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铁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4,(11):36-3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项目攻关,这个层次上的协同主要是指扮演不同角色的社会参与者的协同,其本质上是合作各方知识的跨场域和组织边界转移的过程。然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还存在着资源劣势、政策不健全、资金不足等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机制、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调整企业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成因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个因素,同时确定其中的关键因素,即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并完善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综合指出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动力方面所需要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最终总结出改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发展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拥有其独特的制度逻辑。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比较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异同,以此阐释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基于外部性理论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理论,考察了政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系。这对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相对分割、独立的现状,进一步整合、协同已有的校内科技创新力量,深化校内合作已成为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或深化校内产学研合作,须强化校内教学、科研与校办产业相关部门及相关部门和高校整体间的多维联系,形成健康的协同、合作关系,从而提升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过程和要素两个层面着手,分析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构建了包含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投入、产出、环境、过程、结果这五个一级指标的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模型,模型不仅包含了下一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评价,而且还考虑到了下级指标之间的互相影响,符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中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而不相互独立的实际情况,并且所得的研究成果又助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是一种合作创新的新模式,其应用有很好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其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协同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并就其概念与内涵进行解析。阐述当前我国政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明晰协同科技创新各主体在该体系中的作用,并提出政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学研联盟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虽取得了一些的经验,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其在建设、运行管理各方主体责任不明、协同不够,高校(或科研单位)和企业两类异质型组织之间的互补、兼容、沟通、信任、凝聚力不足,冲突协调、知识共享、成员平衡贡献上存在缺失,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活力受到严重制约,只有不断健全与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法律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产学研联盟及其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阳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2,(7):14-16
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文件和政策法规,鼓励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而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高校现有协同创新实践活动存在认识、体制和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建议政府应明确职责、强化职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应纠正观念偏差、积极探索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蓝晓霞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4,(6):30-33
纵观世界各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历史与当今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市场需求牵引、经济利益及自我发展驱动等力量交互作用,相互博弈,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唯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自觉摒弃制约协同创新的落后观念,自觉增强协同创新的危机感紧迫感,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切实推动我国协同创新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江苏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还存在创新资源融合力度不够、创新主体动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层次,促进创新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14.
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文化冲突的概念和特征,从组织内部、组织间和环境3方面分析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文化冲突的因素,借鉴学习型组织思想,提出了基于跨组织模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文化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内的众多主体和力量.校友作为高校所独有且珍贵的资源,除了其本身可以直接提供的各类资源外,还是高校拓展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本连接的重要节点.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在以往校企合作、产学研研究的局限性上,强调校友群体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资源导入作用和连接作用,最后提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校友资源的开发策略,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加强校友资源开发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20,(3):1-11
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集群企业通过开展外部性的创新合作来提高技术竞争能力,而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具有分工式生产和集聚式创新特点的产业集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实现的条件。首先,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演进过程。然后,结合"集群环境"概念的提出,对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结构。接着,结合学术界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质是知识协同和知识增值过程的论断,提出了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解释。最后,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对集群环境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新提法,是国家创新模式——三螺旋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理论的新发展。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由日渐成熟的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逐渐演进,并且方兴未艾。总的来讲,这一领域的研究还较年轻,很多学术问题有待进一步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进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协同的问题。而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果关键在于创新知识在组织内部和之间转移绩效,所以应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界面协调四个方面探索研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走出协同困境提供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知识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知识要素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产学研协同能有效调动和整合创新资源,能使科技研发和市场需求目标一致,能大大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协同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