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柳永歌咏杭州西湖的词章《望海潮》(东南形胜)里的名句。对“桂子”一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唐宋词选》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一百首》都径直注之为:“桂花”。其实不确。“桂子”一词,最早似出自唐、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联。《南部新书》里有段话与“桂子”的含义有关,兹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3.
北宋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宛陵集》是从三十岁所写的诗编起的,到今天仍存近二千首,可见数量之多。关于他的诗歌,古今评论颇多分歧,本文拟谈谈自己看法,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诗《渡桑乾》的作者问题,大都认为是贾岛的作品,后来注释唐诗的人也均从此说。刘逸生先生所著的《唐诗小札》(修订本)一书,也持这种说法。我认为《渡桑乾》不是贾岛的作品,应该是刘皂的作品。理由如下:(一)刘皂是唐代咸阳(今陕西成阳县附近)人,“归心日夜忆咸阳“一句中的“咸阳”是他的故乡,与他的生平联系得上。(二)《全唐诗》存其五首诗,诗的语言和风格皆与《渡桑乾》诗象似。(三)在《全唐诗》中《渡桑乾》诗名为《旅次朔方》,作者为刘皂。当时编辑《元和御览诗集》的主编是令狐楚,他的年龄比刘皂大,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当  相似文献   

5.
刘勰主编的《心雕龙》对陶渊明及其作品只字不提,主要是由于青年时代的刘勰,无论在人生观还是学观上同陶渊明都是格格不入的,尽管刘勰也主张“通变”运日新,也重视采,但他强烈的宗经思想使他的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相对地说比较保守,而萧统不仅在他主编的《选》中选录陶渊明诗八首、辞一首,而且还编了《陶渊明集》,并亲自撰写了《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在《序》、《传》中对陶渊明作了很高评价,这是由于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所处宫廷重重矛盾的环境,使他向往身心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与平淡自然、志趣高远的陶渊明诗作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张燕 《科技信息》2013,(23):160-160
姜夔,宋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词调音乐创作于公元1176~1201年。在他的词中,有反映爱国情绪和对金统治者压迫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的,如《扬州慢》等,而更多的是自伤身世、咏物酬唱与恋情相思之作,如《长亭怨慢》、《杏花天影》等。他的17首宋词调音乐,词体清空冷隽、高燕凝重,词乐协调,从容雅静。本文从创作背景开始到词乐的配合来着手研究宋姜夔的词调音乐。  相似文献   

7.
论朱敦儒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汪莘有一段独具见识的词评:“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此词之三变也”。(《方壶诗余》自序)。他在这里,把苏拭、朱敦儒(希真)、辛弃疾三家词看作为宋词的三次变革。由于这是宋代人评宋词的话,——这表明,至少在宋代一部分人心目中,朱敦儒是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在当时的词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这道诗是王维题《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皇甫岳 ,乃皇甫恂之子 ,唐宪宗朝宰相之堂兄 ,不知是不是此人。赵殿成认为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可能就在终南山一带 ,我同意这个说法。这首诗虽是题皇甫岳园林之作 ,但情趣、风格却与《辋川集》这组诗完全一致。《辋川集》是王维在四十多岁后 ,在长安东南不远蓝田辋川 (与终南山相连 )买到一份产业后 ,隐居于此 ,与裴迪一唱一和而结成的。他虽隐居 ,但他到死都在长安做官 ,过着亦官亦隐的混世生活。在他隐居…  相似文献   

9.
1919年8月6日,《新共和报》(New Repnblic)上第一次刊登了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作品“L’APres—Mididum”。这是他按照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精巧作品《egtogue》改写成的一首诗。其后十多个月中,福克纳在《密西西比人》(The Mississippian)报上发表了十三首诗:一首是改译的马拉美的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11.
天门山位于安微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望》诗为李白早期所作。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几首宋词。其中有《扬州慢》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读后发现了一些异同之处,现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杜甫《哀王孙》是一首反映安史之乱中唐皇室悲惨遭遇的诗篇。诗中流露出很明显地“忠君”思想,导致古今论者对此诗评价悬殊。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诗中“忠君”思想的表层,就会发现杜甫在此诗中流露出的思想其实仍是他一贯的爱国爱民思想的流露。本诗“指陈时事,反思致用”的特质于我们认识那个特定时代有着不可忽视的“诗史”价值。今天的我们有必要对此诗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艾青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曾震撼过多少人的心灵。解放后他又写下不少风采独具的抒情短诗,其成就不容忽视。这里选析的《礁石》、《盆景》、《鱼化石》、《希望》四诗,就是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精短之作。在作者悉心创制的喻象世界中,我们分明领略到他那激扬的情思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悟。下边就逐首赏析之。  相似文献   

15.
高春花教授     
正清代为中国古代文学之集大成时期,各体兼备,蔚为大观,清代唐宋词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春花教授在苏州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就以清代的唐宋词选为研究对象并完成博士论文。博士毕业之后又陆续修改两年,前后历时六年,出版专著《清代唐宋词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2018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词选学史》(项目号:18BZW064)。该项目是对以往研究的延续与继续深化。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清代唐宋词选历时与共时的关联与比较,试图将清代词选放置在清代词选史的角度去观照,由此提出了一些对于清代词选评价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这首五律,是晚唐诗人杜荀鹤所作。杜荀鹤的诗,素以白描见长,不事雕琢,不喜搬用典故,创作上走张籍、白居易“尚用”的一路。他与皮日休,夏夷中等同为关心人民、特别是关心农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诚然,荀鹤的诗有时略有浅率之嫌,但婉蓄倩丽的力作毕竟是占主导地位的,《春宫怨》即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对于此诗,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吴聿《观林涛话》,均以此诗为周朴所作,实误。《诗人玉屑》就曾引《幕府燕闲录》云:“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第一……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  相似文献   

17.
英诗《致少女:珍惜时光》与中诗《金缕衣》,两首诗的作者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两首诗在主题、意象、表现艺术及语言等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词家、诗人姜夔,是南宋中期词林诗苑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对于他及其作品,历来不少评论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公正评价,开拓了有关姜夔的研究领域。本文仅就姜夔诗词创作的审美特征,略陈己见。姜夔,江西波阳人。他精于音律,工于诗词,一生的著作,可考者有十余种。除《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已佚外,现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有十七首注明工尺谱,是研究宋词乐谱的珍贵资料。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创作上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诗以深刻、尖锐地反映社会问题著称,尤其是他前期的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白居易以诗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在他广泛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诗尖锐地触及了妇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这些诗对唐代各个阶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妇女婚姻、恋爱、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地位等诸问题,都作了深刻的、真实的记录。在封建时代的文人中,对妇女命运如此关注,对妇女不幸的生活作如此系统的反映,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