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1世纪南极科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的南极科学研究更加强调多学科和全球化,更注意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突破。在突出研究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南极的监测和保护,关注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合理利用南极的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也是21世纪列入各国南极研究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需求的变化,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在2005年8月发布的2008~2012财年指导备忘录(NOAAAnnual Guidance Memorandum for FY2008~2012)报告制定的优先研究领域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变化形势。基于此,NOAA在2007年7月份又推出2010~2014财年指导备忘录(NOAA Annual Guidance Memorandum for FY2010~2014),旨在分析新的研究变化趋势,给出未来任务需求、投资重点和优先研究领域。通过对NOAA未来优先研究领域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研究规划、研究重点和资助战略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能够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大气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Lambert冰川流域物质平衡和南极冰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ambert冰川流域的现场考察资料和浅冰芯研究结果显示,该流域东侧和西侧积累速率分布和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东侧平均积累速率较西侧高;近50年东侧处于增加状态,西侧则为明显减小。冰量平衡计算表明,该冰川流域目前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因而冰盖将趋于增厚。据现有资料估计分析,整个南极冰盖处于微弱负平衡。如果南极地区气候变暖,物质平衡将向正平衡方向发展,因而不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但是西南极冰盖的不稳定性可能随气候持续变暖而增强,成为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极科考未来 1 0年致力 5大项目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呼吁加强南极科考的国际间协作 ,改变各自为营的原有格局。会议一致同意 ,今后 10年将南极科学考察集中到 5大重点项目上。据德新社报道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所长约恩·蒂德说 ,这些项目涉及地质学和生物学课题以及气候问题 ,如南极气候是如何发展的 ,南极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或者南极生物是如何生长以适应极端条件的 ,另外还包括对南极大陆冰层下面发现的水域进行勘探。蒂德说 ,以前有无数的单一孤立的研究项目 ,现在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已达成一…  相似文献   

5.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是英国七大研究委员会之一,主要开展包括海洋、极地、大气、固体地球、陆地和淡水等在内的科学问题的研究。2007年11月15日,NERC正式发布了《行星地球的下一代科学:NERC2007—2012年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确立了NERC2007—2012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未来5年的七大科学研究主题和五大组织实施目标。其新的战略目标是:发表世界领先的环境研究成果——使社会各界迫切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增加的自然压力,有助于英国引导预测数日到数十年的区域和地方环境变化响应,创建和支持有活力的、综合性的研究团体。七大科学研究主题是:气候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地球系统科学;技术。五大组织实施目标是:知识;人才;研究设施与设备;合作;制定战略。  相似文献   

6.
土壤动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管养矿化及养分循环作用,国外许多试验表明,土壤运动及其多样性对全球变化,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升高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响应,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壤动物的分类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其次论述了土壤动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我国近期将优先研究的几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我国治沙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历程,从治沙科学理论研究、治沙实践技术研制、治沙管理以及治沙的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的治沙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气颗粒物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分形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用实验方法测定大气颗粒物分维和用计算机模拟凝聚计算分维的发展情况,展望了大气颗粒物分形性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极洲面积.1400万km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归属的国际区域,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圈部分称为南大洋,面积为36×106km2.南大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南极大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其现存量的最新估计为6.5-10亿吨,它支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须鲸、海豹和企鹅等高层捕食者的种群,同时也形成巨大的潜在渔业资源,每年的可捕获量可达1亿吨,这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每年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的总和(0.99亿吨),被认为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动物蛋白库.对于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当今世界,南极磷虾资源有着无限前景.近年来南极渔业的发展是与世界范围内传统渔业的过度捕捞和资源衰退以及七十年代200海里渔业保护区宣言分不开的.自从南极磷虾的巨大生物量被人们认识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捕捞对象.70年代中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捕捞.到1982年达到创记录的5528,201吨,其中93%被前苏联捕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南极磷虾的捕获量也急剧减少.目前主要有下列四个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捕捞智利、俄罗斯、波兰和日本,日本占整个捕获量的80%.南极磷虾资源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蛋白资源,并且被认为具有很大的药物前景,波兰和苏联有文献称磷虾为健康食品,并且用南极磷虾来治疗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在磷虾体内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有用化学物质,有几种经研究被认为具有商业开发的价值.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大国来讲,对南极磷虾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污染废气排放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控制和整治大气污染。“九五”以来,我国在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大气污染的防治也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对我国大气造成污染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