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慧敏  李龚萍  董新菊 《甘肃科技》2013,(22):152-153,76
探讨了瘢痕子宫自然分娩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保证瘢痕子宫安全自然分娩.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瘢痕子宫阴道试产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剖宫产再孕孕妇阴道试产120例,阴道分娩102例,成功率83.6%;总产程< 3h 10例,占9.8%,3~6h 26例,占25.49%,6~12h 61例,占59.80%,>12h 5例,占4.9%.总产程(11.5±3.5)h,第二产程(1.2±0.5)h,产时出血(286±22)mL.剖宫产再孕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分娩,试产失败者改急诊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徐桂霞  周燕基 《甘肃科技》2012,28(12):126-127
探讨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4年来住院12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分娩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剖宫产88例,选择阴道试产38例,试产率30.2%,试产成功率44.7%,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比较,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再次剖宫产率新生儿湿肺明显多于阴道试产者,产妇情况比较,再次剖宫产出血量及产褥热明显多于阴道分娩者.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比较利多于弊,只要严密观察产程,病例选择恰当,正确处理,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观察针刺合谷穴、三阴交穴配伍缩宫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武威市中医医院收集足月妊娠需引产孕妇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3实行针灸配伍缩宫素引产方法;对照组109例只是实行缩宫素静滴引产方法。观察组足月妊娠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发生率低,阴道分娩率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合谷穴、三阴交穴增加了产妇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提高了缩宫素引产率,大大提高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自2008-02~2011-02 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中,阴道试产组33例,试产成功23例,成功率69.70%,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组10例,失败率30.30%.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组高于阴道分娩组.结论:瘢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临床实践中,观察90例瘢痕子宫妊娠,选择69例经阴道分娩,试产成功64例,试产未成功手术剖宫产者5例,试产成功率达92.75%。实践证明,瘢痕子宫,并非绝对是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6.
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选取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剖宫产36例作为对照组,阴道分娩36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试验组产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3±0.4)、(9.2±0.2)分,并发症发生率为8.3%、2.8%,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要求医师严格把握阴道分娩指征、加强产程监测管理,能改善分娩指标,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分娩中宫缩乏力,宫颈质硬或厚致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联合应用缩宫素、安定和山莨菪碱的效果。方法:对2667例产妇采取静滴缩宫素、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和静推安定并用。结果:阴道自然分娩2538例,阴道手术助产104例,剖宫产25例,结论:缩宫素、安定和山莨菪碱并用,可以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妊娠晚期合并征。方法对2001年1月于2006年1月间在我院要求择期分娩的96例孕妇,给予40ml蓖麻油,炒鸡蛋黄3个,空腹食用,食用蓖麻油炒鸡蛋后,最快2小时引起宫缩,最长8小时引起宫缩。在引起宫缩后,如宫缩较弱,再加用静滴低浓度缩宫素(5%葡萄糖500ml 缩宫素2.5u),开始以每分钟8滴的速度静滴,引起有效宫缩后维持至分娩。结果58例宫口开大2cm时,因宫缩较弱,给予低浓度缩宫素,引起有效宫缩(间隔1分钟,持续50-60秒)后维持至分娩。其余38例宫缩较好,为缩短第二产程,于宫口开全后开始加缩宫素静滴(5%葡萄糖 缩宫素5u)。96例中94例经阴道分娩,1例因胎儿较大,相对性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1例因持续性枕横位行胎头吸引术,无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产褥感染等。  相似文献   

9.
探讨待产前宫颈评分对前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意义。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三科待产并选择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孕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待产前bishop评分的高低,将孕妇分为高分组A组(bishop评分≥6分)104例和低分组B组(bishop评分6分)76例,收集并对比两组孕妇的基线指标及分娩结局指标。结果:比较两组基线指标均无差异性。A组(bishop评分≥6分)组阴道分娩率89.42%(93/104)高于B组(bishop评分6分)65.8%(50/76),A组剖宫产率10.6%(11/104)低于B组34.2%(2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胎膜早破孕妇少于B组,自然临产孕妇多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阴道分娩第二产程时间少于B组,同时,A组中转手术率也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产失败”和“胎头下降停滞”作为中转手术原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待产前宫颈评分越高,阴道分娩成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8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8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进行对照。结果 128例中62例行阴道试产,4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58%;RCS83例,手术产率64.84%。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与VB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与P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分娩能安全快易.方法:对产程延长的产妇,宫颈厚硬、水肿者,先肌注曲马多100mg,后将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缓慢静滴;对宫颈薄软、无水肿者,可在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缩宫素0.05-0.1u,同时肌注曲马多.结果:204例产妇均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娩后200例无窒息;4例轻度窒息.3例产后出血.结论:两药联合应用后,药效增强,宫口扩张加速,产程明显缩短,产痛减轻,安全分娩,对产妇和胎婴儿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因急性腹痛伴休克急诊开腹手术.9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和/或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清宫.2例转外院,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其中1例因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常出现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药流时不全流产、人流或清宫时大量出血、子宫前壁下段不均质包块、清宫及流产后HCG持续不降、急性腹痛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等症状.阴道超声对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予米非司酮和/或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再清宫是基层医院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可以开腹手术,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  相似文献   

13.
张凯  侯永华  李祖章  刘建娟 《科技信息》2010,(23):410-410,415
目的:探讨观察普贝生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0例初产妇、足月、活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阴道分娩适应征,无引产禁忌症,无严重内科合并症的单胎孕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普贝生1枚放置于阴道后穹窿;对照组50例,用小剂量缩宫素静脉微量泵泵入,比较两组用药后的宫颈Bishop评分、宫缩、分娩情况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用药后12h宫颈评分(7.9±1.8),明显高于对照组(5.5±0.8)(P〈0.01);24h临产率84%(42/50),对照组10%(5/50)(P〈0.01),阴道分娩率80%(40/50),对照组32%(16/50)(P〈0.01);两组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缩过强为主要副作用,但取药后好转。结论:普贝生能够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临产时间,增加阴道分娩成功率,可安全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观察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随机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02例,将所有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2.55%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孕产妇分娩,可增强孕妇自然分娩信心,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能有效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中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术前诊断为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为10~13 cm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术中于子宫肌瘤表面、子宫体前后壁3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术中用缩宫素同样方法注射。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手术时间(60.5±20.5 s)显著短于对照组(90.2±20.8 s)(P0.01);术中出血量(60±1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0±20 mL)(P0.01);术后病率为0.06%(2例),低于对照组0.13%(4例)(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3点注射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剔除术中是非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率高于NPCSD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NPCSD组;PCSD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NPCSD组;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2例,发生率达3.77%,N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发生率0.59%.结论:PCSD患者再次妊娠早产、子宫破裂、低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超声形态学检测虽不能有效的评估风险,但憩室体积越大子宫下段肌层功能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行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的53例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45例经期延长,其中4例失访,术后月经缩短天数为1~20 d不等,平均(6.7±3.7)d,其中40例术后经期正常,2例经期较前明显缩短,3例月经症状无好转;2例经期延长伴不孕患者术后经期正常,其中1例自然妊娠并足月剖宫产分娩;2例经间期阴道流血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术后42例患者复查阴道彩超,结果显示35例憩室消失,4例憩室较前缩小,3例憩室无变化。手术有效率达89.8%。结论: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是一种微创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2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第3产程早期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188例对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果米索前列醇能有效收缩子宫,预防和减少产后2h内的出血.结论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在第3产程早期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于昕 《黑河科技》1999,(2):26-26
腹膜外剖宫产术在二次剖宫术中的应用研究报道甚少,众所周知,剖立产术后如果再次妊娠多选择腹膜内剖宫产术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二次行腹膜内剖宫术与同期行二次腹膜外剖宫产术的观察结果,从而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在二次剖宫产中的可行性。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将需行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膜外组和腹膜内组,距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间均为2年以上,妊娠已足月,有一定的剖宫产指征。1、实验组:即腹膜外组。共30例,年龄24-34,孕周32~41周,既往身体健康。2、对照组:即腹膜内组。共30例,均为随机选取的与实…  相似文献   

20.
李社梅 《甘肃科技》2014,30(19):130-131
探讨基层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1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1800例(阴道分娩1480例,剖宫产320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2010年01月~2012年01月的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平均剖宫产率为21.25%。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98例(其中珍贵儿46例,包括试管婴儿20例,不孕后再孕26例,高龄初产30例,恐惧疼痛22例,)30.62%;瘢痕子宫65例(其中一次剖宫产史38例,二次剖宫产史10例,子宫肌瘤剔除史17例)20.31%;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51例(其中合并症26例,并发症25例)15.93%,其他因素32例(羊水过少14例,过期妊娠10例,脐带绕颈2周3例,绕颈3周5例)10%;臀位28例8.75%;难产19例(巨大儿9例,持续性枕横位5例,骨盆狭窄3例,持续性枕后位2例)5.93%;胎儿窘迫27例,2.18%。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等因素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