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将投资者情绪和宏观经济变量加入到条件CAPM模型中,采用Avramov和Chordia(2006)的两步回归分析框架,检验了包含投资者情绪信息和宏观经济变量的条件资产定价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异象的解释力.实证结果表明,包含IPO首日收益率为投资者情绪信息的条件CAPM模型能够显著解释我国股市中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作为额外的宏观经济变量加入条件CAPM模型能够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非流动性溢价,实证结果对于不同的度量指标都很稳健,进而证实了投资者情绪因素在资产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的高频时间序列模型的基础上, 基于异质市场假说理论,构建了HAR-BACD-V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以探询在异质市场环境下不同交易频率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股市即时波动的贡献程度以及交易量对交易持续期、金融产品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异质性,不同交易频率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并且发现交易量对交易持续期、收益率及波动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股票价格的变动是市场对信息反应的外在表现.本文利用高低价等极值价格信息将市场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的反应进行了区分,并对这两类反应的时序动态性质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显示,中国股市对利好和利空消息的反应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对称性:1)与利好消息相比,市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表现出更强的持续性特征,说明市场对坏消息的反应相对较慢;2)市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会显著地影响到市场对利好消息的反应预期,反之则不成立.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对信息的反应并非完全理性的,历史的价格信息会影响到未来资产价格预期的形成.同时,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牛短熊长的特征,而且表明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与利好消息相比,利空消息更容易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宏观信息发布中的未预期信息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宏观信息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指数月收益率具有"通胀对冲"功能,同时PPI、固定投资、货币供给(M2)也会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贸易顺差则与收益率波动显著相关;进一步对股票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析发现沪深两市对宏观信息的短期反应并不相同.对上证综指,仅CPI、固定投资与进口同比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而出口同时影响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对于深证成指,市场只对出口信息会作出及时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危机后股市对宏观信息的反映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信息变量中只有PMI和进出口变量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而PPI则成为影响收益率波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信息与均值-方差投资组合之间的关系.在L2框架和给定部分信息下,清楚地给出了均值-方差意义下的最优收益和有效前沿的表达式.为了刻画信息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引入了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概念.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随信息的增加而增加.投资者的最优收益的期望值和方差由其对应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和风险厌恶参数共同决定.而市场的风险价格完全由信息的风险-收益系数确定.等价信息下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的收益(在相差常数倍意义下)是唯一的.零信息下投资者仅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对一无所知的风险资产不投资.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有效性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益的显著相关通常称为可预测性.若收益是可预测的,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是无效的.我们基于可变参数的Kalman滤波模型,利用我国股票市场近10年的数据,通过分析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实证地研究了我国新兴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是逐步提高的,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股市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二级市场信息获利因素引发的询价机构在报价方面存在的道德风险,结合新股配给规则,通过理论和实证模型分析二级市场信息获利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表明二级市场信息获利使得询价机构存在未真实报价的道德风险,市场通过最大化高报价投资者申购份额的配售方式以减少未真实报价的道德风险,从而二级市场信息获利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具有高报价倾向.在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中,基于2010年10月到2018年6月在中国A股上市的1234家IPO公司的详细报价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论支持理论模型结论;进一步通过分类别、分行业、分阶段地研究,发现询价机构高报价倾向受二级市场信息获利的影响程度存在类别和行业差异.本文首次考虑二级市场信息获利这一诱发道德风险的因素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影响,发现询价机构存在把信息留在桌子上的道德风险,同时为市场价高者得的配给规则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政策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决策指标,综合考虑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构建成本收益框架下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模型,分析竞争劣势成本和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资本市场收益后自愿性披露临界水平低于仅仅考虑产品市场的情况;竞争劣势成本的存在使自愿性披露临界水平提高;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越高,自愿性披露临界水平越低,披露的概率也增大.最后对上述理论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究不完全信息交流社会网络对金融市场质量的影响.构建了基于信息交流群形成的不完全信息交流网络,其中加入信息交流群的方式包括分享信息和付费.在噪音理性预期框架中得到了解析的均衡资产价格和均衡知情交易者比例.理论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市场中的私人信息总量固定时,完全信息交流的社会网络因有利于扩散私人信息,从而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降低资本成本.然而,对于更现实的信息获取内生情形,规避信息获取搭便车行为的不完全信息交流模式能激励社会网络中更多的投资者获取私人信息,进而能通过大幅增加市场的私人信息总量来提高市场效率、市场流动性以及降低资本成本、资产收益风险,即不完全信息交流比完全信息交流的市场质量更高.本文的发现为我国金融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新见解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Knight不确定性度量及资产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资本市场中不能被单一资产收益分布描述的Knight不确定性,首先分析了投资者信息集与这类不确定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投影概率理论描述它以及传统风险对资产收益的映射过程,并构造了考虑这类不确定性的新定价模型.通过度量中国证券市场Knight不确定性及研究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这类不确定性近几年来呈现出递减趋势且其大小略小于美国市场.另外,实证结果显示Knight不确定性能够参与定价并与收益率负相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对其呈现出喜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上证股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及其波动的异化现象。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收益并无显著影响;而股票收益却对投资者情绪的作用显著:牛市阶段股票收益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而熊市阶段则为负相关;投资者情绪对收益波动的影响在不同市态下也存在异化现象:熊市阶段投资者情绪对预期收益波动的冲击存在非对称效应,乐观倾向比等量的悲观倾向对波动的冲击更大;而牛市阶段收益波动主要受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且不存在非对称效应。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交易频率视角下我国股市量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指令驱动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发现了实时交易过程中交易频率对资产价格行为的直接影响,采用上海股市实时分笔交易数据对理论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中交易频率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判断,并发现在实时交易过程中交易频率确实是一个市场信息流动表征信号.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反转异象,构建了多期投资模型以刻画市场反转效应的生成过程――投资者对极端信息反应过度并低估市场噪音,导致股票市场出现反转效应.实证研究显示极端信息与未来股票横截面收益负相关,而低频交易组中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过度反应会因交易量下降而减弱.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现损失状态下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规避,非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追寻.而无论反应是否过度,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均为风险中性.  相似文献   

14.
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根据信息精度的羊群行为模型,运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期货市场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及羊群行为和投资者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信息精度对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投资者拥有的私有信息的信息精度越低,则投资者产生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发生羊群行为的投资者收益比未发生羊群行为的投资者收益低。研究结果对我国期货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油价和中国股市的关系研究已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日度数据和新提出的油价分解方法将国际油价分解为油价供给冲击、油价需求冲击和油价风险冲击,由此调查了石油金融化前后不同油价结构冲击对中国股市收益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是本文重点使用的模型,这使得本文可以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分析油价结构冲击与中国股市收益的异质性联系.实证结果表明:在石油金融化前的时期,油价的供给和需求冲击只在极端市场低迷时期对中国股市收益产生负向影响.而在石油金融化后的时期,油价供给冲击不再有显著作用;油价需求冲击则正向影响中国股市收益,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相反,油价风险冲击负向影响中国股市收益,并且在越低迷的市场时期越强.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交易机制为参数, 构造了一个含有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的人工股票市场, 并采用改进的交易者混合策略三因素模型和交易意愿更新模型刻画了有限理性异质交易者的投资行为. 通过对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重复仿真实验的统计和计量分析, 探讨不同回转交易制度对市场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我国股市现有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下, 当日回转交易机制的引入带来的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是以波动性的增加为代价的; 稳定市场中的当日回转交易显著增加了单位波动下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 从而改善了市场质量; 而增长或衰落市场中充斥着非理性当日回转交易行为, 加剧了波动性, 降低了定价效率, 从而使市场质量恶化. 因此, 建议应首先着力引导理性投资行为, 在理性市场中逐步放开回转交易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因认识偏差购买本地股票难以向股价融入更多特质信息,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百度搜索指数构建的本地偏好代理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一线、新一线和非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来探讨本地偏好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探讨证券分析师和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中介的参与能否减轻投资者本地偏好倾向.研究发现:1)投资者本地偏好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相比一线城市,位于新一线和非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本地偏好对其信息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3)分析师和新闻媒体的参与有效缓解了投资者本地偏好对公司信息效率的影响.此外,本地偏好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提高是影响信息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高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市场交易因子载荷离散度指标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刻画,提出了高阶风险因素下的市场羊群行为特征指标。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中国股票市场为对象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各个市场均发现了高阶矩条件下的羊群行为特征;宏观经济的外部冲击会显著地影响羊群行为特征;在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市场羊群行为的上升会引起我国市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随之上升,从而引起金融危机的传染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噪音交易、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收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Delong etc的噪音交易理论模型的修正,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理.选择市场换手率、封闭式基金折价和投资者开户增长率作为间接投资者情绪指数,应用因子分析法构造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应用OLS和GARCH-M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及波动与股票收益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价格的系统因子,股票价格随着投资者情绪波动而波动, 而且情绪的上涨和下降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对称的, 情绪上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比下降强的多;因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产生的股票收益波动构成市场系统风险并得到了相应的风险溢酬.  相似文献   

20.
刘善存  许敏 《系统工程》2007,25(7):7-12
机会成本和逆向选择成本是影响限价指令提交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2003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上证50成份股高频交易分笔数据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波动率的变化与价差、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股票市场中,波动越高,价差和深度越大;当波动短期内上升或下降时,价差显著增大,深度有不显著的增大。本文实证结果意味着:投资者在市场上面临机会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前者体现在股票收益率的波动,后者体现在波动率的变化;价差和深度的变化反映了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投资者不仅对股票收益的波动性敏感,对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敏感性,本文从微观层次上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及风险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