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表现为:首先是每穗结实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667m^2受影响甚小。就江苏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 为解决从玉米外部形态指标来判断内部穗分化时期的问题,对我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幼穗分化时期与其主要外形指标——叶的相关关系作了系统观察和分析。一、玉米雌、雄穗分化时期与叶的同伸关系玉米雌、雄穗分化过程与玉米叶片的发生和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开始幼穗分化。见表(一)  相似文献   

3.
<正> 穗粒数是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一,每穗粒数的多少,取决于每穗小穗、小花数及结实率的高低。了解穗的形成规律,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增加每穗小穗小花数,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促进穗  相似文献   

4.
在油后直播条件下,根据生育期、结实性状、产量等指标对30个水稻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30个参试品种抽穗期在8月2日~8月23日,成熟期在9月13日~10月1日,全生育期为132~150 d,所有品种都能正常成熟;内5优H25等7个品种产量为530~620 kg/667 m~2,抽-熟期为40~42 d,能够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并且这些品种的耐逆性良好,为深丘区最适宜栽培的品种。恒丰粤禾丝苗等13个品种产量为470~530 kg/667 m~2,较适宜在深丘区种植。雅优589等10个品种产量在470 kg/667 m~2以下,结实率低,不适宜在深丘区种植。相关分析表明油后直播下产量与结实率为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深丘稻区结实率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玉米空秆的原因主要有:①雄穗对雌穗的抑制.②营养失调.③高温干旱.④阴雨天气过多,无法授粉.⑤施肥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正>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以幼虫蛀食玉米的叶、茎、穗、粒危害,导致展开叶片出现“花叶”,减少营养面积;茎秆“折茎”,影响水分、养分、养分的运输;雄穗基部发空造成“折雄”影响授粉;蛀食雌穗损坏花丝及幼嫩籽粒,出现“虫穗”,影响籽粒灌浆和品质。玉米螟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为6月中、下旬,主要集中在春玉米、制种玉米的心叶内取食未展嫩叶;心叶未期多聚集雄穗苞内取食嫩雄穗及组成雄穗苞的2—3片心叶。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龄幼虫重点为害套种玉米的雌穗顶部花丝或钻入苞叶内取  相似文献   

7.
玉米套袋不必分雌雄袋开封市农科所曹木旺刘素玲玉米育种工作中,套袋授粉是一项既繁重又辛苦的工作。无论天气多么炎热,都要天天坚持去做,稍不及时,多好的材料都会因此而丢失。玉米套袋还要分雌穗袋和雄穗袋。缺一不可。过去套袋,雌穗袋一般采用羊皮纸(硫酸纸)做成...  相似文献   

8.
"豫禾988"是由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94天,株型紧凑,株高241厘米,穗位高105厘米;穗长15.6厘米,穗粗4.9厘米,出籽率88.3%,千粒重284.3克;穗筒形,子粒马齿形,黄粒白轴,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9.
<正> “玉米去了头,力量大如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不影响雌穗授粉的情况下,去掉部分雄穗,减少养分消耗,能提高产量。去年全省十四个单位试验的结果,平均不去雄的单产726.5斤,隔行去雄的单产783.7斤,比不去雄的每亩增产57.2斤,增产7.9%。隔行去雄授粉十天后将雄穗全部剪掉的单产820.9斤,比不去雄的每亩增产94.4斤,比隔行去雄的增产13%。玉米去雄能够增产,主要是减少了养分消耗。据研究,玉米在抽雄时70%的养分供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不但是我国北方旱粮作物的主要害虫,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也可危害谷、黍、棉、麻、向日葵…….对玉米除根以外都能危害,最喜吃幼嫩部分.心叶受害,造成花叶和排孔.抽雄后钻蛀茎内,影响雌穗分化与养分输送,使植株易遭风折.打苞时蛀食雄穗,常使雄穗或其分枝折断,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邓州市位于南阳盆地西南部,属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水、气、光、热、温等自然资源均适宜夏玉米的生长。我市夏玉米常年播种面积80000亩,1988年以来,推广了叶令追肥技术,单产连年突破400公斤,步出了250—300公斤的低谷。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出苗以后单靠底肥和种肥,不能满足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因此,看苗按叶龄追肥,能根据植株叶片的出生时间,判断玉米穗分化的时期,是充分利用肥效,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过去,我市产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存在着两个失调,即有机肥和  相似文献   

12.
<正> 掖单13号是山东省菜州市玉米研究所育种专家李登海培育出的紧凑型大穗夏玉米品种。其抗病性、抗倒性、产量和质量均优于其它的品种。1988年经中国农科院专家鉴定验收,夏播亩产达1008公斤,创全国夏玉米最高产量,首次突破我国夏玉米栽培历史上亩产吨粮大关,荣获1990年山东科技进步一等奖。掖单13号玉米全生育期110天,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短而宽,果穗以下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羊草叶面积与穗部数量性状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草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繁殖能力低下,种子产量少,严重制约了对其的人工利用。本文从羊草源库关系的角度出发,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结果研究表明,N、K肥和施肥时间能极显著的影响叶面积以及单穗籽实的重量,从而影响羊草的生殖分配(P<0.01),P肥虽对叶面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生殖分配的影响只接近显著水平,早期施肥对提高羊草的叶面积、结实率、种子产量和生殖分配的影响更大,叶面积与羊草种群结实率和生殖分配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和0.827,说明叶面积和结实率、种子产量、生殖分配三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叶面积严重地影响着结实率和种子产量等穗部数量性状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不育系V_20A穗颈下节节间伸长的外部形态,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的初始期、高峰期和细胞伸长期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研究,并对GA_3喷施的最佳时期、用量和对穗颈下节伸长与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提高制种产量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行株距配比对水稻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试验表明,相同密度不同行株距比例(RS/IS)显著影响水稻群体发展,群体产量、穗数/667m∧2、总颖花量、结实率、午粒重均随RS/IS呈抛物线变化,每穗颖花数、穗颈节间长及剑叶、倒二叶单叶面积则随RS/IS呈线性变化,RS/IS增大,群体内部光照强度境加,光分布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玉米同其它作物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各个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肥、水、光、热、气的要求也不同.我们进行玉米全生育期的观察就是为了了解玉米(雌、雄穗)的生长发育和外部形态(根、茎、叶)变化的相关性,并以此作为指导生产的理论基础,以便在不同的生育期和环境条件下,用适宜的促控措施,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梅杏自花结实率低或自花不结实;但用异花授粉结实率很高,故建园时要注意授粉树配置,做到梅杏与杏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在果园内进行人工放蜂,开花期租用蜂群或果园养蜂是提高坐果率的必要措施。.梅杏授粉提高座果率@贾卫民$河南省扶沟县汴岗镇卫民果树枝术服务部!461321  相似文献   

18.
豫展 9308系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 览中心从组合92中25×冀麦36中选育 而成的高抗倒伏,超高产,优质糕点、 饼干专用小麦新品系。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 小麦新品系,幼苗半直立,苗期长势壮, 叶片宽大上举,株型紧凑,穗棍棒型,小 穗排列紧密,结实性好,中芒、白亮、白 粒,后期灌浆快,籽粒饱满,成熟落黄好。 其突出优点: 1.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 协调。亩成穗40-45万,穗粒数35粒上 下,千粒重45克左右。 2.高抗倒伏,抗病耐病。株高65厘 米左右,茎秆粗壮,高抗倒伏,高抗条锈、 白粉病…  相似文献   

19.
盛夏多雨,玉米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倒伏后,有的群众用扶起植株、根部培土的方法固定植株;有的怕闷烂玉米棒穗,用剪头剪叶的方法让棒穗露出;有的用扶起扎把的方法进行挽救.这几种方法各有特点,扶起扎把就是对倒伏的玉米,重新扶起来,3~5株或3~5穴玉米的中上部扎绳捆成一把,要求在玉米倒伏后的1~2天内完成,超过3天,根条又被土壤固定,再扶起要伤根,效果降低;扶起后根部培土的方法,工效太低,再遇暴风雨还会倒伏;剪头剪叶较为方便,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剪头剪叶和扶起扎把玉米的千粒重测定,发现扶起扎把在上述三种挽救倒伏玉米的措施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磁化水浸种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定磁场器磁化自来水15min制取0.10T,0.15T,0.30T磁场强度的磁化水,浸泡玉米(Zeamays)种子8h,田间种植,进行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观测统计。结果表明,磁化水浸种可显著增加玉米的茎粗和千粒重,极显著增加玉米的穗长和每穗粒数,平均增产6.0%~17.5%,在各磁场强度中,以0.10T磁化水浸种促进玉米生长和增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