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自动解释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套数理统计方法.研制并开发了利用测井资料对井剖面进行自动连续地质解释的软件系统.利用该软件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非取心井剖面岩性柱状图及沉积微相解释结果,从而可为油藏储层参数的研究、多井地层的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了大港油田舍女寺地区中生界和孔二段上部地层的沉积环境,给出了沉积旋回、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地层沉积学信息,并且做出了井剖面沉积相带的连续解释。解释结果与岩心观察解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边界层效应及启动压力梯度的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以注水井吸水剖面为边界条件,考虑油井见水前、后两种情况,建立了以生产井累计产油量、瞬时产液量、含水率为目标函数的吸水剖面综合解释模型。以L11–41井组为例,对不同时间测试的吸水剖面进行了井间渗透率、饱和度以及平均饱和度解释,同时以该井组内L11–131井解释饱和度与现场PND和RT饱和度测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吸水剖面综合解释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利用吸水剖面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综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描述注采井间主渗通道参数大小,为油田注采关系调整及井间挖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王红霞  王永奎 《甘肃科技》2014,30(18):28-30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蕴含丰富的地层地震地质信息,常规解释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时间剖面成像资料,进行层位解释、断层解释以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等,但对于地震剖面成像效果差且特征不明显的地质异常体或是小断层采用常规解释方法就难于既得好的地质效果.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解释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取得升级,特别是对于识别断距小的断煤断层、煤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解释精度明显提高.通过实例论述了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在解释断层及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油藏描述技术中,研究开发的最优化测井解释,自动测井相分析,测井曲线的预处理等三项新的地层评价技术。综合测井与地质资料,将这些新技术用于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确定井剖面所有地层的岩性特性及矿物成分,划分油气水层,计算储层的泥质(粘土)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油气层厚度等地质参数,可为研究油气藏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实现对油气藏的三维定量描述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塔河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建立了裂缝和溶洞-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缝洞型油藏试井自动拟合的解释新方法,并编制了一套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软件.运用本文研究方法及所编制的软件准确地解释了塔河油田多口井的测试资料,并综合试井解释结果成功预测出了储层缝洞发育分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背景的人机联作多井解释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单井解释与宏观地质背景脱节的弊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测井资料多井评价系统进行了分析。在开发基本构件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在区域背景下以求解井筒解释参数为主要目标的多井交互解释系统。在大庆、胜利、新疆等油田诸多区块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了大港油田舍女寺地区中生界和孔二段上部地层的沉积环境,给出了沉积旋回、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地层沉积学信息,并且做出了井剖面沉积相带的连续解释.解释结果与岩心观察解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枣园油田枣南孔二段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枣南孔二段地质特征,通过合理地选择局部标准层,利用直方图校正,均值校正和趋势分析校正技术,对工区50多口井的测资料进行了重新统一刻度,结果表明,正确的标准化处理,可提供多井间资料的可比性,使测井解释精度明显提高,为油藏描述.储层综合评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包括测井反演、宽带约束反演和岩性约束反演在内的多参数约束反演的理论。其中测井反演不仅提供用于地质解释的参数,还把它作为宽带约束反演的初始模型及约束条件;宽带约束反演利用阻尼广义道方法和最优化计算方法,提供宽频带的高分辨反射系数剖面,最终获得宽带波阻抗模型。利用以上资料,进行岩性约束反演,可得到与井对比的孔隙度等岩性参数剖面,最终获得过井储集层地质剖面。  相似文献   

11.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盆地B凹陷为例,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在速度分析中,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在构造解释中,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2.
鉴于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复杂构造北景,从典型剖面的综合物探解释入手,讨论了南海北部地质-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建立了琼东南盆地1104剖面定量物理模型并予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3.
将最小二乘法用于试井解释,便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可利用全部压力数据,用于阶梯形产量的试井资料解释,计算快速准确。文中给出了解释实例。  相似文献   

14.
将最小二乘法用于试井解释,便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可利用全部压力数据,用于阶梯形产量的试井资料解释,计算快速准确.文中给出了解释实例.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试井测试过程中,压力降落或恢复速度非常慢,试井数据一般只测试到早期段,导致试井解释困难和结果多解性。研究在试井解释方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时空试井解释方法,确定了试井解释结果可靠性判别标准,并以国内典型超低渗透油藏为例,利用井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试井测试数据,结合油藏的地质认识和开发现状,对试井解释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试井解释模型和解释结果,该方法可为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南翼山构造第三系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钻井地质资料的认识以及多井测井资料的对比,对该气藏中深层目的层的裂缝特点、裂缝发育规律作了细致的研究与评述,总结出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该构造裂缝性碳酸盐岩裂缝参数的方法,提出了评价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随构造位置而变化的测井解释模型,评价结果与钻井地质特征和试油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盆地B凹陷为例 ,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 ,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 ,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 ,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 ,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在速度分析中 ,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 ,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 ,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 ;在构造解释中 ,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 ,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 ,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七区中水淹层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中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灰色判别技术制定出有效厚度和夹层厚度的确定标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84块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开发期120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 油参数。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告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