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生命线地震震害相互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力、煤气、交通、给排水、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 ,虽然各成系统并各自独立运行 ,但由于生命线之间存在互用性、相互制约性与互相替代性、近距离共存性等特性 ,地震灾害发生后 ,不同的生命线之间产生多种形式的震害影响。对中国唐山地震、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城市生命线震害的研究表明 ,生命线之间震害的主要影响形式是构造影响、机能影响、恢复障碍影响和诱发次生灾害等。依据多次严重地震灾害生命线震害的事实 ,绘制了生命线震害相互影响图。以该图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生命线对其它生命线的影响度概念 ,给出了各生命线影响度的计算式。比较研究了生命线影响度序与震后恢复时序的相关性。分析了以影响度序为基础确定生命线震后恢复时序的依据以及影响震后恢复时序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 ,生命线震后影响度序与震后恢复时序有很高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电力、煤气、交通、给排水、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虽然各成系统并各自独立运行,但由于生命线之间存在互用性、相互制约性与互相替代性、近距离共存性等特性,地震灾害发生后,不同的生命线之间产生多种形式的震害影响。对中国唐山地震、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城市生命线震害的研究表明,生命线之间震害的主要影响形式是构造影响、机能影响、恢复障碍影响和诱发次生灾害等。依据多次严重地震灾害生命线震害的事实,绘制了生命线震害相互影响图。以该图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生命线对其它生命线的影响度概念,给出了各生命线影响度的计算式。比较研究了生命线影响度序与震后恢复时序的相关性。分析了以影响度序为基础确定生命线震后恢复时序的依据以及影响震后恢复时序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生命线震后影响度序与震后恢复时序有很高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3.
震灾后不同群体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几乎能使每个人都产生弥漫性的痛苦,并产生一系列的情绪、生理、认知、行为异常等应激反应。严重者还会罹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同的群体在震灾中所承受的心理创伤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群体有措施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并配合药物治疗,可减轻灾后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促进灾后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汶川Ms8.0地震及其余震的原因进行简要回顾后,根据主震之后至6月2日。时192次Ms4.0以上的余震的统计结果进行时空变化及影响度分析,分别从震型、震源深度、空间位置一震级及影响度、频次一时序和震级一发震时间段四个方面以图表的形式分析阐释余震的发震规律和影响程度。通过本文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汶川地震整个过程的活动规律,对其后余震的影响进行剖析,进而为在目前全球地质活动活跃期背景下,对中国西部地震灾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灾害场景下人员行为规律研究对支撑应急决策有重要意义,但灾害发生有高度不确定性,且灾害场景下相关数据难以实际测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的灾害场景应激反应诱发方法,即通过灾害题材VR影片诱发个体面临灾害的心理应激,从而达到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灾害场景中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性的目的。该研究通过2个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验1采集了180位被试观看VR影片前后的情绪量表数据,以及脉搏和皮电等生理数据;实验2采集了75位被试观看VR影片前后的驾驶行为数据。结果表明:被试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指标在观影前后均有显著差异,VR影片诱发出了应激反应。该研究为灾害场景下人员行为特性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桥梁设计和评估中充分考虑多灾害影响,基于一致风险原则,提出桥梁在考虑冲刷和地震联合灾害作用条件下的分析框架,开展了考虑地震灾害的合理冲刷深度研究.首先对桥梁进行考虑冲刷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获得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和易损面;根据两种灾害的危险性模型,获得不同给定冲刷深度下失效概率与冲刷深度的关系及联合失效概率.然后将联合失效概率所对应的冲刷深度作为两种灾害组合时的合理冲刷深度,进一步与设计冲刷深度比较,得到地震和冲刷多灾害下桥梁设计中所需要的冲刷荷载组合系数,并以一悬索桥为例说明分析过程.文中方法有效考虑了桥梁整体风险和经济性,可为地震和冲刷联合灾害作用下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桥梁的探索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应激过程中个体差异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以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11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测评后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然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的测评,来评定在整个认知应激过程中各因素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结果:患者在认知应激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对脑梗死后抑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的应激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对防治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汶川5·12特大地震使许多儿童失去父母,成为孤儿。他们经历了地震和父母去世的双重打击,在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受到诸如地震黑幕的记忆、安全感的缺失、认知和情绪等影响。本文分析探索了地震孤儿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在不同灾害情境下社会群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运用行为经济学实验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灾害情境下大学生的捐赠意愿,探讨了大学生群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设计了包括捐赠情境量表、利他人格量表、温情效应量表、共情量表和捐赠意愿量表的实验方案.基于290份有效实验问卷样本,测试了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在强情境和弱情境下的各个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捐赠意愿的影响权重占比,由此刻画在不同情境下不同因素对大学生捐赠意愿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强情境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情效应和情绪共情,各自占比分别为33.31%和28.82%;而弱情境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情效应和认知共情,各自占比分别为37.98%和32.22%.表明不同灾害程度情境下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但温情效应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编译的<大学生压力反应测评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 267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运动群体大学生在生理、情绪和认知3个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重点学校大学生在行为压力、情绪压力和认知压力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均低于非重点学校大学生;农村和县/镇的大学生在行为、情绪和认知3个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显著高于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压力的4个纬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解释率依次为认知压力、生理压力和情绪压力,而行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运动通过压力的4个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其从大到小排序为认知压力、运动生理压力和情感压力,而运动通过行为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3例大学生麻疹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大学生麻疹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麻疹临床症状不典型,全身中毒症状重,可见并发症,容易误诊,防治大学生麻疹的关键是避免漏诊、误诊,治疗上慎用激素和退热药,加强高热及并发症等的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麻疹的发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必须在救助对象和范围、救助的实质条件及其限制、救助资金的来源与管理、救助的标准、救助的程序、救助的监督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但司法实践表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权利的丧失,程序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应通过保障被害人的司法信息知情权、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被害人救助制度等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14.
妇女支持小组是为受家庭暴力伤害妇女提供情感支持的一种工作方法。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中既是参与者,又是组员之间的连接者,故而被称为协作者。小组协作者的心理枯竭主要来自工作性质、自我期望、社会支持和当事人四个方面。心理枯竭不仅影响小组效果和小组目标的达成,还会严重影响协作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预防和枯竭后的处理是协作者及其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刑事法院开启了国际犯罪被害人独立参加诉讼活动的先河。《罗马规约》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被害人参与审前程序体制,并在检察官诉卢班加案中获得初步实践。控辩双方、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审前程序参与资格、方式、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争议,预审法庭在被害人参与情势调查阶段与确认指控听讯阶段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机制,建立被害人援助机构,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6.
《春秋穀梁传》的救助思想包括救灾思想、救荒思想、救国思想、救民思想四个方面。《春秋穀梁传》的救助思想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的健康和稳定。《春秋穀梁传》的救助思想是《春秋穀梁传》的大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人群”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其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呈现着多种负面心态,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和社会适应问题,并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城市边缘人群”子女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边缘人群”子女的负面心理是在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其中社会文化心理、政策制度、家庭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城市边缘人群”子女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管理也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力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阻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对贫困生认定方法的科学性、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以及被动帮扶导致贫困生心理依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身体素质是心理素质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发展又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体化教育是当代体育教育发展的大方向;身体素质的表现形式为心理素质的发展提供释放的空间;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运动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以某市48 346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大数据心理服务云平台,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普测,在此基础上完成心理危机评估综合定级体系的构建与验证.该体系包含8项身心症状指标和5级危机评估标准.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单一症状指标的评估结果,8项症状的综合评估结果与二次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水平更高,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情况和危机关注等级;基于二次评估结果确定的儿童青少年5级心理危机综合评估体系,能够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级干预,增进心理危机响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