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0年前, 美国博物学家留下一桩谜案; 今天, 年轻的中国学者历尽艰难让真相大白。 70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中国福州。来华调查亚洲野生动物资源、曾担任过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国博物学家艾伦正仔细端详着眼前一只模样古怪的动物标本:它浑身密布微卷的绒毛,眼睛细小如豆,牙齿尖利突兀,浑身散发着一种诡异可怕的气息; 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一双巨大的爪子:弯曲成钩状,煞似两只尖利的钩耙,2厘米的长度与细小的身躯(体重20—30克)形成强烈的对比。博学多识的艾伦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身体构造,他感到迷惑不解。最后,经验丰富的他判断这是一只蝙蝠,并依据它罕见的爪子和如鼠耳般的耳朵,给它取名为“大足鼠耳蝠”。艾伦还做了一个大胆推测:大足鼠耳蝠是蝙蝠家族中的另类,不以昆虫、植物等为食,但会用双瓜捕鱼。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最近在非洲发现了一种新的蝙蝠物种,其身体和翅膀上的皮毛都呈橙色。这种蝙蝠属于鼠耳蝠属,因在与世隔绝的宁巴山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宁巴鼠耳蝠"。早在2018年,科学家就在西非几内亚的濒危蝙蝠栖息地发现了这种蝙蝠,但科学家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确认它是一种新蝙蝠。  相似文献   

3.
蝙蝠新探     
随着对蝙蝠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学家又发现了不少新的奥秘。一、蝙蝠最令科学家青睐的是它的超声波定位能力,这是它捕食的绝妙武器。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有的蝙蝠并没有这种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49岁的英国画家艾伦引起了媒体的注意:6年前还对绘画一窍不通的他,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脑溢血手术后,突然对绘画得心应手,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艺术画,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艺术天才。科学家认为艾伦的脑神经因大脑中风受损和手术介入进行了重新连接,可能避开了受损部位,进而触发了其潜在艺术才能。这种奇妙的现象显然跟我们的大脑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微型宇宙,里面藏着我们难以穷尽的秘密。科学家迄今所发现的大脑的秘密不过只是冰山一角。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掀起的这小小的一角。  相似文献   

5.
<正>吸血蝙蝠的血液大餐会降低它们的味蕾对苦味和其他恶心味道的敏感度,对于我们而言,血液是一种腥臭的东西,随便喝几口就会吐,最近有一项新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吸血蝙蝠为何会有这种独特的饮食爱好。该研究的成果将吸血蝙蝠添加到了味觉异常的动物名单中。海豚也位列其中,它们吃东西都是囫囵吞枣、整个下咽,从来不在乎味道这种浮云般的感觉。吸血蝙蝠和海豚一样,也不是美食家。该研究的作者,武汉大学的洪炜、赵华斌说:"吸血蝙蝠是唯一一种只食血的哺乳动物。"他们  相似文献   

6.
一般物理学家总是在宇宙范围内探索自然力的作用,马萨诸塞州技术学院的艾伦·H·古思教授及其同事们也许在决心实现最终研究目标。他们在寻求一种途径使人类有可能籍以从头开始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尽管这样做似乎是离经叛道,但古思博士仍然在认真地从事他的调查研究。他说:“十年以前,人造宇宙有无可能这个问题我们甚至连提都不敢提,但是从那以后,物理学家们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天我们是在真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6,(5):4-5
正距离地球1500光年的恒星KIC 8462852有一种奇怪的行为——经常不规则变暗,这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猜测:这颗恒星附近可能存在外星人建造的超巨大结构,或许是很大一系列环绕恒星的电池板。但科学家为这个"怪异行为"提出了多种非外星人的自然原因解释,他们还开始运用"艾伦望远镜阵列"探测来自KIC 8462852附近的可能信号。也许,  相似文献   

8.
<正>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停地向前奋进:当面对一个新现象时,我们在被迫寻求理解它的同时,运用掌控的知识不断推进技术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更轻松。——雷蒙·拉夫勒姆在量子计算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近百年来,好奇心驱使着科学家们一直徜徉在掌控这个曾经异乎寻常的世界的边缘。量子计算机,由于它拥有能完成瞬间计算的能力——传统计算机穷尽宇宙中所有时间和能量都不可能实现——将推动着下一场信息革命的到来。然而,有关量子计算的思想尚不成熟,迄今科学家还无法预测这场革命将于何时发生。对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雷蒙·拉夫勒姆(Raymond Laflamme)或他的团队而言,开启这场革命所缺少的工具或将可能在钻石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科学24小时》2011,(4):52-52
科学家发现婆罗洲的一种食肉植物和蝙蝠似乎乐于结咸一种令人觉得多少有点“恶心”的关系。蝙蝠会把大便拉在这种食肉植物的水罐式的口袋里,把它当马桶用。一方面解决了蝙蝠的内急,一方面也给植物提供了养分。  相似文献   

10.
正保罗·艾伦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及艾伦研究所、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创立者。科技巨富保罗·艾伦(Paul G.Allen)因是微软联合创始人而闻名世界,曾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通力合作,使个人电脑产生了革命性变革。体育粉丝们认识他,因为他是超级碗橄榄球冠军球队——西雅图海鹰队的老板。对科学家们而言,他出资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6,(2):6-7
正距离地球1500光年的恒星KIC 8462852有一种奇怪行为——经常不规则变暗,这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猜测:这颗恒星附近可能存在外星人建造的超巨大结构,或许是环绕恒星的很大一系列电池板。但科学家为这个"怪异行为"提出了多种非外星人的自然原因解释,他们还开始运用"艾伦望远镜阵列"探测来自KIC 8462852附近的可能信号。实际上,他们有可能是在"窃听"外星"坟墓"发出的"声音"。致力于寻找外星人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认为,通过寻找由高级文明建造的巨型复杂设施存在的迹象,可以  相似文献   

12.
美洲有一种白蝙蝠能在一秒钟内发出250组超声波,还能准确地接收和分辨同等数目的回声。它凭借这个声纳系统,从发现昆虫到把昆虫捕获只需几分之一秒。然而,夜蛾却能巧妙地摆脱蝙蝠的追捕。  相似文献   

13.
<正>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绝技,这一绝技使它可以很容易地从杂乱的回声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利用回声定位导航和捕食。但人类要模仿它们的本领却不是件容易事。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比利时感官生态学家西蒙,正在用自己在蝙蝠导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开发机器人的回声导航技术。时间回到2007年3月的一个雨夜。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西蒙独自一人来到古巴的热带雨林中考察。他先前在杂志上看到当地一种藤蔓植物的碟状叶子照片后,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世界将会出现空中喷气式飞行汽车,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科学家保罗·莫勒,他把该发明物称为"飞行器"。这种空中喷气式飞行汽车的外形是蝙蝠式样,它以每小时400公里的速度从车道开出,穿越空中航道,在天空作短途飞  相似文献   

15.
三个定律克拉克在其创作当中,还善于积累有关科学文化方面的经验,并以“定律”的方式加以总结。定律一:如果一个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定律二: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惟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相似文献   

16.
鸟类的感官     
《大自然探索》2014,(2):36-43
正鸟类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鸟类专家将引导我们了解鸟类是如何通过它们的感官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动物对世界的感知是什么样的?1974年,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在他的论文《假如你是一只蝙蝠,你眼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中指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它们的世界。他当时选择蝙蝠来探讨这个问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人是最高级动物,是最聪明的,这几乎是无人怀疑的浅近道理。但是,根据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和试验,证明海豚的脑子要比人脑还发达,它比人更聪明。美国学者贡·勒利研究这个问题已长达十年之久。他经过反复试验后证实:海豚能用鼻孔迅速而精确地向它的伙伴发出各种复杂的消息,而且一条  相似文献   

18.
正神经元建模自然而然地引发思考神经科学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包括意识的本质和实验可重复性危机。20世纪80年代早期,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现任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的博士生导师从德国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他邀请科赫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导师还给他发了一份电报,对他的情况表示担忧:"美国已经有人在对神经元建模。你很快会成为父亲,一旦你走入了更大的世  相似文献   

19.
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死于1882年4月19日,已去世100年,可是他的名字仍然使原教旨主义者战栗,并使科学家们扩展其战线。什么是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常说他的生物学工作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目标:证实进化的这一事实,并提出自然选择是它的主要机制。他写道;”我的心目中有两个明确的目的:第一,证明物种并非各自独立创造,第二,自然选择是变化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20.
遭遇袋獾     
袋獾产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是世界珍稀动物。它的相貌怪异:前爪像犬,耳朵像蝙蝠,胡须长而密像猫;腹部像袋鼠,上下腭长长的,龇着猎狗一般的獠牙,样子非常丑陋,身上还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这个性情凶残的食肉动物,常常吃掉同类的幼子和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澳大利亚旅游,一位塔斯马尼亚牧场主——罗伯特·坎宁为我引路,来到袋罐经常出没的地方。晚上十点钟他开着客货两用车把我带到拉希腊贡大牧场。不大一会我们就发现在牧场附近有几只毛鼻袋熊安闲地游走着。“这里是袋獾经常活动的地方,”这位农场主对我说,“毛鼻袋熊是袋獾爱吃的动物。”过了一会便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像家猫叫春一样刺耳的嗥叫。“这是袋獾的叫声!”坎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