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掺钕玻璃光激射器有了很大的进展,相继实现了脉冲激射、连续激射、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为了更有效地选择工作物质,势必要求对掺钕玻璃的激射光发射的各种基本特性有所了解。以前我们曾报导了掺钕玻璃的若干发光特性和激射的初步结果。本文研究了掺钕玻璃的激射光谱及振荡过程,Nd~(3+)离子浓度、基质玻璃成分和玻璃的均匀性对阈值能量和输出能量的影响,以及玻璃光激射器的某些特性等。  相似文献   

2.
刘颂豪 《科学通报》1965,10(7):610-610
继气体连续激射器的出现,固体工作物质在脉冲工作的基础上,亦相继观察到连续激射现象。目前,除红宝石、钨酸钙和氟化钙外,还在半导体和玻璃工作物质中观察到连续激射现象。据报导,固体连续器件的输出功率已超过1瓦,激发阈值亦显著降低。对于CaF_2:Dy~(2+)晶体,用15瓦钨丝灯激发,即可获得连续激射光。为将固体连续激射器用于光学定位、导航、跟踪和通讯等方面,目前正在开展一系列工作:改进激发方式、提高输出功率和效  相似文献   

3.
张洪喜 《科学通报》1992,37(8):714-714
利用敏化剂来提高发光及激光材料的性能已为广大研究者所熟悉。实验证明双掺对光折变晶体的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易变价离子,可以大大提高光折变灵敏度。作者在生长了具有良好光折变效应的掺铈铌酸锂(Ce:LiNbO_3,Ce:LN)的基础上,生长出铈铕双掺的  相似文献   

4.
铌酸锂晶体是制造光波导的重要材料,扩散钛的光波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光折变效应限制了扩散钛的纯铌酸锂光波导的应用范围。自从1980年仲跻国等人发现了高掺镁会使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大大提高以后,以高掺镁铌酸锂晶体为基片的扩散钛的光波导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实验发现,高掺镁扩散钛的光波导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但扩散钛后抗光折变性能有所下降,说明铌酸锂晶体中同时掺入镁和钛离子后,非本征缺陷发生了变化。我们利用OH~-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高掺镁、钛铌酸锂晶体的缺陷结构,分析了掺镁、钛铌酸锂晶体抗光损伤能力下降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5.
氧化和还原处理对Fe:LiNbO_3晶体光折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铭华 《科学通报》1995,40(21):1955-1955
光折变晶体是当前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国防、航天、通讯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可用作全息记录介质、相位共轭反射镜、放大器、光开关等,铌酸锂(LiNbO_3)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善LiNbO_3晶体的光折变性能,如掺镁可提高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掺铁可提高晶体的光折变灵敏度.适当的氧化和还原处理可以改变晶体中掺杂离子的价态和晶体中的缺陷分布,从而影响晶体的光折变性能.我们生长的Fe:LiNbO_3,经过氧化和还原处理后,晶体的光折变性能有较大变化.这里介绍了掺铁铌酸锂的氧化和还原处理工艺条件,研究了处理前后晶体光折变性能的变化,并对这种氧化、还原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建军  张万林  张存洲  张光寅 《科学通报》1996,41(18):1661-1663
<正> 铌酸锂晶体是制造光波导的重要材料,扩散钛的光波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光折变效应限制了扩散钛的纯铌酸锂光波导的应用范围。自从1980年仲跻国等人发现了高掺镁会使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大大提高以后,以高掺镁铌酸锂晶体为基片的扩散钛的光波导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实验发现,高掺镁扩散钛的光波导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但扩散钛后抗光折变性能有所下降,说明铌酸锂晶体中同时掺入镁和钛离子后,非本征缺陷发生了变化。我们利用OH-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高掺镁、钛铌酸锂晶体的缺陷结构,分析了掺镁、钛铌酸锂晶体抗光损伤能力下降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改换激发材料,科学家能造出以不同波长发射的激光器,案例如下所示。固态激光:第一台红宝石激光是固态激光器的例子。此时,红宝石晶体发射的是694纳米的红光波长。固态激光器如今经常以玻璃或水晶制作,后者还要掺杂一些稀有元素。其中有一种是用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晶体制作,能发射1064纳米波长的红外光。  相似文献   

8.
钙钛矿型AMF_3中Eu~(2+)的光谱结构与其取代格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春山 《科学通报》1988,33(6):433-433
近年来,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氟化物AMF_3(A=Na,K,Rb,Cs;M=Be,Mg,Ca,Zn等),由于容易掺入二价或三价激活离子,所以作为可调谐固体激光晶体的基质材料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至今,已在许多这类化合物中观察到了某些激活离子的激光振荡。尤其是掺Cr~(3+)的KZnF_3终端声子激光器已实现了室温运转。  相似文献   

9.
张金菊 《科学通报》1994,39(8):710-710
近年来,镧系元素特别是其盐类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镧系金属单质对有机化合物有着特殊的反应性.活性金属的制备及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更显示出潜在的活力,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曾用萘锂还原无水三氯化钕制得活性金属钕,再与羰基化合物作用,表明了活性稀土金属的反应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用同样方法制得的活性镨与羰基化合物作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MeV B离子注入铌酸钾晶体形成光波导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V离子注入已被用于研制光波导,特别是对低温相变材料尚属目前唯一的手段,铌酸钾晶体(KNbO3,简称KN)即为具有低温相变性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波导材料之一.近年来,文献[1,2]报道了利用MeV轻离子H或He注入法研究KN晶体的光波导特性.我们依据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能够在降低注入剂量,形成稳定的波导边界和减少光损耗方面较之轻离子注入更为有利.在文献[3]中报道了用60MeVB离子,1×1015cm-2剂量注入KN晶体形成非渗漏型光波导的新结果.本文用高分辨TEM进一步对样品做了光波导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掺镁、铁铌酸锂晶体缺陷结构的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张万林  张光寅 《科学通报》1996,41(11):986-988
铌酸锂晶体是一种重要的电光材料,可是光致折射率变化(即光损伤)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晶体中的光折变效应主要来源于晶体中的过渡元素如Fe、Cu等杂质的影响。1980年仲跻国等人报道,当在熔体中掺入摩尔分数4.6%或更多的MgO时,生长出的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提高两个数量级,Bryan复证了这个结果,并观察到掺镁浓度的阈值效应,即在阈值浓度前后,铌酸锂晶体的若干性质如光电导、OH~-吸收峰的位置、以及色心吸收谱等出现突变。实验表明,抗光损伤能力的增强,不是由于光伏特电流的减小,而是光电导率成倍增长的缘故。Gerson发现,高浓度掺镁铌酸锂晶体中起陷阱作用的Fe~(3+)对电子的俘获截面大大低于未掺镁或少量镁的铌酸锂晶体。由此可见,弄清高浓度掺镁引起晶体缺陷结构变化及其与光折变中心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提高晶体抗光损伤能力以及进一步控制和利用光折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华东  张晓霞  吴显理  张琴  刘永智 《科学通报》2009,54(20):3036-3039
从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材料能级结构和离子跃迁过程出发, 基于速率方程理论模型, 建立基于时间的速率方程组, 并运用龙格-库塔算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 分析在980 nm激光器单向泵浦下输出功率的动态特性, 得到了描述谐振腔内光子数和反转粒子数交替变化的弛豫振荡曲线, 并对弛豫振荡峰值功率衰减特性进行研究, 衰减时间常数随泵浦功率、波导长度及输出镜反射率变化而变化. 进一步讨论泵浦功率、波导长度和输出镜反射率对振荡频率、结束时间的影响. 在高反射率条件下, 波导长度对振荡频率的影响较小, 而与泵浦功率成正比, 振荡结束时间随这3个参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特性分析及结果为Er3+/Yb3+共掺磷酸盐光波导激光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邓锡铭  王润文  修正礼 《科学通报》1965,10(10):931-931
从一般固体激射器,特别是加入 Q 开关后的振荡生成过程的几率方程知道,生成时间在毫微秒范围,不易观察和测量。我们从实验发现,对于低增益长谐振腔间隔的气体激射器,振荡生成时间可长达毫秒范围,极易测量、观察,现将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及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CaF_2:Dy~(2+)荧光晶体光学质量较佳,具有较宽的吸收带、较长的亚稳态寿命和较低的阈值功率,故较早就实现了连续光激射,且为目前固体连续光激射器中输出功率较高的一种。其输出波长为2.36μ,落在大气窗口,故为人们所重视。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这种器件的研制。使用直径为8—9毫米,长度为100毫米左右的晶体棒,已获得大于2瓦的连续红外光激射输出。在低功率水平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输出40分钟以上。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聚光系统是直径为400  相似文献   

15.
姜全忠 《科学通报》1990,35(18):1377-1377
近几年来,随着光折变效应的应用研究的日益广泛,光折变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把许多精力集中在光折变材料的改性方面,试图获得光折变动态范围大和响应速度快的单晶或陶瓷材料,以适用于全息存贮、耦合光放大和光学位相共轭等光学信息处理技术。例如在LiNbO_3和KNbO_3晶体中掺进铁离子和在Sr_xBa_(1-x)Nb_2O_6晶体中掺入铈离子,由于这  相似文献   

16.
黄武汉 《科学通报》1965,10(2):166-166
一概述光激射技术是目前内容最丰富、发展最迅速和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光激射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主要包含下面两方面的内容:(1)光的激射和放大、调制与解调制、传播以及探测等基本研究;(2)利用光激射器的输出特性,即高强度性、高单色性、高定向性,来研究强相干辐射与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强光光学),以及把上述装置应用到各种领域内,解决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掺钕氟钒酸锶[Nd:Sr_5(VO_4)_3F,简称Nd:SVAP]是近年才见报道的新型激光晶体材料.1993年12月Loutts在美国MRS年会上首次披露生长成Nd:SVAP晶体,1994年他们报道了用钛宝石激光泵浦的Nd:SVAP激光特性.该晶体泵浦阈值低、转换效率高,适于制作激光二极管(LD)泵浦的小型固体激光器,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至今未见LD直接泵浦的实验结果报道.以钒的氧化物和锶的盐类作为起始原料,经过配方筛选和原料处理工艺的优化,我们首先合成出用于单晶生长的多晶备料,之后,采用Czochraski技术生长出单晶.但这种单晶必须经过适当的后处理,方可进行样品定向、加工和镀膜,从而进行激光实验.  相似文献   

18.
Ce:LiNbO_3晶体双光束耦合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劲松 《科学通报》1991,36(20):1536-1536
温度对光折变效应的影响是光折变非线性光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Cheng等研究了半导体光折变材料的这一问题,并指出氧化物光折变材料由于禁带宽度太宽而很难从实验上观测到温度的影响,我们在稳态下对掺铈铌酸锂晶体进行了实验研究,非常明显地观测到了温度对双光束耦合过程的影响,用Kukhtarve的带导模型和稳态耦合波方程,可以从理论上半定量地解释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9.
铌酸钡钠单晶,是非线性光学材料。大尺寸优质的铌酸钡钠晶体较难生长,国内外过去生长的晶体,其尺寸直径一般为10毫米左右,二次谐波输出功率只有几百毫瓦。我们现已成功地生长出了直径25毫米,长30~40毫米大的晶体,使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发  相似文献   

20.
Ce:Mn:LN晶体光折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铭华 《科学通报》1992,37(16):1476-1476
一、引言 铌酸锂(LiNbO_3,简称LN)晶体具有电光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通过离子掺杂可以改善晶体的性能。Fe:LN晶体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已实现了全息存储,光放大及位相共轭反射镜等,但是目前Fe:LN晶体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晶体对氩离子激光(λ=488nm)吸收大、光源能量损失多、输出光束散射强、空间分布不均匀等,各项性能参数有待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