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丽水白云山设立39个样点,调查了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组平均法的聚类,结合样方实地调查资料,将丽水白云山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11个群丛.39个样点代表了11种植物群丛,它们分别是马尾松群丛、黄山松群丛、木荷-锥栗群丛、柳杉群丛、褐叶青冈-甜槠-短柄枹群丛、杉木-香果树-乌药群丛、杜鹃群丛、合欢-马尾松-杉木群丛、锥栗-枫香-山苍子-( )木群丛、青冈栎-马尾松-黄山松群丛和甜槠群丛.  相似文献   

2.
缺磷胁迫下马尾松和杉木苗根系有机酸的分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和杉木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杉木和马尾松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在P0(KH2PO4,0 mmol/L)、P1(KH2PO4,0.03 mmol/L)和P2(KH2PO4,0.09 mmol/L)3种缺磷水平下,马尾松根系有机酸的平均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P3(KH2PO4,0.5 mmol/L)时提高328.6%、267.9%和126.4%,其中浙江马尾松根系分泌有机酸最多;浙江杉木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时提高325.0%、150.0%和50.0%.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的杉木和马尾松增加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不同,浙江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广西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贵州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杉木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  相似文献   

3.
不同岩性上马尾松、杉木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杉木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杉木生产力的关系,为系统培育马尾松、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杉木的高、胸径生长及单株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但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高生长和单株生物量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硅质砂页岩,胸径生长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马尾松的生长略好于杉木;马尾松、杉木各自的高生长、胸径生长以及去皮干、干皮、叶、根、和全株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带皮枝的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两树种之间则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丹山口林场引种秃杉的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解决杉木长期连栽产量递减的问题,总结杉木轮换树种秃杉(Taiwania flousiana)的引种栽培技术。【方法】从秃杉种源选择、种子采集、壮苗培育技术、造林技术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对南丹山口林场引种秃杉栽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样地测定显示,8年生、11年生、14年生、17年生的秃杉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10.7cm,12.7cm,14.1cm,20.8cm;平均树高分别为8.6m,11.9m,13.3m,17.3m;林分平均蓄积量依次为93.428m3/hm2,153.418m3/hm2,203.824m3/hm2,223.400m3/hm2。秃杉林分各项生长量指标分别超过同等立地条件的杉木二代林的8.8%~112.0%。【结论】山口林场秃杉的引种栽培技术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文杰 《广东科技》2014,(14):159-160
针对新罗区有林地以马尾松林为主,林分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开展马尾松纯林间伐后套种山杜英、香椿进行林分改造,通过对马尾松、山杜英和香椿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养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良好,马尾松、香椿混交林的马尾松各项生长因子增幅较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5.1%、16.8%、50.6%和13.5%,土壤的全N、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增加,土层0~20cm土壤自然含水量比马尾松纯林提高6.5%,土壤结构破坏率比纯林小8.3%,土壤稳定性明显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谢巧银 《科技信息》2008,(4):315-316
对柳杉种源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早期生长较慢,在苗期和幼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林木的生长,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差较大,至中成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综合评判,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且生长量高的优良种源有四川洪雅、日本精英后、安徽灰州和福建柘荣共4个种源。在Ⅲ类立地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的条件下,这些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分别可达0.4~0.6m、0.6~0.8cm和0.004~0.006m^3,适宜作为用材林树种在闽东沿海较高海拔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运用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对韶关典型受灾地区3类典型植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路人工边坡植物紫穗槐、百喜草以及野生乡土植物类芦生长旺盛,对华南边坡的植被修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乡土植物种抗寒性普遍比外来植物种强,人工种植马尾松纯林受损严重,森林火灾和浅薄的石灰岩土不利于马尾松恢复生长;著名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的枝条受冰雪重力压断,但未出现冻死现象,在开阔地带生长的南方红豆杉比山地的有更强抗寒能力,并发现红豆杉伴生植物灰叶杉木和桃叶石楠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柳杉马尾松不同混交模式造林试验研究表明,柳杉与马尾松混交是成功的,也是沿海高海拔贫瘠山地培育柳杉用材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混交方式,其适宜的混交模式为:混交比例1柳杉:2—3马尾松,行状或插花状(星状)混交,造林初植密度为4995彬hm^2—6660彬hm^2;并根据种问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在10年生左右时,应适量地进行一次间伐,最终保留密度以1600株.hm^-2-2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林良豹 《科技信息》2008,(21):325-325
对桐棉松人工林的生长及立地质量影响其生长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桐棉松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快。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4.3m、21.1cm和0.2275m^3,比同等立地及相同经营管理水平的马尾松分别提高了21.2%、37.0%和116.6%,经济效益增加49921.1元.hm^-2,适合作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或用材林的造林树种。此外,立地条件对桐棉松生长影响较大,Ⅱ类地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Ⅲ类地提高了19.2%、42.6%和128.5%,经济效益是Ⅲ类的2.6倍。要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桐棉松用材林基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地,而Ⅲ类地只适合用于培育中、小径材林。  相似文献   

10.
碧护用于新疆杨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新疆杨扦插育苗中的应用表明,可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高生长.应用浓度为2500倍液、5000倍液、8000倍液浸泡新疆杨插穗4-6h,同时叶面喷施3次.其苗木成活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05%、10.84%,9.6%;而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5%,11.4%,7.3%;苗木地径生长比对...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柏又名建柏,属柏科福建柏属,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是国家第一批颁布的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也是福建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具有树干加圆满通直、少节、心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柔、耐腐、不蛀虫、材面不漆而光泽,是建筑、装饰、雕刻的优良用材。同时以其耐旱瘠、耐荫、较抗风、根系发达、穿透土层的能力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建柏生长明显超过杉木,在高海拔山地也可超过马尾松和木荷等优势,当前被选为我省杉木二代更新的替代树种[1,2]。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为福建柏中心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刘明阳  牟虹  陈庚友 《广东科技》2012,(3):161+163-161,16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速生且适应性强,深为山区林农喜爱。但由于马尾松能在瘠薄的立地生长,因而马尾松常被营造于地力条件差的陡坡、土层薄的石质山等地,致使林树形成低残林马尾松,在增加稀疏林套种杜英和香樟后,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树高生长和蓄积量。阐述的是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香樟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谢有福 《广东科技》2014,(12):148-148,77
对闽西2种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木荷、马尾松+杉木)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生长因子、林内小气条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明显优于纯林,混交林林分生产力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有效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以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双重营林特性,成为豫南山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但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及乱砍滥伐,马尾松资源遭到很大破坏,因此必须建立马尾松良种基地,改良提高种子遗传品质;逐步实现良种生产专业化、采种基地化、造林良种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林种生态公益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及土壤养分,选取白云山林场17年马尾松和22年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采样的方法,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量、养分等指标。结果发现,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在改善表层土壤物理性状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杉木林在改善深层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优于马尾松林;杉木林土壤的蓄水性能优于马尾松林,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杉木生态公益林具有比马尾松生态公益林更好的土壤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严平勇 《科技信息》2013,(13):465-466
红心杉与杉木造林对比试验调查结果表明:红心杉比杉木更具有抗逆性、适应性,形质更优,生长更快。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3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1.8m、16.3cm和0.1209m3,比同等立地及相同经营管理水平的杉木分别提高了15.7%、19.0%和56.4%,经济效益增加45760元.hm-2,是本地区培育商品用材的优良树种。此外,立地条件对红心杉生长影响较大,Ⅱ类地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Ⅲ类地提高了24.2%、27.3%和90.4%,经济效益是Ⅲ类的2.1倍。要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红心杉用材林基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地,而Ⅲ类地只适合培育中、小径材林。  相似文献   

19.
以乔木层树种重要值为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为测度距离,运用SPSS软件对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工林类型进行聚类划分,并分析了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根据聚类结果,按优势种命名原则,将双峰山森林群落划分为马尾松群落、杉木群落和柳杉 杉木群落,其中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出灌木层较高,草本层次之,乔木层较低的变化规律.但总体上,这些群落植物种类较少,物种多样性水平尤其是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低,应采用人工间伐、引入观赏价值高的乡土花卉及树种等方式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同时丰富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20.
汽蒸处理对木材横向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对针叶树材的杉木和马尾松木材,以及阔叶树材的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进行汽蒸处理。处理条件为:杉木和马尾松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90、100℃,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70、90℃,处理时间分别为4 h和8 h,并对汽蒸处理前后木材的弦向和径向气体渗透性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后木材的径向和弦向、心材和边材的渗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汽蒸处理温度的提高木材气体渗透性有较大提高,汽蒸处理时间对不同木材渗透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