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亚萍 《甘肃科技》2010,26(2):179-180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电力提灌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灌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农村、农业政策的落实,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扬,灌区耕种面积逐年发展,虽然景电工程提水量由1995年的32000万m3增加到2008年的46000万m3,但还是不能满足灌区发展的需要。目前的景电工程水价严重倒挂,水价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景电灌区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提水灌区,灌溉面积达6.67×10^8m^2,由于泵站机组的提水能力和渠道输水能力的限制,灌区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本论述介绍了景电管理局通过加强工程改造、计量管理、灌溉管理、水量调配及推广节水等措施,大幅提高了水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效保证了景电灌区电力提灌工程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3.
景电工程的建成和运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使景电灌区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是由于工程建成较早,且运行多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正确面对景电灌区农业安全用电存在的严峻形势,采取加强灌区农业用电安全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景电灌区农业安全生产,更好地为灌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灌区跨白银、武威两市的景泰、古浪和内蒙的阿拉善左旗三县(旗),是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电力提水灌溉工程。工程分为一期、二期和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三部分,分期实施。一期工程灌溉面积200km2,二期工程灌溉面积346km2,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是利用景电二期工程的空闲容量和灌溉间隙向民勤红崖山水库调水,增加水库灌溉保障能力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00km2。一、二期工程和民调工程分别于1971、1987、2001年相继投入运行。工程建成以来,极大地促进了灌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被称为翻身工程,致富工程。通过对景电一、二期灌区实行斗渠轮灌制的原理,特点,实施过程的介绍,论述了斗渠轮灌制在保证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水管人员秉公配水,受益单位公平用水,均衡受益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景电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提灌工程,曾被列入"中华之最"。该工程自建成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从目前灌区的运行状况来看,景电灌区属高扬程电力提水,能耗大,灌溉用水成本高,需节能增效。而节能增效在泵站只有降低上水成本,减少能耗,提高泵站的提水效率。  相似文献   

6.
董江善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5):65-65,97
景电高扬程灌区水资源极端贫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景电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费成本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景电灌区受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的影响,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同时,工程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灌区水价长期不到位,其结果是水管单位替政府为农民补贴了部份水费成本,造成工程的大修折旧无法计提,灌区的发展缺乏后劲。本论述依据景电工程的供(取)水能力和输水能力,通过计划用水、合理调度,并结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改善灌区的水资源分配模式,对于提高景电灌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生德 《甘肃科技》2009,25(21):139-140
景电提灌工程位于甘肃景泰、古浪两县境内,工程由景电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组成。景电灌区输水管网的配套干、支渠经过20多年的运行,冻胀破坏和自然老化等影响因素日趋严重,渠道建筑物整体老化破坏现象突出,造成输水能力下降。对景电灌区灌溉网中的干、支渠渠道冻胀问题及预控措施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景电灌区的自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种植苜蓿等作物是治理灌区土地沙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沈建成 《甘肃科技》2009,25(21):74-75,95
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一般可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以上,可有效提高输水能力,是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和使用环境的大中小型渠道,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景电一期渠道翻新改建工程大量采用混凝土膜复合衬砌技术,在防渗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了景电灌区渠道衬砌防渗的经验和灌区混凝土防渗渠道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