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规范全体公民道德行为的指南。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教场所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近年来,宗教界及学界人士从国家宗教政策解读、宗教去商业化、宗教中国化等方面研究了宗教文化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诸多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成果。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确保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之举。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深化理论学习、丰富实践活动和提升师资力量着手,以内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养,进而外化大学生的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3.
田国祥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63-163,24
在新一轮的中国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着事实上的课程价值选择困境和冲突.体育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理论文本的构建,更是课程理论文本的实践,也是体育课程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因此,对中国体育课程价值研究的必要性的探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交汇和影响下,坚持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塑造其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德育课教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而要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必须加强这一理论的学习、研究,其中关于邓小平价值观的学习和研究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与文化密切相关,为了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提高文化自信,保证正确的价值观顺利形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就要积极研究中国优秀的文化,结合先进的理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文化自信。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令人自豪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散发的能量,可以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更需要从原来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维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表达方式高度认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性认知呈现矛盾状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稳定。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建立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同时理论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话语权的构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以及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意义,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哲学思辨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西方职业体育管理价值观存在的差异,并将研究视角定位于中西方职业体育管理价值观的现代融合,重构中国职业体育管理的价值观,以规避职业体育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中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体魄,专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全国体育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作为军事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的军人核心价值观,还是作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人们需求和目的追求的理想表达。基于价值理论的共同支点,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价值取向、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探讨两者的本质关系,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坚持价值观建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体育事业进步很快,人们对于体育运动迫切需求兴盛起来,我国的时代体育发展新时期到来了。中国体育正在走向世界、影响国际。随着建设体育强国,新的体育经济就要发生、发展起来。因此,重视体育经济理论和实践,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方面。体育的经济战略,是把体育的经济问题和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放在一起研究。在当代,对中国体育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建立我国自己的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体制; 二、解决发展体育的资金新来源,减轻国家经济建设投资负担; 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体育经济理论和实践学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学说。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是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辐射源,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根脉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更加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以体育自信力为研究对象,建构论述逻辑,对中国体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理论自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武术要自我、足球求自由、蹴鞠再发明、乒羽去垄断;体育体制改革重点在市场力量和公 民参与;体育文化自信表现在公平竞争、荣誉荣耀、仪式节日;体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构 建、形塑现代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体育理论重建:让体育成为人民生活方式的核心,寻找 “自下而上”的体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经历了迷茫、沉沦、反思和重构四个阶段的变化,存在着多元化价值观的并存与冲突,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理想主义价值观的缺失等主要问题。必须正确反思和对待这些变化,当务之急是从宏观上探索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合理构建: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为前提,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核心,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以促进多元化价值文化的融合与再生为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淮北煤炭职工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和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填补煤炭职工体育活动研究的空白,充实职工体育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理论的研究中, 往往是利用回归模型或灰色模型对运动成绩进行预测. 本文把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引入体育研究中, 利用前传网络(Feed_forward Network) 进行三级跳远成绩预测,得到了良好的拟合结果. 我们认为,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去研究运动竞技训练理论是有意义的,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术界热议的理论话题。为此,以"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2014年)学术年会分场于2014年11月16日在西安顺利召开。与会者70余人,就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是一次反映"时代心声"的学术会议。自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高校面临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高校体育课程采用多层次、多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应结合高校体育的实际,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基本内容、开发途径、合理利用及其科学管理进行分析和论述,目的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引导我国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我们要正确理解其四个内容的深刻的理论内涵,积极发挥它的引领、整合等功能,实现在价值观认识上的深化和理论上的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