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管道伴行路路基质量一直是管道施工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如何控制管道伴行路路基质量,做好试验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输管道被称为是国民经济的血管,鉴于其重要地位和目前发展的迅速,本文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笔者对长输管道的质量保障过程和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是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来保障;质量保障过程也包含多个环节。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措施最终的目的在于满足施工文件所确定的标准,交付合格高品质的管道,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
化工企业的管道内部流通的都是具有燃爆性质,或对人体和环境损害较大的成分。因此质量安全不能小视,尤其在安装阶段,这是管道得以正常使用和发挥效力的前提,也是质量关的重要阶段。本文从管道的构成和管道间的配合连接出发,对管道的质量提升给予重视,从人员和流程控制方面提出了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到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优化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浅谈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策钟 《科技资讯》2009,(18):38-38
本文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到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优化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杨小青  徐裕春  沈建新 《科技信息》2010,(23):J0269-J0270
位于软粘土地基中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由于管道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地基处理的严重质量问题,致使地基土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最终导致管道断裂。本文论术了管道产生断裂的原因,并介绍了该管道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埋地燃气管道的工程实践,对埋地管道的防腐涂层与阴极保护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的原料质量、涂层质量、安装质量及质量控制等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能源综合利用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城市燃气管道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需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快自身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以燃气管道施工质量为基础保障城市用气安全,为现代能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本文就现代燃气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列举和分析了建筑给排水施工和设计中管道试压和冲洗,化粪池、检查井及室外排水管,地漏,室内排水系统设计、施工,雨水系统,阀门的选择和安装,管道连接质量,暗装管道,预留套管和铁件,管道噪音等10个方面的通病,并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和人们的生活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而天然气资源分布的不均使得天然气的开发和配套的管道工程建设都在进步和发展。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安全和质量关键是施工焊接质量的进步,本文以此展开了讨论,旨在从这一环节的质量提高上加强天然气管道施工的水平,建造安全质量等级高的天然气管道,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天然气输送服务。  相似文献   

11.
贵州采煤塌陷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塌陷区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因采煤塌陷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发育程度和影响程度在不同采煤塌陷区差异较大。采煤塌陷区可划分为六盘水复合型塌陷区、贵-毕中度塌陷区及黔东轻微塌陷区等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最明显,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危害性最大;第二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较明显,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较前者小;第三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不明显,塌陷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2.
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填开采是解决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控制地表沉陷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地表沉陷的形成过程及控制机理,提出了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推导出了地表沉陷盆地体积计算公式.依据该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陷的技术途径,包括提高采空区的充填率、提高充填料浆及充填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增大上覆岩层滞留空隙体积等.工程实践表明,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在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地下水过量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及社会问题,探讨了控制地面沉降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群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上海地区典型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作用下不同土层的变形特点、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高层建筑群对中心及周边区域地面沉降的影响以及沉降影响范围、土层中应力(包括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软土层是地面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造成的城区地面沉降的特点是距建筑物1倍基础宽度范围内的地面沉降大于建筑本身的沉降,尤以相邻建筑之间中心区域地表的沉降量最大;密集高层建筑群之间地表变形存在明显的沉降叠加效应,并使沉降量超过容许值,从而带来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研究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问题,得到一系列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论证了用模糊数学理论解决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比用随机介质理论更合理、更严密。最后,给出两个实例,理论值和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地表下沉的分形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煤矿开采中地表下沉所表现出来的分形特征以及用分形插值函数法来预测预报地表下沉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测下沉量的比较分析表明,分形预测比传统插值方法更为精确,因此,对开采沉陷研究来说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监测及预测对于煤矿地表治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煤矿地表沉陷监测及预测方法,并对其监测及预测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与分析。指出地表沉陷监测及预测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CCD和GPS组合传感器技术,对矿区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实时传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监测区域达到最优监测效果;未来地表沉陷预测发展应考虑开采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开采深度、开采厚度等因素对于地表沉陷的影响,在预测的过程中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合理选择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无法进行长时间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以及现有预测模型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模型. 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值;然后,选取矿区地表沉降的影响因子与获取的沉降监测值从多因子角度构建PSO-BP预测模型;最后,分析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能有效监测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PSO-BP预测值与SBAS-InSAR沉降值残差逐渐减少,算法收敛迭代加快,均方误差降低. 与现有监测方法及预测模型的对比,证明了SBAS-InSAR在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监测中的优势以及PSO-BP模型在矿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方法可作为矿区地表长时间沉降监测和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的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对地表沉降进行预估.总结了国内外对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引起地表沉降进行预估的常用计算方法,如Peck横向沉降槽经验公式及修正公式、数值分析法、模型试验法和智能决策理论方法.最后就目前国内外盾构掘进法施工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some experts‘ research effort, the problems of land subsidence and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three Chinese delta areas(Huanghe, Changjiang and Zhujiang Delta)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opinion is that the land subsidence is mainly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y and has made th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and become one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se areas. In Tianjin and Shanghai areas where had ever existed serious land subsidence problem, due to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s, the ratio of man-induced land subsidence to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decreased from 80% - 90% in 1960s - 1970s to less than 60% at present. But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the next tens of years this ratio will still be considerable. So human being must keep its eyes on this phenomenon and take mor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the land subsiden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