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混合沉积较为发育。本文通过对龙门山地区北川甘溪剖面养马坝组的野外实测,在混合相和混积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养马坝组层序体系域中的混合沉积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由下部的以泥质为背景的Ⅰ型混积类型和中、上部以砂、灰为背景的Ⅱ型混积类型组成,混积机理包括间断混合、相混合和原地混合,前两种是主要类型。由陆向海依次发育混积滨岸、碎屑混积陆棚沉积和碳酸盐混积陆棚,建立了混积滨岸—混积陆棚沉积模式。养马坝组发育Ⅱ型混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可划分为4种:SMST、TST、EHST和LHST。各体系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沉积现象,但混积沉积机理存在差别:SMST和LHST以间断混合为主,相混合为次,TST和EHST以相混合为主;风暴作用是引起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间断混合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相对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碳酸盐生产速率和气候变化是控制和影响混合沉积的因素。SMST和HST主要受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关,TST则受控于物源供给,气候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体系域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兴山大峡口地区,中-上二叠统出露良好,特征明显,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表明,此剖面岩相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等组成,文章就岩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做了详细论述.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二叠统主要为碳酸盐斜坡沉积,上二叠统主要为台地沉积,其次为滨岸和盆地沉积,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分...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唐家湾地区上泥盆统桂林组发育8种微相类型,即灰泥岩、球粒-泥粒岩/颗粒岩、生物屑粒泥岩、棘皮-泥粒岩、枝状层孔虫-颗粒岩、层孔虫-棘皮-泥粒岩/颗粒岩、枝状层孔虫-棘度-泥粒岩/漂砾灰岩、鲕粒-球粒泥粒岩/颗粒岩。由于海平面变化及水体盐度变化形成3种沉积旋回类型。桂林组碳酸盐岩是在地形平坦的浅水台地或台隆上沉积的。由于受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只出现过短暂的风暴潮高能沉积,并导致生物组合分异度低。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及地层学理论,结合湘中拗陷和湘东南拗陷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中泥盆统至上二叠统泥页岩层系沉积环境,恢复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指示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台盆相与滨海沼泽相是湘中、湘东南拗陷最有利于泥页岩沉积的相带。湘中拗陷内重要的泥页岩层系棋梓桥组、佘田桥组主要沉积于台地海盆中,分布于海侵体系域上部与高水位体系域下部,沉积中心位于涟源凹陷和邵阳凹陷中部的凹槽台地相区。湘东南拗陷内重要的泥页岩层龙潭组、大隆组则主要形成于滨海沼泽环境中,分布于海退体系域,沉积中心位于桂阳-耒阳一线。  相似文献   

6.
探讨重庆綦江藻渡地区中二叠统沉积微相组合的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以野外地质剖面和室内薄片鉴定为基础,对藻渡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开展系统的岩石颗粒组分、岩石类型和沉积环境分析,并绘制相关图件。根据Dumham的碳酸盐岩沉积结构分类方案,主要有7种类型: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泥灰岩、含生物碎屑泥粒灰岩、有孔虫泥粒灰岩、中-细晶白云岩和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研究区在中二叠世一直处于碳酸盐台地环境,发育了陆棚、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相,在栖霞组早期处于持续海侵过程,而栖霞组晚期经历了海退,到茅口组早期快速上升到最高点,茅口组中期开始下降,在茅口组晚期海平面大幅度快速下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多宝山东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宝山东部地区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造山带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具有高A;低K、Na的特点。中奥陶世钙碱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多宝山组岛弧火山岩建造,晚奥陶世-晚志留世地壳下沉,海水不断加深,沉积了上奥陶统裸河组、爱辉组;志留纪早期深水环境中沉积了细碎屑岩,志留纪中晚期水域缩小,海水逐渐变浅,沉积了浅海-滨海相志留统黄花沟组、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石英砂岩;自晚志留世开始,盆地重新拉张沉降,海侵作用逐渐加大,沉积了滨-浅海相的卧都河组粗碎屑岩;至中泥盆世呈现较大的海泛期,沉积了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华力西期沿五道沟-泥鳅河一带发生陆陆碰撞造山,引发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期中酸性钙碱质火山喷发,形成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期间岩浆热液活动使地层中的金属元素迁出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8.
徐宗蛟  姚成  陈磊  董寒杰 《科技信息》2010,(33):386-387
本文介绍了荥阳市翟沟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出露一般,矿石品位、厚度中等,是滨海湖泊相沉积矿床。晚寒武纪灰岩是本区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该区矿床受中石炭统本溪组地层、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西藏日土县以北拉竹龙-双陷大坂地区,新发现比较完整的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地层。根据化石和岩性特征,把该区中、上泥盆统划分为中泥盆统的三岔口组、万泉河组,上泥盆统的邦达组、拉竹龙组;下石炭统划分为月牙湖组、双陷大坂组。上述各组除拉竹龙组外,均为新建组名。三岔口组、万泉河组、邦达错组和拉竹龙组的层位,分别与应堂阶、东岗岭阶、余田桥阶和锡矿山阶相当,而月牙湖组和双陷大坂组的层位,则分别与岩关阶和大塘阶相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了阿尔及利亚Oued Mya(韦德迈阿次)盆地438B区块下泥盆统储层沉积学特征.该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古生代-中生代叠合盆地,438B区块地处盆地西北部,区块内下泥盆统发育有陆棚和障壁岛-滨岸2个沉积体系,具备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和勘探开发潜力.其中障壁岛-滨岸沉...  相似文献   

11.
对西藏江孜县沙拉岗锑 (金 )矿区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 ,并重点阐述了颇具特色的各种重力流沉积 (滑动沉积、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 ) ,为分析研究锑 (金 )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滇中震旦系,特别是下震旦统南沱组紫红色杂砾岩的成因和南沱期沉积相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云南的南沱组杂砾岩既不是冰川搬运物质直接堆积的,也不是单纯的泥石流成因,而是兼具两者的某些特征。其沉积相的展布有从陆到海、从浅到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在泥盆、石炭纪时,裂陷运动在被动陆缘和陆内产生许多裂陷槽,形成相对于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台间斜坡—海槽深水沉积环境。台间海槽可分为继承性深水台间海槽和泥盆纪时发育起来的台间海槽;台缘斜坡分为跌积边缘型和沉积边缘型。文章描述了上述各深水环境相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海槽分布方向性、分组性、火山活动、断裂差异升降方面论述了斜坡—海槽的构造活动性。斜坡—海槽的深水沉积环境和岩相,提供了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相类型包括碳酸盐台地相、陆棚相反盆地相。其中碳酸盐台地相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及开阔台地相和礁后泻湖-潮坪等亚相。根据其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泥盆纪时该区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早期的被动大陆边缘或裂陷带边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最新的深水重力流理论开展系统研究,细分大型三角洲前缘斜坡重力流成因砂体类型,并建立各类型砂体的判识标准,探讨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大型三角洲前缘斜坡发育一系列重力流成因砂体,砂体并非由单一流体形成,包含了塑性体、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等多种流体的有序转化和多个岩相组合;根据纵向上序列组合的差异,可把重力流砂体类型划分为滑动成因砂体、滑塌成因砂体、碎屑流成因砂体和浊流;利用岩心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相和地震相等多角度对比可识别砂体类型;三角洲前缘斜坡重力流成因砂体的形成与展布受控于古物源、古沉积坡角、同沉积断层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等因素,其中充足的物源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物质基础、适宜的古坡角是重力流砂体有序展布的必要条件、同沉积断层下降盘是砂体发育的有利区,而基准面旋回变化决定了重力流砂体的纵向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在现代地面上实际观察到的陡坡碎屑物质重力分异作用,讨论了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陡坡重力流、缓坡重力流、湖底扇和重力流水道4种不同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分异规律.分析认为,重力流沉积体系中仍发生重力分异作用,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的分异作用特点不同.陡坡粗碎屑重力流沉积分异作用不甚明显,而缓坡重力流和湖底扇沉积分异作用明显.这对于丰富和发展陆源碎屑沉积分异理论、指导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九绵高速沿线泥石流分布较广,以工棚沟为例,根据对沟域的野外调查,分析工棚沟的形成条件,认为工棚沟沟内物源量丰富、纵坡降大、丰沛的水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工棚沟高位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进而分析其演化历史及成灾类型。根据泥石流的动力学计算,对泥石流堆积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在遭受50年一遇泥石流时,将形成一定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对在建九绵高速及省道205的安全造成威胁。对工棚沟进行危险性分析,旨在为后续施工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龙江流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为探讨物源对泥石流的影响,对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数量、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进而研究了物源转化泥石流的方式。在分析泥石流物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确定性模型与灰色关联组合方法,筛选出物源敏感性、坡面侵蚀程度、沟床比降、沟壑密度四个因子,运用AHP模型进行区域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得出以下认识:(1)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物源分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坡面侵蚀汇集型、沟道侵蚀堆积型和弃渣侵蚀堆积型。其中物源量最多的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坡面侵蚀汇集型;(2)泥石流的物源多分布于坡度在15°~45°范围内的斜坡上,1 000~2 500 m的高程范围内,距离断裂500 m范围内,且物源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3)流域内物源转化为泥石流的方式主要有崩落冲刷拉槽型、集中堵塞溃决型、沟道揭底铲刮型、坡面径流侵蚀溜滑型;(4)白龙江流域泥石流高易发区位于物源分布密集区,即泥石流流域中下游两岸。  相似文献   

19.
湖南东坡矿田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沉积-热液改造(叠加)型层控矿床。含矿岩系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在早泥盆世末期就开始了拉张盆地的演化,拉张盆地的热沉降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早期富集和矿化。铅锌矿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盆地演化的同生断裂阶段成矿物质的初步富集、后生断裂阶段早期铅锌矿体的形成、千里山花岗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