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罪并罚是各国刑事立法、刑罚适用和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一人犯数罪的复杂现象,应当遵循什么原则执行刑罚,关系到我国新刑法所确立的刑法基本原则的实现。要批判地吸收国外数罪并罚的合并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折衷原则,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的折衷主义,正确执行对一人数罪的并合刑罚,预防和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2.
牵连犯构成实质的数罪,若按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罚,则会造成司法实践上处刑的不统一,且违背刑法基本原则,甚至会出现难于科刑的尴尬局面。因此,对牵连犯进行数罪并罚具有必要性。但鉴于牵连犯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要小于无牵连关系的数罪,故处罚时应酌定从轻。  相似文献   

3.
浅析牵连犯     
浅析牵连犯郑厚勇牵连犯,虽然其犯罪行为触犯了一个以上的罪名,在形式上似乎构成数罪,但实际上不构成数罪,因而不适用数罪并罚。这个观点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找不到依据,但在刑法理论上早已得到确认,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引用。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种看法,与持上述观点的同...  相似文献   

4.
连续犯的罪数形态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析连续犯的特征入手,并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提出了连续犯应当属于实质数罪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断原则,即连续犯并非总需要实行数罪并罚,按一罪处罚无法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的,则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5.
当行为人的诈骗行为触犯数个诈骗罪名时,该如何定罪处理,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由于连续诈骗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既非牵连犯,也非连续犯,而是典型的数罪,应当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对行为人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6.
当行为人的诈骗行为触犯数个诈骗罪名时,该如何定罪处理,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由于连续诈骗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既非牵连犯,也非连续犯,而是典型的数罪,应当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对行为人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7.
根据《唐律疏议》的记载,唐朝的数罪并罚制度主要体现在"二罪俱发"和"更犯"这两个条文中。其中"二罪俱发"是针对犯罪以前便构成数罪如何进行惩罚,而"更犯"则是对犯罪被告发或已配役后又重新犯罪的处罚原则。《唐律疏议》中对这两个原则的规定,虽然受制于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但其中不乏闪光点可以值得今人借鉴,在现今法律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坚持古为今用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关于数罪并罚的两点思考叶昌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数罪与数罪并罚的规定有五条,即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七十和七十五条。其中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条规定如何适用数罪并罚,第七十条规定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依照第六十四条适用数罪并罚,第七十...  相似文献   

9.
想象竞合犯,也称为观念的竞合、想象数罪,是指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情况。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罪数本质究竟是一罪与数罪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想象竞合犯之行为进行解构,试图突破现有的认识框架,重新审视想象竞合犯的罪数本质。  相似文献   

10.
故意伤害罪之伤害故意特指对造成轻伤、重伤后果所持有的态度,而不是泛指对任何损害他人健康结果所持的态度;故意轻伤未遂不成立犯罪、故意重伤未遂适用伤害致人轻伤的法定刑;不能确定何人的行为造成伤害的后果时,对于同时犯,应适用伤害未遂理论;多次伤害的,应认定为同种数罪,再根据适用刑罚的实际效果为标准确定是数罪并罚还是一罪从重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刘晓洪 《科技信息》2010,(32):I0380-I0380
一、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之释义 想象竞合犯即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按照刑法学界通说,想象竞合犯属实质的一罪,其处断原则是从一重罪处断。而对“从一重罪处断”的主流理解是,以法定刑的轻重为标准进行比较,即根据数罪法定刑的轻重来确定哪一个是重罪,然后再在这一重罪的法定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相似文献   

12.
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我国立法应对销售者与生产者实行相同的归责原则,这就是严格责任原则。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对销售者与生产者实行相同的归责原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现行立法存在表述的不准确,另一方面也在于人们对法律理解的错误。要想对销售者与生产者实行相同的归责原则,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法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立法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以意思自治为主、最密切联系为辅的涉外民商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最密切联系是一项重要原则特别是在国际私法中,本篇主要阐述的就是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际私法运用中的弊端及解决措施,并就我国现行立法对该原则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及其在我国现行保险法中的相关规定,从立法目的和法律实施效果两方面来进行法律分析。其次在对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回顾,以及现代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和应用的分析基础上,探讨在保险法发展至现代时,是否应再强调“最大”诚信原则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对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存在难以把握、不易操作的缺陷。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所在,是行政法规范的核心、灵魂,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一的比例原则,在行政审判中可以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运用比例原则中的适当性、必要性、比例性三个子原则来对行政裁量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较为直观、可行。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军事立法的概念和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军事立法的主体和对象进行重新界定,而从中归纳出军事立法的概念和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7.
保险诈骗完全有可能由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外的一般自然人主体实施,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的自然人主体范围过窄,应当进一步扩大。在罪刑设计方面,刑法第198条第2款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应当删除;罚金刑的设置不能充分体现罪刑相当原则,可考虑采取以比例罚金制为基础的日额罚金制。  相似文献   

18.
聂宝龙 《科技信息》2007,(27):373-374
情事变更原则是维护合同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合同履行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国现行合同法中却没有予以规定,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本文在探讨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根据、适用条件等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确立和完善情事变更原则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会计制度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不同这个角度对两者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最早可追溯至古罗马法,后逐渐发展为世界所公认的一项刑法原则,但我国刑法却未能明文规定该原则。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例,该罪对"数罪并罚"和"组织、领导行为"的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事实上,对于"数罪并罚",在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基本理念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不同的处理;而对"组织、领导行为"的相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上的处理确实实质加重了组织、领导者的处罚,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