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次成形封头无胎冷旋压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份;分析了在旋压过程中保证主轴与成形辊同步旋转的条件及相应采用的液压恒功率力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给出了旋压封头时计算毛坯尺寸的方法及在实验样机上所旋制的封头产品可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化实验的方法,在1/4模型上进行了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稳压器底部封头内的流动情况,并在1/5模型上进行了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实验研究发现,流体在封头内以面推进的方式上升或下降;有、无稳压器分配罩对封头内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在无分配罩时,封头内各点的对流换热系数远小于有分配罩和支持板时的情况;封头内的相对对流换热系数符合0.2/sinθ的分布规律,并且基本上与进口管的雷诺数成正比,实验结果为稳压器封头的安全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物流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导致板翅式换热器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A、B、C 3种改进型的S弯封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了原始封头和改进型封头出口流体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3种改进型封头物流分配的均匀性较原始封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绝对不均匀度和相对不均匀度的降幅均超过80.0%,极值比的降幅均超过40.0%。说明S弯改进型封头在降低物流分配不均匀性上很有成效,且C型封头在目前的工况下要优于其余的两种改进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宫海峰 《甘肃科技》2013,(23):59-61
通过对S30409钢大直径封头采用埋弧焊方法拼接,封头在热成形后,经固溶热处理恢复材料性能,焊攀金属各项性能均能满足工程要求。经模拟产品封头过程的见证试件检验,表明,该制造工艺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板翅式换热器物流分配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实验研究了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结构对物流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封头结构造成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极不均匀,封头结构和雷诺数是影响板翅式换热器物流分配的主要因素。首次提出了二次封头结构,定义了当量截面积和当量截面直径来描述封头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封头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换热器内部的物流分配;封头结构对物流分配不均匀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截面的横向方向上,而对纵向方向上的物流分配不均匀性的影响较小。得到了不同封头结构的物流分配不均匀特性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GB150中关于成形封头最小厚度的规定,对图样封头厚度的标注进行了探讨,举例分析了在设计图样中标注封头下料厚度和最小厚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冷旋压加工减薄量对椭圆封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有限元方法 ,分析椭圆封头壁厚在冲压成型和旋压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减薄对封头强度的影响 ,得出实际使用中旋压成型近似椭圆封头的强度远不及冲压成型的标准椭圆封头 ,2种封头无法等效替代  相似文献   

8.
受球型容顺液压胀形成型新工艺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可简化大型封头成型并提高其成型精度的新工艺,即模压成型封头的裙边部分,无模液压胀形封头的中间部分;然后将两者组焊成完整的封头,用实验和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研究;证明这种新工艺成型的封头与标准椭圆封头是非常接近的,因此该工艺可以应用于大型封头成型中。  相似文献   

9.
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压力容器封头上开孔,将会使压力容器封头的承压能力降低,在其设计工艺条件下会产生危险,因此压力容器开孔后需进行补强,开孔补强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对几种开孔补强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比较,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0.
入口非均匀流对核主泵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P1400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蒸汽发生器下封头和核主泵直接连接,使蒸汽发生器下封头出口接管的流场变得不均匀.为探究非均匀入流条件对核主泵性能的影响,对核主泵叶轮和蒸汽发生器下封头进行联合简化建模,采用CFD方法数值计算泵的能量、水动力以及空化性能,并与均匀入流下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0.7Q_0~1.2Q_0工况范围内,进口的不均匀流动导致泵的扬程下降1.8%~5.1%,叶轮扭矩下降1.9%~6.4%,而效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非均匀入流下扬程的降低使叶轮所受轴向力有所减小,但径向力显著增大.空化发生时,泵的临界空化余量增大,抗空化性能降低,空化区域出现明显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计算最佳弹塑性界面半径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确定厚壁圆筒容器自增强处理时最佳弹塑性界面半径,基于第4强度理论的观点,推导出了经过自增强处理的压力容器的最佳弹塑性界面半径以及最大允许工作内压的公式,并为工程实际应用提出了自增强厚壁圆筒最大工作压力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2.
裂纹的扩展行为研究是压力容器剩余寿命预测的关键与基础。针对目前难以准确预测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剩余寿命的状况,通过建立压力容器表面裂纹的受力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出裂纹表面点与最深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得到裂纹深度a与长度c的变化之比,运用压力容器仿真系统进行路径仿真与失效速率仿真,得到裂纹在安全区域的临界拐点及临界值aN。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表面裂纹的失效路径能够直观准确的表示裂纹的扩展规律,进行有效的剩余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压力容器传统应力测试方法所存在的弊端,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实验测试的手段,对内压薄壁容器4种典型封头的边缘过渡区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运用离析和显微观测的方法,对桂花枝条木质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桂花1至3年生枝条具多种类型的导管分子,主要类型为环纹和孔纹导管分子;大多数导管分子具有尾状结构,一端具尾或两端具尾,无尾导管分子较少;导管分子穿孔板类型为单穿孔,大多数穿孔板倾斜31°60°;金桂与丹桂导管分子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别,1至3年生枝条导管长度平均444.86μm,直径平均31.13μm,长度和直径随枝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血管病变对血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血管结构改变前后血流流动特性的改变.提出了一种对血管病变前后的血流流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的方法,利用断层扫描数据建立几何模型,用Geomagic Studio将病变血管复原成为发生病变前的形状,并基于弹性血管中血流脉动的力学特性,使用ANSYS软件对采用牛顿流体力学模型的分叉部位血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病变组织部位受到更大的切应力影响,而在病变组织远心端产生了明显的流速低和切应力低的二次流动和更大的血压压差,这些流体特性会对血管进一步病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初步研究了蔷薇科Rosaceae 9属12种代表植物的导管类型、数量及导管分子的长度、口径;纤维分子的长度、口径。结果表明:较进化的种类一般都是孔纹导管和网纹导管,较原始的种类一般都是环纹和螺纹导管;导管分子长度长的则导管口径小,导管分子长度短的则口径大;纤维分子长度普遍大于导管分子长度,而纤维分子的口径也普遍小于导管分子的口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φ2.4 M封头无胎冷旋压机及猎枪管强力旋压机的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苏铁属的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波温铁属的细齿波温铁(Bowenia serrulata)、双子铁属的双子铁(Dioon edule)叶的羽片,大泽米铁属长刺大泽米铁(Macrozamia longispina)的根,以及被子植物的白兰(Michelia alba)和桃(Amygdalus persica)的叶组织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个科4个属苏铁植物的导管类型是丰富的,导管的结构组成方式、发育过程与被子植物是一致的;例如导管端壁倾斜度等结构特征显示,一些被子植物导管的结构比苏铁类植物的要原始。在被子植物的导管中有许多为端部呈扁平的带状,而且还带有扭曲状,没有端壁,只有两面的侧壁及另两侧的很窄的边,在带状的侧壁上具有许多的穿孔。这在过去未见有报道。对苏铁类植物导管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现存最原始的种子植物对严酷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进化状况,对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的植物类群,以及对于结构植物学、植物进化和生态学等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步法无胎冷旋压封头加工过程中板料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旋制过程中所出现的几种现象作了理论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实用的一步法封头无胎冷旋压加工过程中旋压力的计算公式,为旋压机设计,旋压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连通容器甲烷-空气混合物抑爆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连通器甲烷-空气混合物抑爆的影响因素,利用小球容器、管道、大球容器建立了5种结构的连通容器气体爆炸测试系统,在40目丝网结构条件下,研究了管道长度、丝网层数、传爆容器、抑爆位置等对连通容器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容器与管道连通时,随着丝网层数和接管长度的增加,管道末端的压力逐渐降低;当增加传爆容器时,球形容器与管道内气体爆炸强度增加;小球容器与1段管道以及大球容器连通时,丝网层数越多,抑爆效果越明显;小球容器与2段管道以及大球容器连通时,丝网结构能够产生一定的抑爆效果,但抑爆效果不明显;小球容器与3段管道连通时,抑爆位置对连通容器抑爆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抑爆位置对连通容器抑爆效果与丝网结构的层数有关。因此,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抑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