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管理是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农科类实验室多面临化学、物理、生物类诸多危险因素,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从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及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等方面着手,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实验动物行业的飞速发展,动物实验逐渐成为综合性高校科研的重要手段。为确保高校实验动物依法依规使用以及动物实验安全有序开展,让实验动物更好地为科研助力,高校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梳理了现阶段高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监管不到位、责权不清晰等问题,并向高校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改进举措。这些措施涵盖了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权责的划分以及一线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高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符合多数高校现阶段实验动物管理的需求,并将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结合"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探讨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从如何建设一流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一流实验室条件、一流人才队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期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是实验室一线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和任务。通过比较我国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建设历程与美国高校实验室EHS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借鉴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经验,提出建立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评估制度,出台教学实验室安全评估标准,指导高校进行教学实验室安全建设。针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了规范化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是师生完成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完成教学和科研的根本前提,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及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工作中的积累,阐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对其安全进行有效评价与管理是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综合安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以高校实验室为研究对象,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建立针对高校实验室特点的综合安全评价体系,并阐述该指标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中的可行性,为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评价以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梳理物理学科实验室的危险源以及安全管理现状,从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专项检查三个方面总结了学科实验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前阶段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安全服务;实验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互相监督提醒,加快信息化建设;实验收尾阶段废物妥善处理,仪器电源关闭,实验用品归位,从三个阶段对物理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课堂。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也产生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验室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针对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能源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教学及科研正常开展的基石,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高校能源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不足。针对不足,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校能源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包括:多样式教育,加深实验室安全意识;闭环式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综合式防治,加大实验室安全保障建设。以促进能源类实验室安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构建EHS管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继红 《实验室科学》2011,14(4):146-149
EHS管理体系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从管理机构、软件建设、硬件配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对高校实验室如何构建该体系进行了探讨.该管理体系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保障,对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实行科学安全的布防,避免事故的发生,将对其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结合南京邮电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从后勤保障体系、管理责任体系、安全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实现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与科技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发展的关键在于良好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新研究理念与技术的出现,针对目前农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实验室管理中的重点问题。通过人文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科研实验室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及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对培养本科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夸克与轻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打通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壁垒,参与了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本科教学团队,创新课程建设,在常规化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融入创新训练。同时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拓展本科教学,开展竞赛培训,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吸引优质生源,为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2022年元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提供了落实2019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具体的路径.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活动场所,主要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高校实验室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校实验室体量大,种类多,确保高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东京海洋大学、鹿儿岛大学、日本长崎大学在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实验原料采购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并针对国内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阐述日本高校经验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带来的启示。提出强化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培训,培养高层次合格人才。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制度的综合执行力;加强高校的实验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观点,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能力,为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与学科实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本学科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成立.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立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先后被批准为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009年3月正式被批准为“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本学科教育部唯一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科学》2013,(3):173-173
最近发生的复旦大学校园投毒事件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重申要加强对高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姜菊媛 《科技信息》2011,(32):191-191
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需从实验教学管理、开放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2010,26(9):I0003-I0003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快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省科技厅制定了《关于加快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将把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5年,围绕我省科技重大战略需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转制院所和企业新建30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50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运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同时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是涉及到学校、学生、老师人身财产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更多新的威胁和挑战,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安全管理问题现状的分析,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保障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校园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