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在线     
通过控制老鼠体内的基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老鼠身体的颜色。不久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将一种特殊的物质掺入糖水里喂给实验鼠,实验鼠的颜色就由原来的白色逐渐变成为棕色。当科学家们再向实验鼠的食物中加入另外一种特殊的添加物时,它们的颜色也就逐渐地变回到了初时的白色。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日本研究人员经过老鼠实验确认。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本山博资研究小组.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cm深水的饲养箱中5d.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由于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研究小组希望这一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过劳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4,20(2):72-72
一个日本科研小组最近开发出用人造红血球治疗脑血栓等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已经进行的动物实验证明该方法疗效良好。  人造红血球是用脂质膜包裹的可输送氧的血红蛋白粒子,直径约2 0 0 nm,大小仅有红血球的4%,可在因梗死而变得狭窄的血管通过,把氧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研究人员先让实验鼠出现脑血栓症状,然后给一部分实验鼠注射人造红血球。一天后他们发现,与没有注射人造红血球的实验鼠相比,接受治疗的实验鼠脑部浮肿的区域缩小了40 %。研究人员认为,是人造红血球输氧使得病情好转。  在心肌梗死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实验鼠心脏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4.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中毒都可能会殃及孙辈的健康。这项对实验鼠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其毒性可以遗传4代男性。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05,(10):50-50
日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能够人工生成大量胰脏β细胞的新技术,据称利用该技术有望设计出人工胰脏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摆脱每天注射胰岛素之苦。胰脏的β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值。胰脏β细胞遭破坏或者功能减弱的糖尿病患者不得不每天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研究小组通过老鼠实验发现,没有植入β细胞的糖尿病实验鼠在实验开始10周后死亡,而植入了β细胞的实验鼠则存活了30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媒体纵览     
正深圳晚报小鼠唱歌找对象某些雄性动物遇到雌性时,会积极发出歌声求爱,例如雌鸟会通过歌声来判断雄鸟的优劣,从而选择交配对象。日本麻布大学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研究小组发现,雌实验鼠选择恋爱对象时,对方演唱的"情歌"也会发挥决定性作用。研究小组利用两个血统的实验鼠进行实验,首先利用位于不同位置的两个扩音器,同时播放两个血统的雄实验鼠  相似文献   

7.
《科学观察》2012,(4):52
美国研究人员8月2日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种名为脂肪酸合成酶的物质是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靶点。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实验鼠摄入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后生成脂肪时,脂肪酸合成酶会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脂肪细胞中不含脂肪酸合成酶的实验鼠,结果它们即便在日常摄入高脂食物也不会变胖。实验鼠体内有两种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传统的基于图像阈值分割的实验鼠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光线变化、噪声等影响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首先根据实验鼠的纹理平滑,且实验鼠整体上梯度均匀,在这个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从梯度幅值和梯度方向两个角度出发来构建特征,然后利用直方图降低特征维度并结合SVM(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新的实验鼠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比图像阈值分割方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广西科学》2007,14(2):84-84
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成像观测技术,首次成功地对实验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10.
<正>他们是利用人体骨髓干细胞在实验鼠身上生成新血管。这项成果有望应用于治疗人类外周动脉等疾病。论文发表在美国《血液》杂志上。研究人员从人体骨髓中提取干细胞,并从中分离出3种不同类型的"促血管生成干细胞",将处理过的干细胞注射到实验鼠循环系统中。研究人员事先已将这些实验鼠腿部的一动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早老性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氏症 )是贝塔淀粉样蛋白在脑细胞中沉淀 ,大脑发生萎缩引起的痴呆症。日本国立疗养所中部医院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的原英夫等研究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一种治疗早老性痴呆的疫苗。研究人员让实验鼠服用了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能合成贝塔淀粉样蛋白的病毒疫苗 ,结果发现了实验鼠的肠粘膜生成了抗体 ,抗体转移到实验鼠的大脑后 ,能除去脑细胞中沉积的淀粉样蛋白 ,并防止淀粉样蛋白的堆积。动物实验显示 ,这种疫苗半年服一次 ,能持续预防和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研究人员计划在年内用猴子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广西科学》2011,(4):395-395
小脑具有负责运动和协调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小脑损伤会导致严重的行动失调。为了弄清是否能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取代部分受损伤的脑组织,以色列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以模拟小脑功能的计算机芯片。实验中他们先教会实验鼠在听到特定声音后即眨眼睛,然后,使实验鼠因小脑损伤而失去这种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卅,他们在实验鼠体内实现了通过“剪切”和“粘贴”基因技术来治疗血友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发现显示,这一病症发病前,脑内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就会出现异常,根据这一机理,未来有望研发新的治疗药物。迄今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出现异常蓄积导致脑细胞受损是致病原因。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出会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然后分析了实验鼠发病前脑组织内活跃发挥作  相似文献   

15.
《广西科学》2005,12(4):342-34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日本北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地诱导毛囊干细胞分化成了许旺氏细胞,然后,研究人员将毛囊干细胞生成的许旺氏细胞注射到坐骨神经损伤的瘫痪实验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实验鼠已能正常行走。  相似文献   

16.
正遏制炎症可防脑梗恶化日本大阪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称,他们通过动物实验确认,遏制脑梗后的脑内炎症,可以阻止神经细胞死亡,防止脑梗恶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能减轻脑细胞损伤的蛋白质。这一研究成果5月20日在线发表于PNAS上。研究人员调查了海外研究机构汇总的脑梗患者血液成分与症状关系的医学数据后,发现了一种名为RANKL的蛋白质。他们培育出一批患脑梗的实验鼠,在实验鼠发病4 h后直接向部分鼠的脑内注入RANK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天具有较低社会性和较高焦虑情绪的成年雄性Balb/cj实验鼠,皮下注射雌二醇(β-Estradiol)和抗雌激素物质克罗米酚柠檬酸盐(Clomiphene citrate),通过旷场(open-field)、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maze)和同性社会互做(male-male social interaction)测试,观察和分析动物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雌二醇能显著降低实验鼠的焦虑程度并且提高其运动性与社会性行为.克罗米酚柠檬酸盐对实验鼠的情绪以及运动性的改变与雌二醇组效果相似,但是增加了非社会性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时间.表明较高或较低水平的雌激素对雄性Balb/cj实验鼠的情绪以及运动性都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较高水平的雌激素仅能降低非社会性行为,对社会性行为并未形成明显的影响,而较低水平的雌激素既能降低动物的社会性,又能提高非社会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13,(8):59-59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7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在人造视网膜帮助下,不仅在实验室培育出了眼部的感光细胞,而且将其移植进失明老鼠的眼部后让老鼠“重见光明”。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标志着人们向使用干细胞治疗失明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实验动物科学》2010,(4):20-20
他们是利用人体骨髓干细胞在实验鼠身上生成新血管。这项成果有望应用于治疗人类外周动脉等疾病。论文发表在美国《血液》杂志上。研究人员从人体骨髓中提取干细胞,并从中分离出3种不同类型的促血管生成干细胞,将处理过的于细胞注射到实验鼠循环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7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在人造视网膜帮助下,不仅在实验室培育出了眼部的感光细胞,而且将其移植进失明老鼠的眼部后让老鼠“重见光明”。发表在《自然2生物技术》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标志着人们向使用干细胞治疗失明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