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纠错     
《自然与人》2011,(6):F0003-F0003
银河≠银河系 本刊上期(2011年第5期)第10页刊登了《从漩涡到棒旋:银河结构大修正》一文。作者赵君亮老师原文的题目是《探究银河系结构的不规则性》,本刊在编辑过程中作了改动。文章刊登后,赵老师指出我们犯了概念错误,“银河系”和“银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银河系是一个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  相似文献   

2.
方德声 《科学》2015,(2):34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年1月28日报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银河画卷巡天研究组最近在银河系第二象限最遥远的区域新发现了一段分子气体旋臂。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ApJLetters),2015,798:L27。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银河系的结构与物质分布  相似文献   

3.
赵君亮 《科学》2005,57(5):11-14
银河和银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早就知道夜间天空中有一条银河.而只是从17世纪初起.天文学家才认识到银河系的存在。人类对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的认识已经历了约400年的漫长时间。有关银河系的一些重大观测和理论问题一直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窗     
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反物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库费斯和西北大学的帕塞尔在5月上旬的高能天文学会议上宣布,他们观测到银河系中心上方数千光年处稀薄的光晕区喷射反物质和炽热的气体。目前,天文学有关银河系的知识可能因这一发现而有所改变。据海军研究实验室的伽玛射线天文学家介绍,反物质的喷射使银河系中心和星系的遥远边缘连接起来,这种宇宙现象揭示出星系中心对其边缘的制约。研究人员利用航空航天局康普顿伽玛射线观测站(GR)上的设备绘制出了银河系中心的高能图,从而得出了上述结论。由于尘埃弥漫,通过可见光和紫外线…  相似文献   

5.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2,34(2):69-73
在天文研究中,天体距离测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天体尺度上,有些距离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太阳系内以日地平均距离最为重要,需尽可能精确地加以测定;在银河系范围内最重要的当推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太阳银心距)。在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建立第一个银河系模型以来的200多年时间内,人们为确定可靠的银心距可谓是“费尽心机”。目前,天文界广泛采用的银心距测定值为(8.0±0.5)kpc。  相似文献   

6.
肖恬 《科学》2007,59(2):47-47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1月25日报道,美国物理学家福斯勒(J.B.Folser)利用2个原子干涉重力仪,找到了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的新方法,测量精度可望达百万分之一。该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最近发现了70颗最古老的星球,这些处在球状星团中的星球分布在银河系。它们是在大约150亿年前在银河系第一批星球的一部分。天文学家们知道这70颗星体是最古老的星球,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重元素浓度非常低,低于太阳所含0.1%的重元素浓度。这些原始重元素几乎全是氢和氦。它们是在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是银河系形成时期所没有的,只是后来在天体内合成的重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重元素才分散在银河系,在后来相  相似文献   

8.
星团的运动     
星团的运动银河系重量是原估计值的10倍,其体积为以前预计的5倍。这一测量结果是上周在伯克利召开的一次美国天文会议上宜布的。此结果是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最好证据。暗物质色环的存在是卡内基研究所的鲁宾(VeraRubin)在观察星团附近星体是怎样运动后首先...  相似文献   

9.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5,27(1):25-28
银河系是宇宙中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员,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关银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形成机制、结构和演化,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等等,长期以来始终是天体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不仅如此,银河系又为河外星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测检验样本.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银河系结构和演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烨 《自然杂志》2006,28(4):193-193
尽管有关银河系结构的模型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但是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它首先是以太阳到银心的距离为基本参数建立一个旋转曲线的模型,然后通过测得恒星和气体的视向速度,将观测与模型相比较,确定天体的距离,即运动学距离,由此建立银河系的旋臂结构模型。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①很难建立一个精确的旋转曲线模型;②银河系中一些区域的运动学距离的不确定性;③漩涡结构的非圆运动。这些因素使得目前建立的银河系结构模型具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谢懿 《世界科学》2002,(9):18-18,28
球状星团是大量恒星的紧密集合,同时也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恒星系统,并在银河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正如在本期的杂志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21,66(11):1346-1362
银河系至少是目前唯一能够获得单个恒星三维空间和运动信息的星系,这使得它成为我们得以详细研究的最重要的星系.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组成及其演化在星系天文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Hipparcos时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数以万计的恒星为样本研究银河系,这使我们能够在太阳附近发现许多新现象. SDSS和2MASS等巡天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银河系的更大体积,在恒星晕中发现了丰富的子结构. LAMOST巡天提供了1000多万个恒星光谱,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LAMOST巡天观测数据开展的银河系研究新进展,特别是在银河系恒星晕的结构与演化、银河系外盘的形态与非稳态运动,以及银河系动力学质量和本地暗物质密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3.
韩金林 《自然杂志》2007,29(2):96-101
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亿颗恒星之一。银河系是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还非常初步。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银河系磁场,使人类对银河系磁场从局域认知发展到整体结构图像。本文介绍我们探索银河系磁场的历程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100年以前,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开启宇宙学大门之时,宇宙看起来还是一个极其简单而宁静的地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中只有一座由恒星和星云构成的岛屿--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则是无尽的黑暗。  相似文献   

15.
以可见光到X射线的波长来观测,太阳是太阳系卓越的表演者,然而以了射线来观测,月亮则比太阳明亮。康普顿7射线天文台望远镜最近拍摄的图片提供了这一现象的图像证据。美国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国家宇航局戈达德宇宙飞行中心T射线天文台的研究者大卫·J·汤普查森(DavidJ.Thompson)说:“就我们所知,还没有其他天文部门看到月亮比太阳亮。”当高能宇宙射线(带电粒子)几乎以光速从银河系的遥远地区射入,以撞击月球时,Y辐射产生。它们激发了月球表面的原子核,然后辐射Y射线。和月亮不同,太阳有磁场,磁场偏转了宇宙射线或其它射…  相似文献   

16.
祺颖 《知识就是力量》2012,(3):F0004-F0004
2010年11月11日,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探测发现了银河系中心溢出高能量放射线形成的两个巨大气泡,并认为这两个巨大气泡可能源自一个超大黑洞的喷发。专家称目前最新发现的银河系巨大气泡结构仍存在着谜团,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特性或者起源.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黑洞”一直以来都非常吸引科学家及民众的研究和关注,在人们的认识中,“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而美国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了一条消息,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央分离出两个巨大的“气泡”,其中包含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可能就来自银河系中心产生的超级黑洞。  相似文献   

18.
前沿     
《科学之友》2020,(6):4-5
正研究人员发现两处"恒星摇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计划发布一项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发现两个孕育恒星的巨大分子云,分别命名为"大江分子云"和"凤凰分子云"。此次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权威刊物《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是一个旋涡状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隐藏着一些浓浓的云团,其中一些主要由氢气分子组成的云团就是分子云。分子云是恒星的前身,被称为"恒星摇篮"。  相似文献   

19.
争议和智慧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预防医学部项目负责人、“肿瘤学:解开由来已久的难题”一文作者芭芭拉·邓恩(BarbaraDunn)。长期从事临床肿瘤学研究工作。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她认为目前肿瘤预防所面临的挑战。必须从分子水平上弄清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科学家宣布说,他们于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间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了银河系英仙座臂中一个大质量分子云核中的甲醇分子宇宙微波激射,从而测量出英仙座臂距地球的距离为6370光年,这是人类第一次如此精确地测量出了这个距离,而这次测量也为精确地测量整个银河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所以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