中的同时,对于它的内涵和意义,我们的认识却依然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14.
"给定"是回指研究中一个模糊性很大的概念,"给定"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其重新归类,重点讨论了"可推测给定"。  相似文献   

15.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黄色”的“色情”义要在一定的词语形式和语境中显现,须区分其在应用中的含义;“黄色”的“色情”义属借词义,为象征用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测量全义》与《规矩元法》中的科学技术传播价值。方法文献比较与分析。结果《测量全义》一书中主要使用了矩度和表等测量仪器,与《规矩元法》中所使用的平板仪等测量仪器相比,在解决问题的广度与测量的精度方面略显逊色。结论西方测量技术开始传入中日两国时,传入日本的测量仪器优于中国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8.
<正>“准手征性”及“假手征性碳”这两个概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很少涉及到,但在一些较为深广的有机化学书中和高等有机化学中提到了。弄清这两个概念对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特别是旋光异构的构型方面(对环状化合物还联系到顺反异构)是很有好处的。本着教学研究以及党的“双百”方针的精神,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在进化论意识形态的宰制下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但发展的困境造成了发展的“共识危机”。它迫使人们清算发展的合法性预设本身。对不同语境下的“发展”之内涵的辨析,对发展的不同叙述之间矛盾的澄清,有助于深化对发展的理解。对浪漫主义思想资源的忽视,使得实际的发展进程缺乏必要的纠错能力和反思态度。对改革和发展的重新思考,有利于社会的完善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区分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分析了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