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种麻醉剂对蟾蜍离体心脏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实验采用蟾蜍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分别观察了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三种麻醉剂对心脏收缩性和百动节律性的影响.结果:对心率,三种麻醉剂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氨基甲酸乙酯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27.1%;水合氯醛抑制作用次之,抑制率为18.9%;戊巴比妥钠抑制作用最小,抑制率为5.6%.去除麻醉剂后,氨基甲酸乙酯组能立即恢复正常,戊巴比妥钠组和水合氯醛组心率均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心脏收缩力,三者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氨基甲酸乙酯对收缩力抑制率为26.0%,戊巴比妥纳为23.0%,水合氯醛为12.0%,去除麻醉剂后。氨基甲酸乙酯组和水合氯醛组较易恢复到正常水平,戊巴比妥钠组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2.
三种麻醉剂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把大鼠离体小肠段和离体胃的浸浴液(台氏液)分别换成含不同麻醉剂的台氏液.用二道记录仪记录平滑肌的收缩曲线.以收缩频率、平均幅度、运动指数和抑制率为指标,判断三种麻醉剂对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麻醉剂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氨基甲酸乙酯对离体胃平滑肌收缩性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95.6%;水合氯醛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率为56.4%;然而,水合氯醛对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性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99.5%;戊巴比妥钠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率为48.9%.建议如进行麻醉大鼠胃运动的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宜采用水合氯醛麻醉;如进行麻醉大鼠小肠运动的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宜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  相似文献   

3.
使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了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3种麻醉剂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3种麻醉剂均可使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另外,氨基甲酸乙酯和水合氯醛对神经的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幅度抑制作用较强,戊巴比妥钠对神经传导速度抑制作用较弱,但中浓度的戊巴比妥钠有增加动作电位幅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杭白菊的强心作用。方法利用离体蟾蜍心脏灌流方法,观察杭白菊醇提取物对正常心脏以及戊巴比妥钠和低钙所诱致衰竭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杭白菊(25~100 mg/L)能明显增加正常蟾蜍心脏以及戊巴比妥钠和低钙所致心衰模型的收缩力,并呈剂量依赖性,100 mg/L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力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杭白菊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杭白菊具有强心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索了金针菇多糖是否具有延缓骨骼肌疲劳的作用.使用连续电刺激蟾蜍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比较金针菇多糖溶液和任氏液对蟾蜍腓肠肌疲劳的作用.研究显示,金针菇多糖在浓度分别为0.01mg/mL、0.04mg/mL和0.1mg/mL时,离体腓肠肌收缩幅度下降达到最大收缩幅度的90%、50%和10%的时间明显长于在任氏液作用下的离体腓肠肌(P0.01),并且三种浓度的多糖溶液延缓骨骼肌疲劳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趋势;0.04mg/mL的金针菇多糖溶液也极显著地延长了在体腓肠肌收缩幅度下降达到最大收缩幅度90%、50%和10%的时间(P0.01).上述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溶液具有延缓骨骼肌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鲫鱼、蟾蜍、鳖、家鸽离体小肠段生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比较了鲫鱼、蟾蜍、鳖、家鸽4种脊椎动物的离体小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采用改良的离体小肠段灌流方法记录收缩曲线,以收缩波的频率、幅度、时程、运动指数、总幅度为指标比较了它们的收缩特性.结果:以运动指数、收缩波总幅度为指标,小肠运动强度按从强至弱的顺序依次为:家鸽、鲫鱼、蟾蜍、鳖.我们认为这4种动物小肠的运动强度基本上反映了它们消化能力的大小,是与其能量代谢率呈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红獐牙菜对阂下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影响。方法:采用镇静、催眠实验观察紫红獐牙菜对阈下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影响。结果:紫红獐牙菜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无协同作用(P〉0.05),但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P〈0.01,0.001)。结论:紫红獐牙菜对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无协同作用,且缩短睡眠时间,提示紫红獐牙菜没有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要探讨了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等3种麻醉剂对动物组织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寻找动物生理实验过程中更适合某种组织器官的麻醉剂。提出:水合氯醛更适合于对动物心肌收缩力、胃运动等实验的研究;戊巴比妥钠更适合于对动物心率、骨骼肌、坐骨神经、十二指肠、子宫等实验的研究,可供研究动物生理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MedLab系统,观察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3种麻醉剂对家兔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结果: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能使家兔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而戊巴比妥钠却使其稍有升高;3种麻醉剂均能使家兔心率降低、呼吸的平均峰值增高,其中水合氯醛对呼吸平均峰值影响最大,氨基甲酸乙酯和戊巴比妥钠影响相当;3种麻醉剂均可使家兔呼吸频率降低,且按照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的顺序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式电流刺激蟾蜍腓肠肌,将鸡腿菇多糖溶液组与任氏液组进行对比,探究鸡腿菇多糖对骨骼肌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鸡腿菇多糖能够延缓蟾蜍骨骼肌疲劳,质量浓度分别为0.16、 0.08、 0.04 g/L的鸡腿菇多糖溶液组离体、在体蟾蜍腓肠肌达到最大收缩幅度的90%、 50%、 10%的时间均明显长于任氏液组的;随着鸡腿菇多糖浓度的增加,骨骼肌收缩的时间也延长,呈现剂量依赖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六种全麻药对豚鼠心电图的影响。方法观察并记录豚鼠在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30 min以及给予各种相应剂量的麻醉给药后的心电图120 min,对给药后出现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并计算异常率。结果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乌拉坦、氯醛糖、氯-乌合剂和乙醚对豚鼠正常心电图的影响率分别为37.5%、25%、25%、12.5%、25%和25%。结论六种全麻药均对豚鼠正常心电图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选择清醒状态下的豚鼠进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通过对现有戊巴比妥钠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获得复合型戊巴比妥钠,比较并分析其与普通戊巴比妥 钠、水合氯醛对大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用120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应用普通戊巴比妥钠、复合型戊巴 比妥钠及水合氯醛3 种麻醉剂分别对相应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观察大鼠状态,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 并进行分析。结果3 种麻醉剂对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内的 大鼠之间的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小于其他两组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中的大鼠 首次麻醉成功的例数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研究表明复合型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麻醉作用稳定,麻醉效果优于普 通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各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静脉、肌肉、腹腔和皮下四种方式注射3%戊巴比妥钠,分别以30mg/kg、30mg/kg、30mg/kg、40mg/kg的剂量对兔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每只动物的麻醉时间、睡眠时间、麻醉后睫毛反射、刺痛反应、体温、呼吸频率及苏醒后恢复时间等,统计所得数据。结果用确定剂量,各麻醉方式的麻醉时间为0~17min,睡眠时间范围为46~89min,恢复时间范围为26~41min。结论实验者在实验时可根据需要用所确定剂量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对实验动物兔施行麻醉。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实验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前期关注到,使用麻醉药 1 h 左右会对小鼠的白细胞总数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观察了三种常用动物麻醉药物(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 对雄性小鼠血糖和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了同一麻醉药随时间延长而引起的血常规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 15 min 和 60 min,从小鼠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值和血常规值。 结果 氨基甲酸乙酯能明显提高小鼠血糖,水合氯醛与戊巴比妥钠对血糖无明显影响。 氨基甲酸乙酯和戊巴比妥钠可使小鼠白细胞总数增加,并主要表现在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的升高,水合氯醛的影响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的减少显著。 结论 在血糖相关研究中,应避免使用氨基甲酸乙酯。 在涉及白细胞相关研究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使用需进行细节性设计,以避免由于麻醉药导致的数据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