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企业集团客户贷后信用风险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企业集团客户贷后信用风险识别模型的构建问题,并实证考察了中国三个生产经营型集团的信用风险与其母公司的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 .由于不能获得这三个生产经营型集团的信用价差数据,本文利用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KM V)获得的预期违约概率构建一种企业集团违约指标作为其信用价差的替代.实证结果发现 ,在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中,母公司的信用价差并不是企业集团违约指标的格兰杰原因,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两种或多种关联关系,在关联关系交互作用下,信用风险的传染路径和强度通常会发生改变,导致企业间信用风险传染变得更加复杂.基于此,本文在两种常见的关联(资产关联和交易关联)并存情景下,利用双层网络刻画企业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包含关联关系交互作用的信用风险传染模型,考察关联关系的交互作用对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仅存在资产关联关系相比,资产关联和交易关联并存导致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变得更小;资产-交易双层网络拓扑结构是影响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因素;降低双层网络相似度,有助于抑制信用风险在企业间传染.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在确立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该网络具有四个因子输入,一个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输出,总共六层的结构,且模糊规则层具有根据具体问题情况进行调节的能力,优于神经网络完全黑箱操作的特点.利用Matlab6.1对167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训练结果表明网络预测误差小.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科学地度量企业信用风险,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风险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类基于现金流风险CFaR值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07~2011年的新增ST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面临的现金流风险较大,且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CFaR值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同时发现,引入现金流风险CFaR值后,多元判别分析模型、Logistic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信用风险预警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企业现金流风险是评估和预测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组合信用风险测度问题,用藤copula描述违约相依结构,提出一种测度组合信用风险的藤copula方法.实证结果表明:常用多元copula方法往往低估或高估风险值,而藤copula方法在各种常用的多元copula相依结构假定下的VaR和ES估计值与实际风险值很接近,VaP都通过了回测检验,ES回测检验指标也表明藤copula方法估计的ES更准确.因此,相对于常用多元copula,藤copula方法更具灵活性,能提高组合信用风险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验证电子商务协议的新逻辑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发现并指出SVO逻辑在验证电子商务协议中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交易信道的可靠性和交易实体的诚实情况,对其分析框架进行扩展,提出一种验证电子商务交易协议的新逻辑分析方法.新逻辑分析方法符合电子商务协议运行特征,不仅可以静态验证协议的不可否认性,而且可以动态验证协议的公平性.同时,对协议的分析只依赖协议的运行环境,不需人为引入初始化假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最后,以经典协议对新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确定性KMV信用风险测度问题,用差分进化算法(DE)来优化违约点系数,提出一种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常用的KMV模型往往低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值,而不确定性DE-KMV模型在面对中国上市公司各种风险情况下的违约系数值与实际风险很接近,模型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其系数在置信区间内显著性更好.因此,相对于常用的KMV模型,化模型更据灵活性,能提高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Rough-ANN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Rough集理论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Rough-ANN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指标的约简、财务危机知识的神经网络动态学习与推理、财务危机的预测和评定等功能进行了集成,并就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动态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交易对手间违约行为的相互影响,通常被衍生产品定价模型所忽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非线性环形违约强度模型的构造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CDS与欧式期权定价中.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环形违约相关及市场风险因素对交易双方违约强度的共同影响时,模型得到的具有非线性变化趋势的CDS利差与期权价格均低于已有模型的结果,表明交易对手间环形违约行为的相互影响蕴含着更高的信用风险,而上述2类衍生品的传统定价方法均高估了相应的价值.并且发现:考虑交易对手违约相关性的期权定价模型对于违约概率和回收率的敏感性均强于已有模型.  相似文献   

10.
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基于综合指标的多时标预警流程,对预警流程进行逐层细化和扩充,将整个流程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预警三个层次,根据形势变化引入了多时标和扩充观测指标集的方法,尽可能提高系统洞察市场变化的能力,以适应不同波动状态下的监测与预警需求.在预警指标的选取上从三个层次构造预警指标体系,并将新的预警机制应用于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流程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及主要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目前极具应用前景的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应用及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决策,以便为促进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上拍卖特点建立了保证金制度、网友担保制度和拍卖品底价披露制度等竞买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出了竞买方信用风险管理原理与流程,从制度层面上提出了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提出了可获取性和可验证性原则,建立了反映竞买方个人资产、担保和历史交易记录的3大类、9项指标构成的信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求解竞买方个人信用分值,建立了网上拍卖竞买方个人信用评价模型,解决了竞买方个人信用等级的划分问题。根据信用评价方程合乎逻辑的特例得到了信用评分的阈值,解决了什么样的竞买人有权进行网上交易的判断标准问题。从信用制度、管理方法和评价模型上探索了控制网上拍卖竞买方个人信用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次贷危机透视房地产信用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对房地产信用风险的概念、识别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评述了房地产信用风险评价的一些主要模型、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对一些重点研究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房地产信用风险管理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迟国泰 《系统工程学报》1999,14(4):370-374,378
信贷风险事关银行业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已引起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信贷风险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弊端,探讨了建立信贷风险决策模型的综合清偿能力原则和银行真实损益原则,提出了贷款风险补偿、风险报酬最大、综合风险衡量和单位风险溢酬最大等决策准则,建立了贷款综合清偿能力的期望值模型,风险报酬决策分析模型,贷款的综合风险分析模型伯溢酬分析模型,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Du ffie-S ing leton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流动性风险影响下的可违约债券定价模型,其中流动性因素的风险中性过程具备均值回复和条件异方差特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连续复利下可违约债券信用利差的期限结构模型,并通过改变流动性风险中性过程的控制参数,探讨了流动性风险对可违约债券利差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债券利差的期限结构对流动性风险非常敏感,且同样利差结构的债券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风险结构。对这些风险构成不加甄别,将直接影响使用基于强度过程的简约化模型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332个贷款实际样本为数据集,讨论了基于目前常用的4种评价体系的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的预测精度问题,有助于金融机构建立内部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使用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通货膨胀预期如何影响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当预期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企业会同时通过降低应收账款和增加应付账款方式调整商业信用结构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作用。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由于出口企业具有更强能力将通货膨胀风险转移至境外客户,因而企业调整商业信用结构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动机更弱;而改变客户结构因不能分散通货膨胀风险,对通货膨胀预期与商业信用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拓展性检验还发现,当处于社会信任程度越低的地区,企业调整商业信用结构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动机更强。  相似文献   

18.
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信贷风险评价是银行重要的管理活动,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估又是决定评价结果是否科学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同类研究弊端的基础上,利用相似系数矩阵对众多专家评价指标的权重意见进行筛选,解决了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问题。其特色在于一是对专家意见进行聚类分析,而不是像通常那样不加处理地简单平均;二是在剔除某些专家权重意见时,结合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化的方法,易于在实践中推广;三是对于通过任何方法得出的群体权重意见,本方法都可以作为后续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熵空间理论,考虑到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中银行和投资者间空间因素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同时加入行业因素、区域金融发展因素以及CRT市场个体因素构建了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熵空间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有效刻画了CRT市场上银行与投资者间空间距离和传输能力、银行资产质量与信用风险转移能力、投资者资产规模与风险偏好程度、投资者所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银行和投资者所在区域之间金融发展的趋同性等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CRT市场上空间因素与概率之间的显性联系,为空间背景下信用风险传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授信风险及零售贷款违约风险数据为基础,从宏观经济环境、客户信贷行为、企业经营水平三个维度出发,对客户风险预警的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企业客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从企业财务、企业信贷行为等客户数据信息中挖掘出隐含在背后的客户风险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基于Logit与SVM的混合预警模型.该模型除了具有单个模型的良好基本性质,还能够充分捕捉和有效刻画影响因素对于客户违约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复杂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新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对客户信贷风险具有较高的预警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