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索干旱区青稞水肥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在青海省海西州利用滴灌技术,采用"3414"肥料设计,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产量、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2P3K2处理下,穗粒数、单株籽粒重和千粒重显著提高;在N2P3K2处理下青稞产量达到最高,为10 905 kg/hm2;N,P,K肥在青稞上的增产效果大小为NPK;施N(N2P2K2)量138kg/hm2处理下,N肥利用率最高为39.06%;施P(N2P2K2)量137.7 kg/hm2处理下,P肥利用率最高为15.13%;施K(N2P2K1)量37.5 kg/hm2处理下,K肥利用率最高为56.19%。N2P3K2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18.19 kg/(hm2·mm)。滴灌条件下合适的N,P,K配比,可提高青稞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的最佳N,K配比,在大通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P2K3处理下,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块茎产量达到42 000 kg/hm~2。施N量120.00 kg/hm~2(N2P2K2)处理下,N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08.33 kg/kg;施K量67.50 kg/hm2(N2P2K3)处理下,K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1.11 kg/kg。N2P2K3处理下水分生产率明显提高,为5.59 kg/m~3;单产耗水量明显降低,为0.18 m~3/kg。滴灌条件下马铃薯增产和水肥利用最佳的N,K肥用量分别为N120.00 kg/hm2和K2O 67.50 kg/hm~2。  相似文献   

3.
河南玉米氮磷钾肥料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玉林 《河南科学》2012,30(5):580-583
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从2006—2009年在河南省68个县(市)安排的781个玉米"3414"试验分析表明,全省玉米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全肥区(N2P2K2)产量平均为分别为5447,5994,6840,7094,7661 kg/hm2.在优化施肥条件下,N、P、K、NPK增产率平均分别为32.05%,13.53%,9.70%,53.83%;N、P、K、NPK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1.07%,10.29%,6.53%,29.10%;N、P、K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8.59,10.85,7.81 kg/hm2;N、P、K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8.46,100.73,101.93 kg/hm2.通过一元二次函数拟合表明,全省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263和211 kg/hm2,最高产量施磷量和经济最佳施磷量(P2O5)平均分别为77和68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和经济最佳施钾量(K2O)平均分别为78和66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滴灌条件下春油菜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集成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在西宁市北郊川水地利用滴灌技术,采用"3414"肥料设计,进行春油菜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滴灌施肥量N为42~126 kg/hm2、P2O5为27.0~79.5 kg/hm2和K2O为27.0~79.5 kg/hm2时,油菜产量达到2 173.5~3 234.0 kg/hm2,N、P、K肥料效应函数为:Y=130.153 2+11.3421X1+16.659 2X2-7.559X3-0.648 2X21-0.234 6X22-0.641 2X23-2.750 6X1X2+2.498X1X3-0.491 4X2X3,(R=0.856)(Y=产量,X1=氮,X2=磷,X3=钾),根据此方程推荐滴灌油菜最佳施肥量为:N为74.2 kg/hm2、P2O5为65.0 kg/hm2、K2O为31.2 kg/hm2,最高产量可达2 863.6 kg/hm2。滴灌施肥与以往常规方法种植油菜相比,产量基本相当且具有减少化肥投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氮磷肥施用量对油橄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凉山州油橄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西昌红色山地黏土土壤条件下,以8年生‘白橄榄’品种Bornea为试验材料,研究施N量分别为0,75,150和225 kg/hm~2,施P量分别为0,100,200 kg/hm~2时,油橄榄地径生长量、枝条生长量、花果特性、产量和品质在不同水平氮肥、磷肥施用量下的变化情况。[结果](1)增施N肥150 kg/hm~2、P肥100 kg/hm~2时能显著促进油橄榄枝条和地径生长,同时显著增加油橄榄的花序数、小花数、完全花率、坐果率、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株产量。(2)低N处理(75 kg/hm~2)对橄榄油的酸值和总多酚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当施N量达到150 kg/hm~2时会显著增加橄榄油酸值,降低总多酚含量,从而降低橄榄油的品质和稳定性。(3)高N处理(225 kg/hm~2)会显著降低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同时显著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导致橄榄油稳定性进一步降低。(4)P肥施用量100 kg/hm~2会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从而提高橄榄油的品质和稳定性。(5)高P处理(200 kg/hm~2)会显著提高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显著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使橄榄油稳定性增强。[结论]以高产为主要目标时,采用年施N肥150 kg/hm~2、施P肥100 kg/hm~2;以优质为主要目标时,采用年施N肥75 kg/hm~2、施P肥1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以老芒麦为实验材料,通过春季和秋季不同的施肥处理,探讨了施氮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1059kg/hm2,与春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种子产量967kg/hm2)、秋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种子产量1008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发芽试验得出:春秋分次施氮250kg/hm2种子发芽率、种苗长达最大值;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春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养分效率的影响,在春油菜主产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肥CK、NPK、缺氮PK、缺磷NK、缺钾NP,研究其对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2号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氮磷钾肥后籽粒产量显著增加(P0.05),平均增产107%,平均增加产量1 365 kg/hm~2;氮磷钾肥施用后对养分累积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以NPK处理累积量最高;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0.5,5.8,4.5 kg/kg;养分利用率分别为43.8%,5.3%,14.9%;对春油菜籽粒产量贡献率分别为48.8%,13.4%,10.5%。在本试验条件中,对春油菜籽粒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氮肥及磷肥,其次是钾肥;且氮磷钾肥共同施用才能达到高产目标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能为春油菜区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组合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处理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肥和减素施肥的甘蓝产量仅为最佳施肥(OPT)的54.2%~79.2%,以无肥处理最低,减氮处理次之.在OPT基础上增施菜籽粕(M1)和泥炭(M2)显著提高甘蓝产量,并以施用菜籽粕的增产作用最大.OPT及其增施不同肥料处理可使甘蓝商品率提高4~5个百分点.各减素和无肥处理均提高甘蓝硝酸盐含量,各增肥处理则为降低,以+Zn处理的作用最大,其次为+M2处理.各施肥处理中以+B和+M1处理降低甘蓝氨基酸含量的作用最大,以+M1处理降低甘蓝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最大,对甘蓝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大.各处理较OPT降低甘蓝全氮(+M2除外)、全磷(-P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和全钾含量.高产甘蓝叶片N/K大于低产处理,N/P和K/P较为协调.在减素处理中3种养分的利用率均<5%,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和增肥处理的N,P,K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5.7%~33.3%,9.2%~17.3%和18.7%~29.4%.各处理以OPT的磷和钾素利用率最高,+B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M1处理N,P,K养分利用率居中上水平,系较理想的肥料组合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关系,本研究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Wc和适度亏缺灌溉W1、W2、W3,Wc灌水量5250 m3/hm2,W1、W2、W3总灌水量均为4575m3/hm2和施氮量,常规施氮N20(300 kg/hm2)、氮肥后移N16a (240 kg/hm2)、氮肥前移N16b(240 kg/hm2)、不施氮N0(0 kg/hm2),对春小麦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理论值以适度水分亏缺下氮肥前移N16b积累的干物质量理论值高于氮肥后移N16a。氮素积累量在4个灌溉水平下以适度亏缺灌溉的W1水平最大,施氮量为0-300 kg/hm2范围内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量和贡献率以茎鞘为最大,叶片次之,颖轴最小,水分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氮素的转运。适度亏缺W1水平下N16b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与N20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W1水平N16b处理的氮肥生产效率达到33.38%,显著高于N16a、N20,N16b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6%,显著高于N16a、N20。综上结果表明:W1N16b处理既保证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又减少了水氮资源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W1N16b为本实验下的最优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China's grain relies on foreign fertiliz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F  Wan KY  Liu Y  Tao Y 《Nature》2011,476(7358):33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4.
China must reduce fertilizer use too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ong P  Liang L  Zhang Q 《Nature》2011,473(7347):284-285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中,施用氨基酸微肥、硫酸亚铁、硼酸、钼酸铵4种微肥,在番茄上进行不同微肥和不同施肥时期两因素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微肥均对番茄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氨基酸微肥对产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在定植缓苗后、第一果穗果实膨大期、结果盛期喷施能显著增加番茄的产量。氨基酸微肥、硼酸可提高番茄果实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及单果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豫南黄棕壤区油菜施用氮、磷、钾肥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油菜目标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油菜目标产量≥2250kg;≥1875kg;≥1500kg及最高产量的施肥推荐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肥料中含有杂质硝酸根,而硝酸根是铁路运输危险货物之一。用靛蓝二磺酸钠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肥料中的硝酸根,探讨不同因素对硝酸根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分析条件,610 nm波长处,硝酸根质量浓度在0~50μg时与靛蓝二磺酸钠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4x+0.3806,相关系数R~2=0.9994,加标回收率在95.8%~104%之间,可用于测定肥料中硝酸根含量,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二元复合肥硫酸钾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2SO4、KC1、NH3为原料反应生成二元复合肥N4KSO4,对此反应过程及条件,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组合的工艺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豫东潮土区影响小麦产量综合农艺措施,粉煤灰施用量,小麦种植 密度及灌水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小麦目标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目标产 量≥6600kg。≥6150kg,≥5700kg及最大经济效益的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20.
硼肥在玉米栽培中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硼肥在呼和浩特市玉米主栽区进行肥效试验,了解其对玉米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及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施用硼肥后,玉米长势优于常规施肥,两个试点每公顷产量分别增加6.3%、5.6%,增产显著,增收分别为607元、503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